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創新: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實踐(2016)
- 駱東奇 鄧德敏主編
- 955字
- 2021-03-11 18:00:49
二、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美國是較早在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國家。總體來說,美國創業教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創業課程覆蓋面廣、體系完備。美國高校中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大都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哈佛商學院創立了“創業精神管理學”,加州大學的創新創業相關課程高達24門。在美國,創業教育課程已成為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教育的內容。有些高校還成立了創業學系,培養創業學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二是改革了教學方法,形成了合作模式。美國高校用創業過程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取代傳統的以職能管理為主線的教學方法,邀請處理各種創業問題(如法律、稅收、知識產權、企業評估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加入課堂教學。美國建立了多個創業研究中心,設立了若干項創業研究基金。美國高校中的創業教育在個人、團隊、行業、企業和社會幾個領域內迅速擴展,形成了高校出人、企業出項目、基金會出錢、研究中心提供指導的合作模式。
英國通過政府計劃推動創業教育,支持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英國自1981年起實施了“企業創辦計劃”“小工廠計劃”“小工程公司”等一系列推動創業的措施,幫助創業者積累資金,提高創業成功率。2000年,英國財政部成立國家大學生創業委員會,撥款幾十億歐元給劍橋大學等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2005年,英國政府發起了一項中學生創業計劃,要求所有12~18歲的中學生必須參加為期兩周的暑期商業培訓課程,以培養其創業意識和能力。
法國重點鼓勵農村青年創業。德國支持創業的突出特點是就業開發策略,開展職業教育。實施雙軌制教育是二戰后聯邦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秘密武器之一。德國以積極的創業政策取代了消極的失業福利政策。
在亞洲,日本于1982年提出“創造力是通向21世紀的保證”“要培養全球性的、進攻型的創造性人才”。在日本,國家層次的各種創業競賽方興未艾,高校把創業競賽和課程體系建設較好地結合了起來。新加坡在20世紀70年代將年輕的新加坡人送往德國、法國和美國開展“學徒式”培訓計劃;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從外部創造經濟空間;把建立親商環境、培育創意和創新文化、繁榮創業精神、塑造更具彈性和多元化經濟體作為新加坡的長期國策,使新加坡經濟發展由勞動密集型工業逐步過渡到具有高附加價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韓國政府通過大學的“創業同友會”和“創業支援中心”支持創辦風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