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濕胖”是身體在“漏水”
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肯定會鼻涕多、口水多、痰多,甚至小便也多,而且很難控制,會讓人覺得很邋遢。鼻涕、痰、口水、小便都是體液,正常時不應該隨時外排的,之所以“漏”了,就是人衰老的結果。包括年紀尚輕的人,如果體質差,或者是病后初愈,也會因為未老先衰而“漏水”。“濕胖”不過是“漏水”的結果之一。
為什么人會“保不住”體內的水?
人類最早是從水生生物發端的,我們最早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水里的,逐漸地進化成了陸生生物。與水生生物相比,陸生生物要干爽得多,這個干爽就是進化的結果。
進化到人類的時候,人體本身已經具備了保住水的能力。因為不再生活在水里,身體里的水對健康變得尤為珍貴,所以,保住身體里的水,是人類進化之必需。這種保水作用,不僅包括皮膚不“漏水”,還包括負責體液分泌的所有器官,也都要“嚴防死守”,才能使體液存留在體內。
一個身體很好的年輕人,功能是健全的,肯定不會有水液或體液外漏的問題,他的口水不會控制不住地流,鼻涕也不會像稀水一樣地淌,因為這種外漏歸根結底是一種功能的衰退。
人只有開始衰老了,才會因為機能衰退而保不住水了,這個時候才會有鼻涕、口水不住地流的邋遢。但若是還未到七老八十,這些情況就提前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就不管它叫衰老,而是叫作虛了。
“保不住”體內的水會怎樣?又該怎么治?
消化不好的人,雖然才三十幾歲,但總是感到自己嘴里的唾液特別多,而且很清稀,有的人甚至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去看中醫,一定會被告知脾虛;有的人夜里頻繁起夜小便,去看醫生,一定會被告知腎虛。不同臟腑的虛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本質上都是臟腑的“未老先虛”,虛的時候,它們主管的部位就要“漏水”了。
中醫認為如果一個人口中泛涎不止,喜唾涎沫,久不了了,或值大病之后,其人喜唾,時時發作,同時兼見納呆,面色黃白,頭昏乏力,身倦思睡,苔薄白,脈沉小弱,證屬脾胃虛寒。
意思是,一個人總覺得疲勞、總想睡、面色無華,而且嘴里唾沫很多,食欲也很差的話,往往是因為脾胃虛寒。大病之后更容易出現這些癥狀,因為大病往往是傷脾氣的。這個時候,醫生會給病人用藥性很熱的藥,比如附子理中丸等,用這種熱性使他們上一上“火”,將體內多余的水分“蒸干”,“漏水”也就減輕了。如果從進化規律上分析,這種對于“漏水”的治療,就是一種抗衰老。
基于類似的道理,有種藥無意中成了減肥藥,這就是補腎益壽丸。最初研究者將其用于治療老年人的怕冷以及各種衰老的癥狀,結果這些吃了補腎益壽丸的老人反饋說,他們吃了之后,除了怕冷的情況不再嚴重,好像身體也緊致了,不再像以前那么胖腫了。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很簡單,這個藥“蒸”掉了組織中多出來的水,人便因為“漏水”減少而變瘦了,也變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