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題記
- 惟在妙悟
- 朱良志
- 1956字
- 2020-03-27 17:07:07
中國藝術重視氣韻,南朝謝赫“六法”中第一法就是“氣韻生動”。這本來是一個規范人物畫形式要求的概念,唐宋以來擴展到整個藝術領域,并化入氣化哲學的內涵,使其由生動傳神的要求發展為表現宇宙生機、個體生命的核心命題。氣韻生動,被認為是中國藝術的根本大法。
氣韻如何獲得?北宋以來出現一種觀念,認為氣韻不可學。北宋藝術理論家郭若虛說:“六法精論,萬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筆’以下五法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六法”中,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和傳移模寫屬于技巧方面,可以通過學習達到,而氣韻不可學。明李日華說:“繪畫必以微茫慘澹為妙境,非性靈澄徹者,未易證入。所謂氣韻在于生知,正在此虛澹中所含意多耳。”明末董其昌說:“《畫史》云‘若其氣韻,必在生知’,可為篤論矣。”并將其與繪畫“南北宗”理論聯系在一起,認為,“畫有‘六法’,若其氣韻,必在生知,轉工轉遠”。氣韻不是通過知識的累積就可以達到的,必須“一超直入如來地”——通過妙悟方能達到。他的觀點與郭若虛“默契神會”的觀點是一致的。
氣韻不可學,必在“生知”。這是否意味氣韻天授,是由先天決定的呢?顯然不能做此判斷。郭若虛的“生知”說,當受到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觀點的影響。孔子的“生而知之”,就不是先天決定論。孔子一生重“學”,然其“學”包括知識的積累和境界的提升兩個方面。子貢學識深,顏回不及,然孔子認為其門下顏回為最“好學”之人,而以“器也”評子貢。他認為,人的一生都是學的過程,境界的提升比知識的積累更重要。他的“生而知之者,上也”,顯然落腳在生命根性上的把握,而不是先天就具有。這生命根性的把握,需要“生知”——就是妙悟。
南宋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詩道如此,藝術創造也是如此。相比知識的積累、技巧的訓練,在藝術創造中,悟性則更重要。觀畫看氣象,藝術的高妙在形式之外。
在中國藝術哲學中,妙悟既不是先天賦予的,也不是一種神秘的體驗過程,它由人的整體生命發出,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修養,是認識世界的手段,又是融入世界的智慧;它雖屬于認識論范疇,然其本質上則應歸于功夫論。
傳統藝術哲學以妙悟為根本創造方式,與中國藝術發展的大方向密切相關。中國哲學是一種“成人之學”,重品是其基本特征。中國藝術從總體上看,是重品的藝術。如在繪畫中,梅蘭竹菊深受人們喜愛,幾乎成為永恒畫題,這倒不是它們比別的花卉美,而因它們是人格的象征。傳統藝術哲學將人品與藝術聯系起來,品,不光是道德的功課,還包括領悟力、洞察力等,也就是生命體驗的能力。藝術是人心靈境界的外顯形式,有一等之心靈境界,方有一等之藝術。心靈境界的提升,僅通過知識的學習是無法獲得的,必訴諸精神的養練和培植。
悟性,是心靈境界的凝結;妙悟,由心靈境界釋放而出。就像石濤所說:“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嘔血十斗,是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滿足;嚙雪一團,則是精神的超升。技巧當然是作畫之必備,但藝術創造不能停留在技巧上;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心靈的氣象和格局。中國藝術強調的是“心印”,養得一片寬快悅適的心靈,就像石濤所說,吞下一團潔白的雪,以冰雪的心靈——毫無塵染的高曠澄明之心——去作畫,才能自創佳構。
妙悟,并不意味對知識的排斥。傳統藝術哲學并非將境界與知識對立起來,知識的積累是基礎,境界的提升是導引。不是說境界的提升必須通過知識的積累方能達到,而是強調,知識的積累往往可充當境界提升之助力。董其昌說:“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他既主張“氣韻不可學”,必須根源于心靈的妙悟,同時又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知識積累,他甚至認為“不讀書,不足與之言畫”。學和養二者不偏廢,方為“學養”。心靈的涵泳,是整體靈魂的功課,包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知識和經驗積累,而不是排斥之。
惟具有高朗的氣象、開闊的心胸,具有獨特的“悟性”,才能更好地運用知識、控制知識。中國人對待知識的態度與西方哲學有明顯不同,這也反映在藝術哲學上。作為傳統藝術后期發展最為重要的理論家,董其昌說:“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知之一字,眾禍之門。”他認為,對于藝術創造而言,知識既是力量,也是障礙。將知識變成藝術創造的動能而不是羈絆的力量,是藝道成功之關鍵。氣韻不可學的命題,乃是一個警惕知識的命題,一個以悟性統率知識的命題。
本書環繞妙悟諸問題進行考察,力求揭示傳統藝術哲學“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的內在因緣。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