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企業家品牌依戀以及相關理論文獻回顧
營銷界已經普遍接受這樣的觀點:消費者會同產品品牌形成關聯。但是鮮有研究探討消費者同名人品牌的獨特關聯,例如,企業家品牌。從公眾的角度來看,社會公眾對名人的關注表明了其對名人價值-情感的認同(岳曉東,1999),這種認同是在漫長的類社會互動中形成的(Rubin and Perse,1987)。在與名人的類社會互動中,認同者可以從中得到情感宣泄、情感寄托、行為示范等方面的溢出。對于企業家名人而言,這樣的溢出帶來的社會效應也許更為驚人。一方面,企業家一直被認為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塑造者和影響者(Bagheri and Mehdi,2010),企業家品牌對企業品牌起著重要作用(Gaines, 2000; Mazur,1999; Sauerhaft and Atkins,1989)。原因在于企業品牌化的過程中,企業領導者給企業品牌注入了他們的精神、價值觀和人格化特征,這些都會成為企業家品牌發展的奠基石(Rode and Vallaster,2005)。在眾多影響企業品牌形象的因素中,企業家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簡直就是天生的“意見領袖”(Gillin,2007)或者“超級代言人”(Experian Hitwise,2007)。企業家的行為對企業家個人的形象以及企業品牌造成重大的影響,最終影響了消費者的產品購買意向(黃靜等,2010;黃靜等,2012)。另一方面,對大眾而言,企業家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可以同時是消費者的偶像、榜樣、愛人、朋友和家人。名人給大眾帶來一定程度的情感影響,帶來愉悅或情感體驗,并伴隨其度過人生許多階段,是個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也是社會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張嬙,2010)。某個品牌和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對于公司來說意味著財務價值(Park et al.,2010; Aambler et al.,2002; Keller,2001)。因為依戀包括經濟的、時間的和精神的成本(Kleine and Baker,2004),也包括可能投資別處的資源承諾(Belk,1988)。
但是目前為止,對于企業家品牌以及企業家品牌依戀方面的法則還沒有厘清,這也是本章的主要目的之一。本章思考了企業家品牌的提出,分析依戀研究的遷移,依戀構念及其與消費者行為的關系,基于類社會互動視角考察了企業家品牌依戀的產生與測量等。此外,本章還回顧了與企業家品牌依戀情感機制直接相關的理論:自我理論和情感理論。最后,對現有的文獻研究進行了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