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越富有越幸福
收入與幸福有何關系?假如將生活滿意度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那么隨著收入增加,幸福與收入的關聯性會減弱,但是在大多數研究中,這種聯系從未完全消失。生活滿意度和收入之間的關系并不明確,特別是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擁有積極的社會關系,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相比。
大量研究表明,貧窮使人痛苦。為了說明這一點,凱特·拉凡、阿莉娜·維利亞和我一直關注英國國家統計局收集的數據中生活最悲慘的人群,這些數據包括2011年以來近20萬人每年的橫截面樣本。英國國家統計局詢問了理查德·萊亞德、羅伯·梅卡夫和我提出的四個有關幸福的問題,每個問題的得分為0~10,“0”代表完全否定,“10”代表完全贊同。
·你對現在的生活總體上滿意嗎?
·你覺得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總體上有價值嗎?
·你昨天開心嗎?
·你昨天焦慮嗎?
也許還有更好的問題來衡量幸福感,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對前三個問題給出4分及以下且對最后一題給出6分及以上的人可能過得并不好。據此標準,約有1%的調查對象感到痛苦,這相當于在五年的數據樣本中,每年處于該情況的人有1 700~2 000個(可以據此估算出全國范圍內約有50萬人)。每周收入少于400英鎊(約每年收入少于2萬英鎊)是讓人成為那最悲慘的1%的原因之一。當每周收入超過400英鎊時,邊際收益就開始遞減。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持續增長的收入能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就會減少。
通過這樣的快問快答并不能真正反映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為了幫助我們解釋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勞拉·庫德納分析了美國人時間利用情況調查,這些數據在本書中被多次提及。該研究已經持續了十余年,研究人員能從中估算出人們在各項日常活動中消耗的時間。2012年和2013年,研究人員讓2萬多名參與者記錄任意一天中所做的事情,第二天會有人打電話給他們,就他們所寫的事情問一些問題。受訪者用0~6分對每項活動帶來的幸福感、意義、壓力、疲勞、悲傷和痛苦等感受打分。
圖1和圖2分別是“幸福”和“意義”在不同收入組別里的得分情況,二者非常相似。當收入水平較低時,幸福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隨后又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相比其他任何收入水平的人,年收入在5萬到7.5萬美元的人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和意義。與大多數人的預測相反,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人并不比年收入低于2.5萬美元的人更幸福。而在“意義”的得分上,富人的情況更糟,收入最高的人反而覺得生活最沒有意義。也許當應有盡有時,人們就不再覺得一切那么有意義了。

圖1 幸福感與收入關系圖

圖2 意義感與收入關系圖
說完了“幸福”和“意義”,那么人們更加關心的“痛苦”(壓力、疲倦、悲傷和痛苦等綜合起來)呢?從圖3中可以看出,年收入在5萬美元以上的群體的痛苦程度并沒有顯著差異,而年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群體則有更多痛苦。這說明貧窮是痛苦的根源。綜合分析“幸福”“意義”“痛苦”這三個指標可知,在美國,收入最好為“剛剛好”,即為5萬至7.5萬美元。這一收入水平的人既不會因為賺得太少而產生太多痛苦,也不會因為賺得太多而覺得失去意義。

圖3 痛苦感與收入關系圖
這些數據令人驚訝。雖然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其中肯定有一些有趣且說得通的地方。數據表明,富裕會使人將時間和注意力投入進一步積累財富的事情(例如更長的工作時間和通勤時間),還會使人遠離帶來更多幸福感的活動(例如外出游玩、與親朋好友聚會)。本以為財富的增長會對幸福造成很大影響,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追求財富”這一敘事的陷阱。
各種研究表明,年收入7.5萬美元(約5萬英鎊)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后痛苦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而90%的英國人的收入都低于此(在美國是80%),因此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賺更多錢確實可以減少痛苦。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相對富裕的學者和評論員忽略,他們總聲稱金錢并不重要。錢對有錢人來說確實不重要,但對那些還在為水電費發愁的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然而大多數人(包括年收入高于5萬英鎊的人)都堅定地認為,痛苦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減少。無論收入多少,大多數人在年收入達到5萬英鎊之后還想要獲得更多的財富。這其實是一種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