序言:初心如水
1996年,借湖南婁底“首屆臥龍山全國截拳道夏令營”的教學機緣,我與擁軍相識。從此,雖然我在湖南,他在安徽,遠隔千里,但在截拳道之道的探索道路上,我們一路同行至今。
作為截拳道傳人,擁軍最難得的是身上沒有一般武者的粗莽之氣,反而擁有一種“禪者初心”般的心境和恬淡情懷——他似乎始終能將自己當作拳學新手,努力做一位截拳道的“永遠的學習者”。多年來,他積極地閱讀、參悟,積極地參加各種截拳道導師培訓活動,一直緊跟時代,為自己充電,鞭策自己成長。同時,他在道館教學過程中,頗能享受功夫哲藝之美,實現教學相長;又能在自然豐富的生活中,感悟拳學的要義,追求心靈的平和與寧靜。擁軍是一位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溫暖的人,有著自己的事業追求、業余喜好和自給自足的美好生活。他有著自己的原則、信仰,不急功近利,能寵辱不驚,淡定安逸,一如寧國山水之間特有的氣質。
如今,身為寧國截拳道館館長、“為道塾·截拳道教練會”資深教練的擁軍,以他19年的截拳道修行經驗和積淀,經反復多次修訂,聘請專業人員拍攝技術圖照,十分的認真和投入,為初學者精心撰寫了這本截拳道入門專著,真是可喜可賀。
李小龍的截拳道在中國一直廣為傳播,并日益與國際接軌。這要感謝多年來李小龍的第一代、第二代弟子和國際導師們,他們勤勉地在國內開展振藩功夫或截拳道講習;更要感謝國內有一批像擁軍一樣,得到國際、國內截拳道專業認證的堅定的學習者、傳承者,打下了截拳道在中國有序傳承、不斷發展的堅實基礎。懷抱敬畏之心,跨越了過往盲目標榜所謂“自我截拳道”,以及不思繼承、閉門造車、斷章取義、瞎子摸象的熙熙攘攘,真正開始系統學習并深入探索李小龍原傳截拳道的科學和哲學的奧義,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截拳道發展的主流。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擁軍正是助推截拳道邁入全新發展時代的不可或缺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本書是截拳道的入門指南,可供初學者參照習練,也可供武術同行參考、借鑒。對于截拳道初學者而言,截拳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戰術和訓練方法,正是必須重點學習、訓練、掌握的最核心、最基礎的內容。誠如李小龍宗師所言:“在截拳道中,最基本、最簡單的技術,就是最實用、最高深的技術。”因此,“一個人學習了多少新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從所學的內容中吸收了多少有用的東西。最好的技術是得到正確運用的簡單技術。格斗時,一定要強調這一點,學生們自己也會意識到,追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是華而不實的。他們應該投入必要的時間,去練習簡單技術的正確應用”。
截拳道初學者應找一個或多個同伴結為小組,以互幫互助的方式,參考本書進行研習。還應找一面立鏡,在鏡子前面練習。通過鏡子,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練習過程,審視自己的一舉一動,以此來自我調整和規范動作。
初學者應該由慢到快、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首先,要通過本書的技術圖解和視頻,對要練習的各節內容予以充分理解,在頭腦里面先建立一個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技術動態,在內心反復揣摩演練;第二,抓住最關鍵的動作環節,用慢動作一遍遍模仿練習,保證自己的動作正確規范——動作姿勢和結構至少要接近書中的技術演示;第三,積極爭取參加各種短期培訓班,接受經過專業訓練的師傅或教練的手把手指導,發現問題,糾正錯誤,深化認識和理解,提升練習效果。所謂“明師一點,勝過自學十年”,就是此理。
在練習中,必須學會放松,學會專注。練習時不要打打鬧鬧,這是自學者和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你必須要讓自己始終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練習中,專注的、有質量的訓練,是保證訓練成效的關鍵。每天有質量地練習一個小時,可以好過一些人“刻苦的”只求數量地蠻練一天。訓練時還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動作是否規范,是否正確,這個也是關鍵所在。一萬次錯誤練習,建立的是錯誤的動力定型,未來即使想改也很困難,因為重復的錯誤練習,會讓你的神經纖維和肌肉之間形成固定的反射回路,或者說肌肉記憶,養成難以改變的壞習慣。所以,傳統武術家常常說,學拳容易改拳難。作為自學者和初學者,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寧可少練、慢練,也不可蠻練、錯練。
初心如水。不管練到哪個層次,都需要記住自己開始學習截拳道時的那顆初心,在修行中要時刻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它能讓截拳道者時刻保持心靈的流動、覺察,時刻準備著學習、適應、接納和寬容,在修行之路上時刻保持新鮮、活力與精進。
一顆純真不改的初心,能夠讓你始終朝著自己的目標堅定地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謹以此與讀者諸君共勉!
朱建華
2016年3月
于長沙岳麓山能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