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全國殘疾人基本狀況和需求動態更新工作報告(2015—2017年)

2015年度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工作情況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殘疾人事業的新部署新要求,扎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中的殘疾人工作,為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提供有力支撐,經李克強、張高麗、王勇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批準,以持有殘疾人證的人員和未持證的殘疾兒童為對象,自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國務院殘工委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的專項調查工作(以下簡稱專項調查)。調查開展過程中,全國上下一盤棋,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科學操作,抓住關鍵環節,嚴把質量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

一、基本情況

根據以2015年1月1日為標準時間確定的調查對象數據統計,全國殘疾人人口數據庫中共登記持有殘疾人證人員和尚未領證的0—15周歲殘疾兒童少年29494428人。

在國務院殘工委統一領導、在國家統計局指導下,按照準備、調查、分析三個階段,各級殘聯組織具體推動調查工作有序展開。從2015年1月1日開始,進行“一對一”的入戶調查。截至2015年5月16日,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管理系統實名制錄入2664萬人的相關信息,同時獲得社區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狀況調查資料70余萬份。

調查數據反映出殘疾人民生的基本現實狀況,凸顯出殘疾人在脫貧解困、危房改造、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康復服務、居家無障礙建設、文體活動等基本民生保障和服務方面存在的較大差距。

此次調查結果為推算8500萬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加強專項調查工作領導

對2900多萬持證殘疾人和未持證殘疾兒童的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進行實名制、全覆蓋的專項調查,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遠,是前所未有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王勇國務委員親赴青海視察并做出重要指示:“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決策部署,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務,讓廣大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認真搞好殘聯組織‘基礎管理建設年’活動,抓好抓實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的專項調查工作,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制定落實有針對性的服務與保障措施打下堅實基礎。”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全國專項調查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對認真做好專項調查工作多次提出明確要求。

2014年4月29日,國務院殘工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對專項調查進行全面部署。中國殘聯于2014年6月22日召開全國會議,對專項調查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魯勇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做好專項調查工作的指示、扎實做好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2014年8月20日,在國務院殘工委統一領導下,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殘聯等十個部門成立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部際聯席會議和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專調辦),進一步加強對全國專項調查工作的領導。

省、市、縣級政府殘工委認真落實國務院殘工委工作部署和全國專項調查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對專項調查的領導,扎實做好專項調查各項籌備工作。

(二)夯實工作基礎,確保專項調查工作扎實開展

一是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建議。全國專調辦于2014年4月至8月間,分別在9個省(區、市)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對專項調查任務目標、具體要求、進度安排、調查指標、重點工作的意見。全國專調辦積極吸納建議,調整完善了調查表和入戶調查流程。二是通過試點查找問題。全國專調辦分別于2014年7月和9月在甘肅省臨洮縣、河南省駐馬店市開展國家級試點工作,對調查表進行模擬試填,通過國家級試點檢驗了調查方法、調查流程和調查項目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對調查指標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完善,為做好全國調查員培訓和現場調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三是召開推進會部署。全國專調辦于2014年9月15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召開全國專項調查工作推進會,對下一階段任務進行專項部署。四是完善修訂調查表。經專家委員會反復討論和兩次全國試點的實踐檢驗,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殘疾人調查表和社區調查表的調查項目從48項精減至36項,涉及殘疾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收入、住房、康復、教育、就業、社保、無障礙等情況,個別省市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本地的相關指標。同時,將殘疾人所在村(社區)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情況作為輔助調查內容。

(三)狠抓信息核查和培訓,強化對專項調查工作的調研督導

一是認真抓好信息核查工作。全國專調辦組織開展了核查系統全國培訓,并制作了培訓教材和操作視頻,指導地方開展核查工作。各省也制定了本地專項調查核查工作方案和細則,層層簽訂保密協議和保密承諾書,部署核查工作,逐級開展核查培訓。二是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各級培訓。全國專調辦分別在江西省南昌市和陜西省咸陽市組織開展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國家級培訓,共培訓省級師資170人,國家級培訓為省級培訓提供了示范。制作完成專項調查指標講解、視頻課件,通過專項調查信息平臺發布供各地培訓使用。同時,組建多個督導組深入一線推動工作落實。省級共開設96期培訓班,培訓縣級師資骨干11922人,為培訓調查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搞好入戶調查,保證專項調查數據填報質量

2015年1月1日專項調查入戶調查在全國啟動,省級殘聯全部組成了督導組或派員深入到農村和社區殘疾人家庭,進行入戶登記調研檢查,對調查填表工作進行現場指導,對調查人員入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答疑解惑,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并送去慰問品,提高了社會和殘疾人的知曉率,為專項調查入戶登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各級殘聯把現場入戶調查作為2015年開局最重要的工作認真抓好,做到“三統一”,即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理解。在專項調查工作一線的調查員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克服各種困難,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精神,深入到殘疾人家庭,與殘疾人面對面,耐心詢問殘疾人的衣食住行,將每一項調查指標填寫準確,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五)細致準確錄入,嚴格控制差錯

各級殘聯采取有效措施,保質保量推進數據錄入工作。一是各省專項調查辦公室每天登入系統對數據處理工作進行實時監控,指導、督促各市數據處理工作。二是上一級對下一級組織抽查,實行調查表與錄入進行比對的方式,檢查各地錄入的差錯率,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三是適時督促工作進度,確保工作質量。

(六)做好數據比對分析,確保專項調查數據準確可靠

一是做好部門數據比對分析。全國專調辦及時把專項調查數據反饋給相關業務部門,相關部門對調查數據進行了認真梳理,結合臺賬、年報、統計數據進行了翔實比對分析,并同國務院扶貧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對相關數據進行客觀分析。為確保調查數據科學嚴謹可靠,魯勇理事長先后兩次主持召開部分專家及業務部門數據分析對接會。業務部門分析認為:“專項調查主要數據與掌握的現有數據情況基本吻合,比較貼近工作實際,殘疾人就業、社會保障、康復、扶貧等一些大的基本數據可用、好用,是制定‘十三五’規劃和殘疾人‘兜底補短’民生工作的重要依據。有的數據彌補了本部門業務上的數據空白。為今后工作思路的調整、工作方式的轉變、工作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召開專家委員會分析數據。全國專調辦先后10余次召開專家委員會會議,對一些重要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和論證。與會專家結合業務部門提供的數據資料,現場調取專項調查數據進行對比與分析。2015年7月14日,由國家統計局、研究機構等委派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正式出具《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專家委員會意見書》,基本結論是:“本次調查的方案設計科學可行;調查組織實施完整;各階段工作到位,操作嚴謹;全程質量控制工作得力,調查獲得的數據真實可靠,主要指標與抽樣評估核查數據、2014年殘疾人監測數據等相關數據對比,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評估結果表明,調查達到了設計要求,主要數據質量較高,為了解殘疾人的基本情況,摸清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狀況,為國家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對以兜底補短為重點的殘疾人民生改善的精準服務、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提供豐富的信息、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依據。”

(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公眾對專項調查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在宣傳部門支持下,中央各大媒體對專項調查進行了深入采訪和多種形式的報道。全國專調辦制定了《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宣傳方案》,明確重點工作和重要節點,各省(區、市)專調辦根據要求分別制定本省的宣傳方案。特別是2015年1月1日現場調查入戶啟動當日,全國專調辦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要中央媒體精密對接,策劃新聞點,落實報道要求。《人民日報》在1月2日頭版刊登消息,中央電視臺當天在《新聞聯播》播發了一條1分零5秒的消息。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等中央主要媒體都進行了相關報道。

各地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的關心支持,增進了社會公眾和廣大殘疾人對調查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展示了一線調查人員吃苦耐勞、勤勉服務的精神風貌。各級殘聯在殘聯網站開設了專項調查工作專欄,及時刊發專項調查各類信息。

三、突出特點
(一)調查對象覆蓋所有登記在冊人員

調查采取實名制的實證調查方法,覆蓋所有在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中登記并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人員及尚未領證的疑似殘疾兒童。調查對象總量為2900多萬人,分別是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總量的18倍和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總量的11倍。

(二)調查方式為實名登記和信息化統計

入戶前對被調查對象所在位置進行l信息核實,結果顯示,在戶人員占88.1%,不在戶人員占11.9%。對在戶的人員,以“一對一”入戶詢問調查為主進行信息采集,入戶率達到97.97%;對于不在戶的人員,以電話詢問或其他方式采集信息。每一位被調查對象,都填寫了調查表。在此基礎上,開展調查表復核、數據錄入、信息審核及上報核校工作。相關數據錄入到全國統一開發的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信息管理系統之中。

(三)調查范圍基本做到了村不漏戶、戶不漏人

要確保專項調查數據不出問題,關鍵要實現工作重心下移,逐人搞好對接調查。在調查中,做到“鄉鎮(街道)不漏村(社區)、村(社區)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的調查目標,確保人群覆蓋率、信息填報率。工作中,堅持逐級進行考核驗收,落實同級殘工委和同級殘聯負責人在上報成果上的“雙簽字”責任制,為總結工作也為倒查責任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調查隊伍聚合了上百萬專兼職人員

為確保專項調查國家級、省級、縣級三級培訓質量,全國專調辦編制《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工作手冊》,制作完成專項調查講解資料,供各級殘聯培訓時使用。從2014年10月開始,各省區市陸續舉辦各級培訓班7600余期,培訓人員152萬多人。

(五)調查過程接受第三方獨立評估

為科學獨立評估此次專項調查,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按法定程序承擔第三方評估工作,多次召開專家委員會和評估座談會,對專項調查數據進行論證、評估。全程跟蹤專項調查,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采取文獻資料評估法、德爾菲法、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方法,綜合比對評估調查數據、殘疾人狀況監測調查數據、殘聯工作系統數據、各部委相關數據等多源數據,比較全面地評價專項調查的調查過程質量和數據質量。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本次調查首次比較全面系統地摸清了全國持證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本次調查的方案設計科學可行;調查組織實施完整;各階段工作到位,操作嚴謹;全程質量控制工作得力,調查獲得的主要數據真實可靠,調查達到了設計要求,數據質量較高,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大規模人群專項、專業社會調查。建議加強本次調查工作的經驗總結,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調查和數據開發應用綜合服務平臺。”評估專家認為:“專項調查第三方評估,從評估調查過程質量和數據質量兩個角度設計評估方案,運用了定性和定量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開展現場督導、二次入戶抽樣復查、專家評估和調查工作人員自主評估、各方面調查資料分析等工作,取得較為可靠的評估結果。”

(六)調查工作實現部門聯動和力量整合

在國務院殘工委領導下,國家統計局、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中國殘聯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的通知》,組建專家委員會,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落實省地縣鄉村的調查組織機構。十個部委建立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對調查工作全過程給予及時有力的指導。

工作中,國家統計局對調查方案和調查指標設定給予了強有力的指導,財政部追加2014年調查經費,同時安排2015年預算,民政部要求基層民政機構和干部全力參與調查工作,公安部、衛生計生委在核查殘疾人信息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持,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對專項調查中相關指標的設定提供幫助,中央宣傳部推動中央及各地媒體對專項調查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中國殘聯會同多部門組成精干工作班子具體落實任務。省級及以下政府殘工委、殘聯組織認真落實國務院殘工委部署和全國專項調查會議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此次專項調查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支持。目前專項調查成果轉化已經展開,對出臺“兩項補貼”政策、推進精準扶貧開發、解決適齡兒童未能及時入學問題、制定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等主要數據提供了測算或核對依據。

下一步將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認真做好專項調查數據應用和調查成果轉化工作,在積極轉化專項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動態更新常態工作,逐步實現“精準化了解、精細化服務”,為推進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札达县| 井研县| 永安市| 南陵县| 高密市| 建昌县| 怀仁县| 贺兰县| 修武县| 浮山县| 安福县| 旺苍县| 吴桥县| 昌黎县| 唐河县| 商洛市| 厦门市| 剑阁县| 兴仁县| 思南县| 临夏市| 运城市| 奈曼旗| 延庆县| 扎囊县| 乐都县| 永善县| 清涧县| 隆安县| 汝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华阴市| 城固县| 利津县| 平陆县| 广宁县| 赤壁市| 都江堰市| 普定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