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福利經濟學
  • (英)庇古
  • 10字
  • 2020-05-21 17:13:57

第一編 福利與國民收入

第1章 福利與福利經濟

§1.當一個人投身于任何一項探索的過程中時,其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光明就是為了獲得果實——不是為了求取知識本身而求取知識,就是為了求取知識所帶來的美好事物而求取知識。在不同的研究領域,這兩種理想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幾乎所有引起我們關注的偉大的現代科學,都表現出同時求取光明與求取果實的特點。不過,在不同的科學中這兩項目標相互結合的比例是各不同的。處于一個極端的是所有科學中最具一般性的科學——形而上學,即關于存在的科學。的確,研究形而上學的學者們可能為那些滿懷企盼的靈魂帶來某些有價值的東西,不過,帶來的一定是光明而不是果實。研究物理學最終問題的學者與形而上學的學者最為相似。迄今為止,物質的粒子理論仍然僅僅給人以光明而已。然而,粒子理論的另一個方面已經展現出遠大前景,對于原子結構的探索也許會在某一天發現物質裂變的具體方法,從而開發出可供人類使用的原子的能量所蘊藏的巨大資源。在生物科學中,求取果實的一面表現得最為顯著。毋庸置疑,現代關于遺傳問題的研究具有最高的理論價值。然而,當人們想到這一理論的時候,幾乎都不能不同時想到它在小麥育種方面已經取得的實際成果,并在略加沉思后聯想到它在遙遠的未來對于人類更好發展所能發揮的作用。在以單個的人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中,這種結合比例上的差異與在純粹的自然科學中的情況相同。在心理學中,理論上的關注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為形而上學提供數據方面更是如此。不過,從某些方面評價心理學也會把它作為實踐教育學的基礎。而另一方面,在人類生理學中,理論上的關注雖然存在,但卻從屬于次要的地位,因而長期以來一直將它主要作為醫學的基礎。最后,讓我們考察一下被某些學者稱之為社會學的新興科學,它不以單個的人而是以人的群體作為研究對象。許多人認為對于歷史發展中所包含的規律的揭示,甚至對于具體事件的描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價值。而我卻認為,人們對于人類社會科學的基本認同是,它給予的光明從來都不非常重要,恰恰是它期許的果實而非光明才真正引起我們的關注。麥考萊(Macaulay)在其《史論》中有一段著名的但或許略顯夸張的論述:“已經過去的事件均不具有任何內在的重要性。認識過去的事件的價值僅僅在于它能夠引導我們形成對于未來的正確的判斷。不能為此目標作出貢獻的一段歷史,盡管它可能充滿了戰爭、條約和暴亂等,也會像馬修·米特(Matthew Mite)先生所搜集的一系列的道路通行稅單一樣毫無用處。”這一悖論具有部分的正確性。如果不是希望對于人的社會行為的科學研究,雖非必須直接或立即,但在一定的時刻并以一定的方式,會對社會的進步帶來實際結果的話,則進行相關研究的多數學者均會認為,他們投入時間進行研究實在是一種浪費。這一點對于所有的社會科學來說都是正確的,不過對于經濟學更是如此。因為經濟學是“對于日常商業生活中的人類所進行的一種研究”,而并非是由于日常商業生活中的人類最有情趣或最具有靈性。在知識的果實以外尋求有關人的知識的人們,將會求之于宗教狂熱、殉道或愛情的歷史,而不會求之于市場。當我們決定關注人類日常動機的表現的時候——這些動機有時是卑微的、沉悶的且并不體面的——我們的沖動不是哲學家的沖動,不是為知識本身求取知識,而是生理學家的沖動,是為知識有助于治療而求取知識。卡萊爾(Carlyle)宣稱好奇是哲學的起點。但并非是好奇,而是對于陋巷的污穢以及衰弱生命的苦痛進行反抗的社會熱忱,才是經濟科學的起點。在此,如果不是在其他領域,科姆特(Comte)的偉大的論斷仍然成立:“以心靈提出我們的問題,用智慧去解決它們?!腔圩顬檫m合的唯一位置,是做社會同情心的仆人?!?/p>

§2.如果接受這種有關經濟研究內在動機的理念,則可以推斷經濟學家所致力發展的這種類型的科學必然適用于形成某種技藝的基礎。誠然,它本身并不就是一種技藝或者政府命令的直接表述。它是回答“是什么”的實證科學,而且傾向于不是回答“應該是什么”的規范科學。它也將使自己不局限于僅與眼前的實際問題明顯相關的實證科學探索的領域。這樣做將妨礙進行徹底分析并排除可能帶來最終成果的研究。因為,如同已被恰如其分地表述的那樣,“在我們的高度理論的精神狀態中,我們可能最接近我們的最為實際的應用”。[1]但是,盡管其戰術與戰略完全獨立,但它的基本方向卻仍然受到實際利益的引導。這一點決定了它對基本形式的選擇。因為,主要存在著兩種類型的實證科學:一種是有關形式邏輯與純粹數學的科學,它們的功能是發現蘊涵性;另一種是實在科學,諸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它們所關注的是實際性。羅素(Russell)先生在《數學原理》一書中對于這種區別給予了揭示。“由于非歐幾何的發展,純數學不關心歐氏幾何的公理和定理與實際之間是否一致的問題已經顯現。這是實際數學予以確定的問題,通過在任何可能的決策的范圍內進行實驗與觀察,我們發現,純數學所證明的不過是如何從歐氏公理中推導出歐氏定理,即證明某種蘊涵關系:任何空間如果具有某種性質,那么其必具有某種其他的性質。因此,在純數學中,歐氏幾何與非歐氏幾何同等正確:在某一體系中,除了蘊涵關系外并未確定什么。所有的定理是否實際成立,有如我們所居住的空間,不是由數學,而是由實驗科學或經驗科學予以解決的”。[2]這種區別同樣適用于經濟研究領域。我們可以自行決定建立經濟科學,使其或是屬于以純數學為代表的純理類型,或是屬于以實驗物理學為代表的應用類型。這種意義上的純理經濟學——無疑是一門罕見的科學——將研究在人的群體之間由于任意動機組x的驅使而產生的均衡或均衡的擾動。在此學科之下,在無數其他分支學科之間,會立即包括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其中x被賦予對經濟人——或者對正常人——產生作用的動機之值,以及一門非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與羅氏幾何相對應,其中的x乃是由對于工作的熱愛或者對于收入的憎恨所組成的。在純理經濟學中,兩種政治經濟學將會同等正確,且與探索當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實際的人的x之值無關。與這種純理論經濟學相對應的則是實際經濟學,它的興趣集中于經驗所知的世界,并不涉及天使社會的商業行為?,F在,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實踐,則很明顯,如此擴展的政治經濟學不過是愉悅我們的一件玩具而已。因此,勝任我們研究任務的一定是實際的,而非純理論類型的科學。我們將努力予以說明的不是任何一般體系的可能的世界,而是男人和女人由其經驗所確認的實際的世界。

§3.不過,如果說一門純理論類型的科學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的話,則說明實際主義,僅僅列舉所觀察到的事實,也同樣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無窮無盡的描述本身永遠不能完成預測,當然也不能形成實際上所需要的進行預測的能力。在獲得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對事實進行推理檢驗。除去無意識的事實之外,還必須加入如布朗寧(Browing)所說的“某些自己的東西,將其與大量的事實相混合,使之經得起推敲并記錄在案”。恰恰是對于實際科學非常重要的這種“某些東西”,使得實際科學與單純的描述區別開來。在實際科學中并非對事實加以堆積,而是經過思考加以羅列以便說明。波因加爾(Poincare)對此作出貼切的陳述:“科學建立在事實之上,正如房屋由石頭所建造一樣;但事實的堆積并不就是科學,就像一堆石頭并不就是房屋一樣?!?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3"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3">[3]天文物理學不僅僅是所觀測到的某些星球在不同時刻所占據的不同位置的目錄。每一門科學都是通過對于能夠確認的具體事實進行檢驗以及交叉檢驗,去揭示產生這些作為例證的具體事實的一般性規律。天體運行展現著牛頓(Newton)定律的光芒;藍色安德魯斯(Andalusian)種雞的培育顯示出孟德爾(Mendel)的啟示。進一步講,這些規律不僅僅是對于所觀察到的事實加以匯總并以摘要的形式重新作出描述,它們乃是進行“一般化”的結果。因為這樣做將會使我們的知識擴展到未被觀察到的事實中去,也許,甚至是尚未發生的事實中去。在這里,我們并不關注如何進行這種一般化的哲學基礎。說明在每一門實際科學中都將完成一般化的過程已經足夠。正如威森(Whethan)先生談到物理學時所說的,擴展開來,任何同類科學“都尋求并建立描述所有個案中一系列現象的一般性規律”。[4]只有參照這些一般性規律,才能使得實際所需要的預測成為可能。是規律的研究法則的基礎方面,而非它對事實描述的膚淺方面,成為實際科學處理事物的根本。建立這類實用的研究法則并將其應用于具體問題,就是實際科學所追求的理想。

§4.然而,對于上述所說的不作進一步的解釋則有可能產生誤導。在經濟科學當前的發展階段,它還不能自稱可以提供這樣一種研究法則,哪怕遠距離地趨近它所設定的理想。借用馬歇爾(Marshall)的一段話,為充分指導實際研究,需要定量的而不僅僅是定性的分析。“定性分析告訴煉鐵者在他的礦石中含有硫磺,但是卻無法使煉鐵者決定是否值得冶煉這些礦石;如果要冶煉的話,應以何種工藝進行。為達此目的,煉鐵者需要進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將告訴他在礦石中究竟含有多少硫磺”。[5]當前,經濟科學幾乎還完全沒有能力提供這種信息。在一般性的規律應用于具體問題能夠產生定量結果之前,這些規律本身必須能夠被定量的分析加以說明。規律是大前提,而任何問題的具體事實是小前提。當規律的陳述缺乏精確性的時候,其結論也必然具有同樣的缺憾;而且不幸的是,建立精確的經濟規律的工作幾乎尚未開始。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第一,需要確定的關系實在太多。在物理學中的基本事物,表述距離與引力之間關系的引力常數,對于各種物質來說都是相同的。然而,在經濟世界中的基本事物——表述人群對于不同種類的商品和服務的渴求或厭惡的關系——并不如此簡單且劃一不二。我們所處的地位如同物理學家遭遇到下述情況一樣,即鋅與鐵的引力與其距離的立方成反比,與鉛的引力則與其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銅又出現其他某種比例。我們無法像物理學家對于引力的表述那樣說,對于若干種商品的每一個供給量與需求量都是價格的一個具有相同特性的函數。一般來講,我們所能說的只是它是一組特定的價格函數中的某一個。因此,在經濟學中不存在像動力學那樣的一般性的應用的基本法則,而是存在著很多法則,所有的法則均如同它實際上的那樣,可以表示為形式相似但常數不同的方程??紤]到這種多樣性,確定這些常數或者對其進行拓展,測算經濟學所關注的各種商品的需求和供給的彈性,將成為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第二,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無法完全利用其他科學在研究中所使用的重要儀器。萊斯那多·達文西(Lesnardo Da Vinci)說:“理論是將軍,而實驗是戰士。”經濟科學已經擁有訓練有素的將軍,可是由于經濟學所研究的對象本質上的原因,使得戰士很難獲得。“外科醫生在對活人實施手術之前先行解剖尸體,而且在對人手術之前先對動物進行手術;機械師在制造整臺機器之前先行建造工作模型并對其進行試驗。只要可能,都要在風險排除之前通過實驗對每一步驟加以驗定。這種方法幾乎完全剝去了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紗”。[6]在經濟學中,由于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自由的人這一簡單的原因,幾乎完全不可能在充分可控的條件下進行直接的實驗。此外,還存在著第三項甚至更加難以克服的困難。即便經濟學想要確定的常數不是很多,實驗的方法更易于應用,但我們仍然面對著這些常數往往會因時間的不同而不同的困境。引力常數恒久不變,但是經濟常數——這些需求和供給彈性——卻如同它們實際上的那樣,取決于人類的意識而極易改變。在環境的影響下,原子的結構,實際上,而且連同它的位置,也將發生變化。因此,早期英國統治愛爾蘭對該國所造成的傷害,并非僅是對其某些行業的摧毀或是海上商業的掠奪。“真正的損害在于這種事實:從我們產業的特質中某些事物已被取走,并不會因管制的撤銷即能恢復。不僅樹被扒了皮,而且根也被摧毀了”。[7]經濟研究的實際內容所具有的這種可延展性,意味著其尋求的目標本身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即便今天有可能通過實驗準確地確定出經濟常數之值,但我們也不能確切地說這一數值明天依然高度有效。這就是我們的科學所具有的無法規避的弱點。的確,我們可以通過認真研究所有相關的事實,對若干事物的需求和供給的彈性有所理解,但是我們卻不能以任何精確的程度確定出它們的量值。換言之,我們的基本規律以及在具體條件下從這些規律中得出的推論,均無法被徹底地以任何定量的精確形式展示出來。結果是,正如經常所發生的那樣,一項實際問題需要通過多方面的思考加以平衡,雖然這些思考都是經濟方面的,但經濟科學也必須幾乎總是以不確定的語調進行表述。

§5.前面的論述在某種程度上有些離題。現在有必要指出的是,正是我們研究的動機和目的決定了它的形式,同樣也控制了它的范圍。尋求的目標是,設計出更加簡單的供提高福利所使用的實際的方法,即政治家可能采用的建立在經濟學家成果之上的實際的方法,正如發明家馬可尼(Marconi)建立在赫茲(Hertz)的發現之上的方法一樣。然而,福利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事物。這里無須對其內容進行一般性的討論,只要或多或少地略帶武斷性地提出兩項命題即可:第一,福利因素是意識的某種狀態,或許是它們之間的關系;第二,可以運用較大些或者較小些的這類概念對福利進行考察。對影響福利的因素群組進行一般性的探討是一項異常繁復的任務,具有相當的不可操作性,因而有必要對我們的課題作出限制。為此,我們自然而然地被似乎對工作最為有效的科學手段所吸引。當可以利用某種事物對其予以量度時,就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使分析機制能夠獲得可靠的能力。很明顯,在社會生活中,貨幣就是這樣一種適用的量度工具。因此,我們的研究范圍將局限于可以與貨幣這種量度單位建立起關系的那部分社會福利。這部分社會福利被稱之為經濟福利。誠然,不可能將這一部分社會福利與其他部分以任何嚴格的方式加以分離,能夠與貨幣量度建立起關系的這部分將因我們對“能夠”這一詞的不同界定而有所不同,即究竟是“容易的能夠”、“有難度的能夠”,還是“非常困難的能夠”。因而,我們領域的界限一定是模糊的。坎南(Cannan)教授對此已有透徹的認識:“我們一定面對著并且勇敢地面對著這樣一種事實,即在經濟的與非經濟的滿意感之間并不存在著確切的分水嶺,因此,經濟學的領域就無法像政治疆土或土地資產那樣用一系列標志或藩籬加以劃定。我們可以在此領域內從顯然為經濟的一端到達顯然為非經濟的另一端,并發現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需要翻越的藩籬或需要跨越的溝渠。”[8]不管怎樣,雖然在經濟和非經濟福利之間并不存在著精確的分界線,但是有關貨幣量度適用性的檢驗仍然為兩種福利的大致劃分提供了相當好的手段。根據這種檢驗所粗略定義的經濟福利,是經濟科學的研究對象。本書的目的就是研究在實際的現代社會中,影響經濟福利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群組。

§6.初步觀察這個項目,除略顯狂妄之外,表面上看它無論如何都是合理的。但是立即出現的反響,表明孤立地處理影響一部分福利的原因的做法將遭受嚴厲的質疑。當然,我們最終的興趣所在,是研究發揮作用的各種原因整體上對福利所產生的影響。不過,無法保證的是,它們對于福利中與貨幣量度相關的部分產生的影響,不會被它們對于福利中其他部分或方面產生的反向影響而抵消;而且,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我們結論中實際的有用性將面臨滅頂之災。這里必須認真加以考慮的困難,并非是由于經濟福利僅僅是福利整體的一部分。其實,福利經常發生變化而經濟福利仍然保持不變,因此,經濟福利一定的變化將不會引起福利整體同步發生等量的變化。這一點意味著經濟福利將無法成為總福利的量度指標或指數。不過,對于我們的目標來說這些并不重要。我們想要理解的并非是福利有多大,或者曾經有多大,而是在受到當權者或者個人的力量所產生的因素的影響后福利的增量會有多大。經濟福利不能作為總福利的指數這一點,并不證明對于經濟福利的研究不能用來獲得下面的信息:盡管整體可能由許多變動的部分所組成,且其中一部分發生的變化永遠不可能成為總體變化的量度,但是部分的變化總是在整體上對總體的變化產生影響。如果這一條件得到滿足,則經濟研究在實際中的重要地位就會被徹底地建立起來。誠然,在引入某些經濟因素之后我們無法知道總福利將變得與以前有何不同,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總福利將變得與如果不引入該因素時的狀況有何不同:恰恰是這一點而非其他,是我們所探求的信息。真正的異議并非是經濟福利為總福利的不良指數,而是經濟因素可能影響了非經濟福利并因此而沖抵了對于經濟福利的影響。這種反對意見需要認真加以考慮。

§7.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下。人類既將“自己作為活著的目的”,也將自己作為生產的工具。一方面,人被自然與藝術之美所吸引,其品格單純忠誠,性情得到控制,同情心獲得開發,人類自身即成為世界倫理價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其感受與思想的方式實際上構成了福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可以進行復雜的工業操作,搜求艱難的證據或者改進實際活動的某些方面,成為一種非常適合生產可以提供福利的事物的工具。人類為之作出直接貢獻的前一種福利就是非經濟福利,而為之作出間接貢獻的后一種福利就是經濟福利。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可以自主地對這兩種人做出選擇,并且因此集中力量開發包含于第二種的經濟福利,同時卻在無意間犧牲了包含于第一種的非經濟福利。很容易舉例說明這一點。一個世紀之前衰落而且分裂的德國是歌德(Goethe)、席勒(Schiller)、康德(Kant)與斐克特(Fichte)的故鄉。道森(Dawson)先生在大戰前數年出版的著作中寫道:“我們知道古老的德國對世界的貢獻。對于這份禮物世界將永img謝忱。我們卻不知道當今的德國,一個谷倉充盈、商船滿載的德國,除去它有關物質的科學和商品之外還能提供些什么……德國的教育體制,當其目的是生產學者和教師,或者生產官僚和公務員,去為復雜的國家機器發動引擎、擰緊螺釘、拖曳滑輪或者潤滑輪軸時,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塑造品格與個性方面卻距同等成功相差甚遠?!?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9"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9">[9]簡言之,德國人的注意力過分集中于學習如何做事,而未如早期那樣學習如何做人。面對這種指責,德國并不孤單;由一位英國人從一位東方旁觀者的角度對當代英國的描述即可證明這一點?!巴ㄟ^你們的工作對你們有所了解。你們在機械技藝方面的成就,剛好反映出你們在所有內在精神方面的失敗。你們可以生產和使用各種堪稱完美的機器,但是你們不能建造一座劇院,或者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你們更不能奉獻或敬畏……你們的外形與內心均已僵化,你們既聾又啞。推理取代了直覺,你們的一生就是一個無窮近的詭辯,從你們尚未驗證的前提出發抵達你們尚未參與或將要參與的結論。到處皆是手段,卻沒有一個目的,社會就是一部龐大的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的齒輪卻已脫位。這就是你們的文明顯現于我想像之中的畫面?!?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10"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10">[10]當然,這種指責有些夸張,但是也包含有真理。所有事件均毫無爭議地集中于所討論的這一點,即為造就人們成為良好工具的努力,可能引致為造就人們成為良好個人的失敗。

§8.這里著重的探討經濟因素作用于經濟福利與作用于福利整體所產生的影響之間發生沖突的可能性,是容易加以闡述的。作為一種準則,意識生活中能夠與貨幣量度相關,因而屬于經濟福利的,是確定的和有限的一組滿意感及不滿意感。但意識生活是包含多種因素的復合體,它不僅包含有這些滿意感與不滿意感,也包含其他的滿意感與不滿意感,以及與它們相伴的認識、情感和欲望。因此,改變經濟的滿意感的環境因素的運作,可能以同一行為或以該行為的后果來改變某些其他因素??梢詫@種狀況發生的方式加以區分,為了便于舉例說明,不妨將其劃分為基本的兩類。

第一,非經濟福利易于被獲得收入的方式所改變,因為工作的周邊條件作用于生活的質量,道德的水準受到職業的影響——仆人工作、農業勞動、藝術創造、獨立的以及從屬的經濟地位、[11]相同操作的不斷重復[12]等——都作用于消費者的欲望,并驅使人們去工作以滿足這些欲望。人們努力結交他人所形成的人際交往關系對此也發揮作用。在特蘭斯威爾省的中國勞工的社會地位,以及澳大利亞牧場主維護流放制度使之成為勞動供給來源的努力,[13]均與福利相關。同樣,興趣與職業的結合,也使得農業家庭與城鎮居民家庭的特點相互區分開來。[14]在印度農村,家庭成員的合作不僅節省了開支,也增加了勞動的愉快。工匠們和親朋好友一起工作,更容易增進文化方面的交流。[15]因此,當工業革命將農村居民從家庭引向工廠的時候,除了生產以外對其他的一切也造成了影響。同樣,產出方面效率的提高,也并非是通過圈地和加大耕種規模而實現的農業革命所帶來的唯一后果。在傳統的自耕農階層消亡的過程中,社會發生了變化,由工業關系所產生的人類關系也與此相關。例如,在偉大的合作運動中,非經濟方面的因素至少與經濟方面的同等重要。在通常的競爭性的行業組織中,競爭的銷售者之間以及銷售者與購買者之間利益的沖突必然表現得最為突出,這將導致人們不斷欺詐以及彼此猜忌的后果;但在合作性的組織中,一致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環境對生活基調產生影響?!爱斏鐣囊环肿优c他人的利益相同時,個人將有意與無意地發展社會的道德。誠信變得非常重要,并被由個人組成的群體不斷強化,對于群體的忠誠成為個人能力獲得良好發展的基礎。欺騙社會就是傷害鄰居”。[16]在一般行業的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關系中,非經濟因素有其充分的重要性。團隊精神以及對于企業命運的關注,使得雇主與雇員之間建立起親密的人際交往,這將給工人們以鼓舞,除了導致生產的財富增加以外,其本身就是福利水平的提高。在18~19世紀工業大規模擴張的年代,雇主與雇員之間的距離日漸加大,彼此接觸的機會不斷減少。與這種有形的分離相伴,也產生了道德上的異化——“雇主與所雇用的為其工作的大量下屬之間產生了個人的阻隔”。[17]這種敵對心理是一種因經濟原因而造成的非經濟福利中顯著的不利因素;而合作委員會、懷特利(Whitely)委員會和合作者協會通過彼此之間的工作對這種狀況所給予的部分壓制,是一種同樣顯著的有利因素。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如果造成“勞動者不安”這種不滿意感的一個原因是工資率的話,那么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工資勞動基本條件的不滿——人們感到現代的產業制度剝奪了工人作為自由人應該擁有的自由與責任,使其僅成為方便他人使用或拋棄的工具。簡言之,這種情況正如馬吉尼(Mazzini)早已經提出的那樣,資本是勞動者的暴君。[18]產業組織的變化,傾向于給工人以更多的控制自己生活的余地,無論是通過組建監督紀律事項的工人委員會,還是通過車間組織與雇主之間的溝通,或者通過由民主選舉的議會直接負責國有企業,或者,如果證明可行的話,通過某種形式的由國家承認和控制的國家工會[19]來實現這些變化,這樣做都將增加總福利,盡管經濟福利可能并沒有發生變化,甚至實際上蒙受了損失。

第二,非經濟福利易于因收入支出的方式而發生變化。產生相同滿意感的不同的消費行為,一種可能誘導墮落,一種可能激勵進取。[20]公共博物館或者市立浴池對人們素質產生的影響,完全不同于滿意感相同的公共酒吧產生的影響。惡劣的居住條件所產生的粗俗與殘忍也許是件小事,但其直接造成的不滿意感卻絕非無足輕重。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顯然,它們都具有實際的重大意義。例如,設想一位政治家正在考慮,財富分配上的不公平程度達到什么水平,將對福利總體產生影響,而不是僅僅影響經濟福利這個問題。他考慮到,富人某些欲望的滿意感,諸如賭博的刺激或者奢侈的肉欲的享受,或者也許在東方國度的吸食鴉片,這些對品格造成的影響上低于基本物質需要的滿意感所造成的影響。為了內心的寧靜,如果富人將其所控制的資本和勞動轉移給窮人,也許算是一種奉獻。另一方面,他也考慮由富人所購買的其他的滿意感——諸如那些與文學或藝術相聯系的滿意感[21]——造成的影響在道德上高于與基本需求相關的那些滿意感所造成的影響,而且更高于過度沉湎于刺激所獲得的滿意感所造成的影響。福利中這些非常實際的因素,在一組人用自己的收入為其他人購買東西的行為中,的確將建立起與貨幣量度之間的關系,因而被計量于經濟福利之中。當他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可能考慮的是總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對于這些人的滿意感的影響,特別當受惠人是自己的子女時更是如此。因為,正如西奇威克(Sidgwick)敏銳地觀察到的那樣:“當不為習俗的暴君所阻礙時,我們對于鄰居的真誠,會引導我們給予鄰居我們所認定的對他最為美好的事物;由于天生的利己主義,我們會給自己我們所喜歡的東西?!?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22"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22">[22]因此,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經濟福利與總福利結果之間的差異被部分地予以消除了。不過,一般來說并非如此。

§9.還有一點應該給予進一步考慮,其重要性已被近期的事件明確地予以證實了。它與很久以前由亞當·斯密所提出的在富裕和防衛之間存在著可能的矛盾有關。缺乏成功反擊敵人進犯的防衛力量可能造成極端嚴重的不滿意感。這些事情超出經濟的領域范圍,可是它們的風險卻極易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毋庸置疑,在經濟實力與戰爭能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正如亞當·斯密所寫的:“一個國家每年從國內工業的產出中,從自有土地、勞動和消費存貨的收益中保留一部分節余,用于在遙遠的國度購買消費商品,就可以在外國維持那里的戰爭?!?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23"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23">[23]但經濟與軍事力量之間的一致性,是最終的和一般的,而非直接的和具體的。所以,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國所采取的有關農業、海洋運輸業以及生產戰爭物資的產業的政策,對于經濟福利的影響,通常僅是其所產生的總影響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為了防衛戰略的需要,可能造成對于經濟福利的損害。用制成品在海外交換所需要的絕大部分食品,同時以草場的形式閑置三分之二以上的可耕土地——在這種狀況下,投入相對較少的資本和勞動,同時生產較少的人類的食品,這樣做在經濟上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許更為有利。[24]在一個能夠維護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從整體上看,這種政策也可能是有利的。因為較小比例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并不必然意味著僅有較小比例的人口能夠享受到田園風光。然而,如果考慮到進口因遭受戰爭的阻隔而被切斷的可能性,上述結論則未必正確。無疑,德國常年承受經濟上的損失,保存并發展農業的政策,與其他可能采取的政策相比,使德國在大戰中更長久地抵御了英國的封鎖。當然,盡管還有其他防御的方法,例如修建大規模的國家糧倉等,不過,從政治的觀點看,是否在英國應該采取某些人為的措施對農業實施激勵,以部分地減小戰爭期間食品供給困難的危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這一問題,以及與此類似的與戰爭有關的物資和工業等方面的問題,不能單純通過經濟上的考慮就加以確定。

§10.以上討論明確說明,無法通過對于經濟福利的影響嚴格推算出對于總福利的影響。在某些領域,這兩種影響之間的差異微不足道;而在其他領域,則這二者之間的差異又天上地下。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認為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作出概率判斷的余地。當我們已經確定任何一種因素影響經濟福利時,除非有特殊的證據給予否定,否則我們則認為這一因素在方向上,雖然未必在數量上,將會對總福利產生一致的影響;而且,當我們確認一種因素比另一種因素對于經濟福利的影響更為有利時,在相同的條件下,我們則得出這種因素對總福利的影響更為有利的結論。簡言之,存在著一個假定——艾奇沃斯(Edgeworth)稱之為“未經證實的概率”——關于一種經濟因素對于經濟福利的影響的定性的結論,將同樣適用對于總福利的影響。在經驗顯示所產生的非經濟影響可能很小的場合,這一假定更為成立。不過,對于這一假定做出證明的重任,將由認為此假定不成立的人來承擔。

§11.顯而易見,上述結果表明,充分發展的經濟科學可以對實際產生有力的指導作用。不過,仍然存在著應當予以考慮的反對意見。當上一節的結論被證明成立時,關于它的實際效用的問題仍然被提了出來。即使說經濟因素對于經濟福利產生的影響,可能以某種方式代表了對于總福利產生的影響,但是我們實際什么也沒有得到。因為單純從經濟科學的視角進行局部的和有限的研究,這對于經濟福利所產生的影響仍然是無法確定的,理由是由任何經濟因素對經濟福利所產生的影響很容易被非經濟條件所改變。而這種情況總是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存在著,可是經濟科學卻對此無法進行探討。這一難題最初清晰地展現于米爾(Mill)的邏輯學中。他指出,對于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研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擴展以期得出比該粗略的結果更好的東西?!皩ι鐣顟B任一因素所產生的不論什么影響,都將以適當的程度,通過這一因素影響到所有其他的因素……不去考慮社會在所有其他方面的條件,我們永遠無法從理論上理解或在實踐上控制社會在任一方面的條件。不受同一社會其他條件或多或少影響的社會現象根本就不存在,因而社會現象將受到正在影響任何其他同時發生的社會現象的每一種因素的影響”。[25]換言之,經濟因素的影響一定會部分地受制于非經濟的環境,基于這種認識可以斷定,在政治或宗教等基本條件不同的情況下,相同的因素將產生在某種程度上并不相同的經濟影響。由于這種依存性的限制,只有在經濟范圍之外的事物保持不變,或者變化沒有超出規定范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得出經濟學中不嚴謹的命題。這種條件的限制是否摧毀了我們的科學的實際效用呢?我們認為,在具有穩定的基本文化的國家中,例如西歐各國,上述條件幾乎完全可以得到滿足,致使經濟研究所得出的結果能夠合乎情理地非常接近于真實。這也是米爾的觀點。當充分地認識到“在任一已知的社會中,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基本狀態,具有對所有局部的或從屬的現象產生影響的絕對優勢”時,他總結到,社會現象中的一部分,其直接的決定因素,原則上是通過對于財富的欲望所表現出來的,“起碼在最初,它主要是僅僅取決于環境的某一個層次”。他還補充說:“由于受到其他環境的影響,使確定由環境的某一個層次單獨所造成的影響,然后再確定變化的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成為一項異常艱巨且繁復的工作;特別地,當前一方面的環境經常變化,而與其相結合的后一方面的環境保持不變時,情況更是如此?!?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26"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26">[26]對于這種說法我無須贅述。如果接受這種觀點的話,本節所討論的困難將不再使我們止步不前。以經濟科學的方法確定經濟因素對于經濟福利所造成的影響,未必是不切實際的,因而前面各節在經濟福利與總福利之間所建立起來的關系亦沒必要棄之不用。


[1]懷特黑德:《數學導論》,第100頁。

[2]《數學原理》,第5頁。在這一段,我用“實際(realistic)”一詞替換了羅素先生的“應用(applied)”一詞。

[3]《科學與假設》,第141頁。

[4]《物理學的近期發展》,第30頁。

[5]馬歇爾:《經濟學家的老一代與新一代》,第11頁。

[6]休·西賽爾爵士:《保護主義》,第18頁。

[7]普倫基特:《新世紀的愛爾蘭》,第19頁。

[8]《財富》,第17~18頁。

[9]《現代德國的進化》,第15~16頁。

[10]迪金森:《約翰與中國人的書信集》。

[11]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機器變得越來越精密而且昂貴,工農業中的小人物們便越來越難以開創自己獨立的事業。參看奎因坦斯的《農業機械》,第58頁。

[12]芒斯特貝格寫道:“單調的感覺很少產生于特定種類的工作,而是產生于個人特定的傾向?!保ā缎睦韺W與工業效率》,第198頁)。不過,當然應該把單調對道德產生的影響與單調所造成的不滿意感加以區別。馬歇爾堅持生活的單調是重要的事物,并主張在機器取代了耗費精力的工作的情況下,現在生活的變化與職業的單調是相容的,因為“工廠中日常的工作并未使人們的精力完全耗盡”(《經濟學原理》,第263頁)。顯然,這里所考慮的一定是工作時間的長短。斯馬特認為,“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僅僅辛苦、單調、乏味,而且占據了一天之中較為美好的部分,使人們的精力耗盡以至于無法從事其他活動”(《一位經濟學家的再思錄》,第107頁)。

[13]參看克拉克:《澳大利亞的勞工運動》,第32頁。

[14]參看:《美國經濟學會論文集》,第10卷,第234~235頁。

[15]參看穆克吉:《印度經濟的基礎》,第386頁。

[16]史密斯—戈登與斯特普爾斯:《愛爾蘭的農村再建》,第240頁。參看沃爾夫所描述的有關瑞福森所規劃的農村合作的一般性社會利益的熱情圖畫:“它如何創造欲望及思想準則去接受并吸收教育、技術及民眾,它如何幫助提高由它所聯合的民眾的素質,總體上使之節制,極端忠誠,家庭生活美滿,生活條件良好。”他說,有目共睹的是,在“較有教育的德國農民中,不識字的意大利農民中,以及沙比亞原始的耕作者中”,已經產生了相應的效果;“而在印度農民中,也已經開始出現了與此相同的結果”(《農業的未來》,第481頁)。

[17]吉爾曼:《勞動的收入》,第15頁。

[18]參看馬吉尼:《人的責任》,第99頁。

[19]參看貝克霍夫和貝克凱特所著的《國家工會的意義》以下各段:“勞動者對責任的需求的意義是,他被認定對社會負有責任,而不是對資本家負有責任?!保ǖ?00頁)國家工會的目的“是由自我管理的工人協會來控制生產,與控制勞動者生產的國家相配合”(第285頁)。在此原則上對產業進行重組,實際上將會遭遇到嚴重的困難,作者似乎對此并未給予充分的關注,但這絲毫沒有黯淡這種理想的光芒。

[20]霍特里(Hawtrey)先生曾在此基礎上批評我所做的分析,即使可以內在地使同等的滿意感體現為同等的福利水平,然而在事實上,滿意感還體現為不同程度的德行與惡行(《經濟問題》,第184~185頁)。不過霍特里先生與我之間在主旨上并無差別。我們兩人都考慮到了質的差異性。對于同等的兩種滿意感,無論是說其中的一種自身包含著較多的善,還是說這兩種滿意感都是同樣地好,但是它們對于享有它們的人的素質所產生的作用,在德行上可能不同,兩種提法只存在字面上的差別。我在本文中把我先前的提法“人們的品格”替換為“人們的素質”。

[21]因而西奇威克經過認真的討論后提出:“因此,似乎存在著一種嚴重的危險,即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如果每個成員的財富完全均等,將會阻滯文明的發展?!保ā墩谓洕鷮W原理》,第523頁)

[22]《實用倫理學》,第20頁。

[23]《原富》,第333頁。

[24]參看:《德國農業近期的發展》,1916年版,第42頁及各處。

[25]《邏輯學》,第二卷,第488頁。

[26]《邏輯學》,第二卷,第490~49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北流市| 蒙阴县| 汪清县| 修文县| 墨江| 五大连池市| 东源县| 湘西| 句容市| 浏阳市| 宜城市| 博兴县| 周口市| 洪江市| 亳州市| 岱山县| 乌拉特后旗| 讷河市| 嵊泗县| 读书| 措美县| 澄迈县| 湘潭市| 延寿县| 将乐县| 松江区| 延川县| 定日县| 湖口县| 且末县| 利辛县| 香格里拉县| 闽侯县| 体育| 辽阳市| 临桂县| 扎鲁特旗| 镇康县| 阳高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