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創新: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實踐(2016)
- 駱東奇 鄧德敏主編
- 616字
- 2021-03-11 18:00:47
基于實證分析的高校生師比及測算的幾點討論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面向大眾化以來,一直面臨著規模擴大與質量下降的矛盾,這是制約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本文嘗試從生師比的視角探究我國高校教學水平提升的困境,通過對一所地方性高校進行實證分析,提出我國高校應在招生、教師結構優化等方面努力降低生師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關鍵詞]高等教育 生師比 測算 辦學效益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對大學教育內涵的深刻闡釋。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學校的辦學主體,而師資隊伍是大學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決定性因素,是大學的靈魂,是大學的內涵與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高校生師比逐年上升,引發了關于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的廣泛討論。這也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學術界對于合理的生師比的界定并不適用于所有高校,也不適用于高校內部的院、系和專業等不同層次的分析;同時,對于生師比的計算大多只停留在高校的宏觀層面,用某個寬泛的“一刀切”的標準對待所有高校或學科顯然有失偏頗,在實際對比中存在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問題,從學校內部的微觀層面進行生師比研究,以某地方高校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從生師比的視角探究目前高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困境,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