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懸案不懸
  • 冒廉泉
  • 1492字
  • 2020-05-21 17:12:47

五證 小宛、黛玉葬花焚稿,千古絕證

1645年董小宛隨冒辟疆逃難來到浙江海鹽。落花時節,不禁觸景傷情,看到大好河山,正遭兵燹之災,他們顛沛流離,有家難歸。面對暮春凄涼景色,又見滿地落花,勾起小宛無限傷春愁思,深感身世飄零,不知將來葬身何處,凄然淚下。小宛遂加入葬花行列,以花來自喻,掃落花,埋香冢,葬花于雞籠山。小宛葬花之舉被傳為佳話。此事雖未見有歷史記載,但在2003年9月海鹽南北湖方家灣發現一塊董小宛葬花石碑,據考證是20世紀30年代從其附近發現的“董小宛葬花處”移來的。石碑已被截斷,上段“董小宛葬”四字清晰可見,下段的“花”字依稀可辨,實在是難得一見的歷史資料,證明小宛葬花真實可信。如今此碑已被當地居民側砌在家中內墻上。

葬花發生在三百多年前的董小宛身上,毫不為奇。浙江海鹽當地有在初夏時節為花神餞行,帚花而葬的習俗,閨閣少女少婦尤興此風。

董小宛風華正茂之年竟得不治之癥,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記載:“小有吟詠,多不自存”,“即奪之焚去。遂失其稿,傷哉異哉!今歲信以是日長逝也”。這是董小宛焚稿最直接最準確的記載。在那個婦女處于奴婢地位的時代,一位多情善感的知性美人,幾經顛沛流離,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可以寄托終身的伴侶和能接受并非常愛護她的家庭。她可以在水繪園吟風弄月,潑墨作畫;她可以烹飪美食,展演廚藝;她甚至可以當家理財。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仰慕他們才子佳人配,一幅多么美好的人生畫卷展現在小宛面前。然而紅顏薄命,幾年的逃難生涯,三次從病危中奪回她鐘愛的冒辟疆的生命,幾百天的晝夜幸勞已使她骨瘦如柴,完全喪失了對疾病的任何抵抗,肺結核病侵吞了她的肌體。命運對她太不公了,一位僅僅二十七歲的才女就此曇花一現。悲嘆命運凄慘、焚去手稿是她對命運的抗爭。

同時發生在小宛身上的葬花、焚稿兩件真實故事,在中國史書上、傳說中是罕見的。有哪位美女一生中既有葬花又有焚稿的記載?!我敢大膽斷言,發生在董小宛身上的葬花和焚稿是中國美女的千古絕唱,是空前絕后的詠嘆!我們可視之為“歷史珍寶”,它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美女悲情。

但這唯一的、不可復制的人世間的“歷史珍寶”,卻在虛幻的《紅樓夢》中獲得重演。林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寄人籬下、體弱多病,不能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還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的孤傲之女。一見到落花就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自己如浮萍一樣無根,輾轉漂泊,如何不悲傷?于是她像董小宛一樣荷鋤葬花,而且還哭出了令人叫絕的《葬花詞》:“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不但令在山坡上聽見的賈寶玉心碎腸斷慟倒山坡之上,也令后世許多“紅迷”為之垂淚。

《紅樓夢》作者不但在大觀園里讓林黛玉復制了一個董小宛葬花的情節,而且還讓林黛玉復制了董小宛“焚稿”的故事。在第九十七回林黛玉得知賈寶玉和薛寶釵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臨死前掙扎著在臥榻邊狠命撕那寶玉送的舊帕和寫有詩文的絹子。又叫雪雁點燈籠上火盆,將絹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顧不得燒手從火里抓起來撂在地下亂踩,卻已燒得所余無幾了,之后黛玉便含淚而逝。

“黛玉葬花”的故事,“黛玉焚稿”的情節,與“小宛葬花”的故事,“小宛焚稿”的情節,一模一樣,一脈相承,如出一轍,都是在身世飄零的青年時期葬花,都是在身患絕癥的臨終時焚稿,天下哪有這樣的巧合?唯一的、不可復制的故事,唯一的、不可重演的美女悲情,卻被復制了,卻被重演了!只有冒辟疆一人可以完成,也只有用冒辟疆以筆名曹雪芹寫作了《紅樓夢》才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可算是冒辟疆著作《紅樓夢》的直接證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萝北县| 九江市| 旌德县| 开远市| 土默特左旗| 西吉县| 南城县| 昌宁县| 图木舒克市| 彰武县| 双牌县| 繁峙县| 定远县| 盐边县| 于田县| 舒兰市| 监利县| 烟台市| 丹江口市| 施秉县| 神木县| 玛纳斯县| 景宁| 黔东| 澄城县| 长宁县| 开封县| 怀远县| 托克逊县| 昂仁县| 揭东县| 宁陵县| 崇礼县| 麟游县| 蓬莱市| 轮台县| 平陆县| 慈溪市| 通海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