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西俄德的世界(“經典與解釋”第48期)
- 彭磊
- 701字
- 2020-05-22 17:46:27
序
這項對《神譜》和《勞作與時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打算為有關赫西俄德(Hesiod)的學術爭論聊盡綿薄。同時,筆者也盡力讓學生以及對赫西俄德作品知之不多但有興趣的讀者能夠理解本書。為達此目的,筆者直接從赫西俄德著作中翻譯出引文,避免學術爭議和圈內行話。筆者發現,不可能用上如概念化、主題化、問題化之類的語匯。對于這一點不足之處,切望同仁理解。本書前兩章主要是兩部詩歌的概覽,因而可以視為赫西俄德作品的一般性介紹。第三章(論繆斯)、第六章(論赫卡忒)以及第七章(論怪物)中的一些小節,是筆者先前發表文章的部分修訂版(Clay, 1984,1988,1993a, 1993b)。筆者在注釋中向前人著作致意,既有認同、也有不認同之處,讀者可以略過這些注釋。筆者也盡力讓這些注釋清楚易懂,而不是像傳統做法那樣,錄入我認為尤其恰當且有說服力的特定引文。
某次雞尾酒會,有人曾問筆者手上在研究什么。我向其勾勒完本書的框架后,突然意識到可能已經寫出了拙著的書評:“她的分析有時饒有興味,卻因一些根本的缺點而不無瑕疵:她認為赫西俄德故意讓人不可捉摸,且思想一以貫之,而這與我們對這位來自阿斯克拉地區農民所了解的全然不是一回事。”然而,最近的學術研究表明,重新把赫西俄德的作品當做一個整體來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了。[這取決于言論把它引向何處]。
除非特別標示,所有希臘文的翻譯都出自筆者之手。本書自始至終采用韋斯特(M.L.West)的牛津版編本(《神譜》1966年、《勞作與時日》1978年)。若有異見,均出注說明。海奇(E.Heitsch)所編“研究之路”(Wege der Forschung)叢書中重印的有關赫西俄德的研究文章則采用該卷頁碼。
(1) [編按]作者只給出了希臘語,沒有給出相應的英語翻譯。經查,這句話出自《王制》(又譯《理想國》)415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