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柳天仙法脈修持指要
- 靜虛子
- 4272字
- 2020-04-07 17:07:06
前言
一
靜虛子先生,家傳四代中醫,醫術精湛,但他卻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總體研究、設計;后又因工作需要轉向儀器、儀表方面的研究,并卓有成績,升任高級工程師。自幼耳濡目染學習中醫傳統文化,因此他精通中醫醫理,故對傳統道家養生文化興趣亦濃,并了知傳統養生文化的源頭與精髓乃金丹大道。于是靜虛子先生中年以后,即傾全力從事內丹學的研究與實踐。為此他廣泛搜集丹功及與丹道相關的文獻、資料,認真研習丹道名著《伍柳仙宗》。從精研丹功文獻、著作中他深知:“任君聰明過顏閔,未遇真師莫強猜。”(宋·張紫陽真人語)“尋法覓師問正傳,未得真訣難為仙。”(清·柳華陽禪師語)。要想讀懂丹經文獻、要得到丹道入門下手的真實功夫,必須要有“真師”傳與“真訣”,否則即使你勞累終生也可能是白辛苦一場。靜虛子先生從閱讀柳華陽禪師《慧命經·自序》中得到啟發:“始知修煉家必賴師傳,乃尋求不已。足跡遍荊楚間,迄無所遇。后乃投皖水之雙蓮寺落發。愈加咨訪,凡三教之師,靡不參究,竟無悉慧命之旨者。因自嘆曰:人生難得,遂此虛度乎?忽發一念,于每夕二鼓,五體投地,盟誓,虔扣上蒼,務求必得。閱及半載,幸遇合洪、沖虛師,傳余秘旨。豁然通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有之靈物。”于是先生每逢初一、十五,沐浴更衣,十分虔誠地去歸元寺禮拜……經不懈修習鉆研,悟得華陽禪師天仙法脈三成全功的法訣。
天仙法脈著作的代表作《伍柳仙宗》,其古本和現今流行的版本與單行本,編撰者都未得到伍、柳二真人的真訣及真傳,只是出于崇敬和熱情而編輯出版上述著作。然所編輯的著作一是不夠全面,二是混編了不少非伍、柳二真人的文章,三是斷句不當,有的甚至和著作者原意相左。
靜虛子先生將原來丹經著作中許多奧秘及難懂之處,逐漸悟通。有明燈指路,加以自己的勇猛精進,逐漸有了真修實證,先生和他的弟子們將廣泛搜集到的各家文獻進行十余年不懈的精研、分析、訂正,數易其稿,終于整理出了全新的《伍柳仙宗》——《伍柳天仙法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版),了卻伍、柳二真人的夙愿,同時也立了一大功德!
二
廣成子、老子……口傳心授了長生久視之道;《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的醫道境界;釋迦佛祖四大愿望中“恒愿不死”;都表達了人類生命個體自主性命、自由生死的氣魄和理想!
醫家在肉體色身的祛病延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佛家對人類精神層面進行了空前深入的剖析,描繪了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道家則鑄造并架起了由凡而仙的具體橋梁、超凡入圣的通天靈梯,修真證道者們遵橋而過,拾級而登,就可登上通天靈梯而至生命的自由王國,做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從此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而獲大自在——心自在,身自在,業自在,無不自在。此橋、此梯就是可望而又可即的金丹正道!
過來人云:高僧不避道,高道不避僧。在古代,佛道一家,并無多少門戶之見;即使是養生領域也系如此。北魏高僧曇鸞,就曾師事陶弘景學習仙術,遂能調心煉氣,對病識緣,名滿魏都。譬如“內丹”一詞,首先出現不是在道教經典里,而是在佛教天臺宗的文獻中。被尊為天臺宗第三祖的慧思(515—577)大師,既注重禪法踐行、義理推究,同時又吸收了道教煉養方術,作為修禪成佛的步驟和階梯。他說:“我今入山修習苦行。……為護法故求長壽命,不愿升天及余氣,愿諸賢圣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療治眾病除饑渴……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南岳思大禪師立誓愿文》)外丹、內丹明確劃分,在歷代養生文獻中此為首見。
蘇元朗真人隋開皇時(581—600)活動于羅浮山一帶。《羅浮山志》載他生于晉太康年間(280—289),至羅浮山時已300余歲,“得司命真秘,遂成地仙”;“居青霞谷修煉大丹,自號青霞子……發明太易丹道為《寶藏論》曰:‘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體內)。識物靈照,內外空然;寂寞難見,其為玄玄。……本凈非瑩,法爾圓成。光超日月,德越太清。……朗照十方,應用堂堂。……其精甚靈,萬有之因。凝然常住,與道同論。’又曰:‘天地之先,無根靈草(炁),一意制度,產生至寶(內丹)’”;“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唐代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東岳丹師董師元,先后繼承了蘇元朗的學說而寫了《龍虎元旨》《諸真論還丹訣》,皆稱其丹法得自羅浮山隱士青霞子。
“天地久大,圣人像之,精華在乎日月,進退運乎水火,是故性命雙修,內外一道。”蘇元朗首先明確提出了“性命雙修”,作為內丹修煉的核心內容及指導思想,并沿用外丹名詞講述內丹:“龍虎金鼎,即身心也。身為鼎爐,心為神室,津為華池。……白虎者,鉛中之精華;青龍者,砂中之元炁。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物之時,無為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猶金歸性初,而稱還丹也。”文中之“鵲橋河車”,乃后來丹家所謂的小周天煉精化炁工程也。
不過第一次指明小周天工程的,乃是得到諶母元君真傳的東晉道士許旌陽真君(239—374),他首先披露了小周天進陽火、退陰符過程中,卦爻斤兩的程限規則——積得陽爻216,積得陰爻144。
靜虛子先生曰:真立大志,求仙、佛證道者,必先知正旁、正邪之分,絕不能兼求并學。余所聞、所求正宗、正統、正法者:仙宗為天仙法脈,佛宗為“拈花微笑”一脈。
仙宗天仙法脈有證可查者,源于廣成子、黃帝、老子,傳少陽主脈于王玄甫、傳鐘離權、傳呂洞賓、劉海蟾,再傳王重陽、張紫陽,王重陽再傳北七真,張紫陽再傳南五祖。性命雙修內丹養生發展到唐末、五代,鐘離、呂祖才將一向口傳心授、不留文字的天仙內丹法門的三成全功,用文字將“煉精生真炁(小成人仙)、煉炁化陽神(中成神仙)、煉神合大道(大成天仙)”的“三成全法”形之于筆,予以公開表露,內丹煉養的“經典模式”遂固定下來。后來出現的東、西、南、北、中五大流派,以及其他性命雙修派別,無不皆以鐘離、呂祖傳承的天仙法脈之“三成全法”為依據。
從古至今,丹經道書可謂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但系統、具體講述金丹大道者,卻付之闕如。老子畫了一條龍,時顯時隱;魏伯陽真人寫了幾大篇詩,隱喻迷離,費人疑猜;張紫陽《悟真篇》、《金丹四百字》亦復如此;好在鐘離、呂祖制定出了天仙金丹大道典型的修持模式“三成全法”,后來的修真證道者才得以窺見內丹術的全貌。至張三豐真人出,托出了具體的下手功夫。可惜的是,厚厚的《呂洞賓全集》、《張三豐全集》等,均為他人所編撰,真偽穿插,玉石難分,實實令人頭疼。直到明、清,獲得天仙金丹大道“三成全法”之正道真傳的伍沖虛真人、柳華陽禪師,他們將自己堅持性命雙修、佛道雙了,從了證長生的仙宗果位,直證了證無生的佛宗果位的全過程和盤托出,后來圣真才得以窺金丹大道修證的全貌;或曰究竟境界及其驗收標準:“度金石無礙,步日月無影;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散則成炁,聚則成形!”之后悲心大發,為度后來圣真,寫出了《伍柳仙宗》一書,一掃隱喻卦爻,直論精氣與神,趕走攔路之虎,捅破窗戶之紙,令后來圣真了知:路應當怎么走,己應當怎么煉,道應當怎么修,果應當怎么證。這一點連外國人都看了出來,不久前去世的英國著名學者、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寫道:“中國內丹養生學,只有到了伍沖虛、柳華陽,才算真正的成熟與完善。”
靜虛子先生在《伍柳天仙法脈》編后語中寫道:“這些著作中闡述的金丹功法,乃承傳自古以來,正宗、正統的天仙法脈,并非伍、柳二真人自創。”伍沖虛真人、柳華陽禪師在他們親履了鐘、呂天仙大道的“三成全法”和佛祖的“教外別傳”之“本地風光”以后,倒駕慈航,駛出果海,以過來人的境界和氣魄,把修真證道、直趨頂峰過程中必然遇到的諸多問題,一個個加以深入闡述,令后來圣真恍然了悟,而直趨正道:“我以四十余年究竟之力而悟,后圣不終三日,徹見而徹知,并解悟二經之法旨,不大便宜耶?”(《伍柳天仙法脈》,宗教文化出版社,第13頁,2007版)
古人云:金者炁也,丹者圓滿也。金丹之道公稱為大道,當然是圓滿無缺的,無須后人搞什么修正主義,只能是依一己根器的差異、年齡的老少(童身或是破體)在具體入手方法上可以略有不同。故而伍、柳二真人對天仙之道的“三成全法”本身,未動分毫,只是把從入手功夫直到了手階段的諸種疑難問題一一進行剖析。伍真人在《天仙正理直論》第九章中對先天后天二炁、藥物、鼎器、火候、煉己、筑基、煉藥、伏氣、胎息等,剖析得深入淺出,一目了然,“完全畫出一個天仙樣子,令有緣有志者見而頓悟”(《伍柳天仙法脈》,宗教文化出版社,第75頁,2007版)。
在《仙佛合宗語錄》的“丹道九篇”中,詳細講述了最初還虛、真意、水源清濁、采大藥火候、七日天機、過關服食天機、守中、出神收神、末后還虛等。李涵虛真人說:細微節目,唯過來人方能道得;真成就者才能傳授。現在某些非過來人者卻說“太繁瑣”,實為門外漢之門外話。
金丹丹法師傳雖一,然而悟解有別,故而出現了左道、右道,乃至邪道。老子《道德經》不說了,注解家成千上萬。張紫陽的《悟真篇》從一注到多注,都說得到師父真傳,分而為清修派與雙修派,其真其假,恐怕只有把張紫陽真人請回來才能分清真偽。為免再出此類弊病,須要注解者,伍、柳二真人皆親自提筆,無須他人置喙,實為依經不依論!
柳華陽禪師的《金仙證論》和《慧命經》,則著重闡述了小周天工程,及入手具體功夫,孕藥、調藥,河車搬運及其程限規則等,并畫圖說明、論證;還和盤托出了“閱盡丹書千萬篇,末后一段無人傳”的傳授:如何散則成炁,煉神還虛,和大宇宙混沌為一,即人天合一,天人一體。
古人曰:道之不行,緣于道之不明;愈因道之不明,愈致道之不行。為弘揚伍柳天仙正道,靜虛子先生奉師命,曾先后撰寫了三篇重要文章:《辨別正宗旁門和清凈濁染的正理正法》、《黃元吉真人玄關絕學》及《金丹正功雖分門派 修持正果皆宗同法》等,當有助于讀者對《伍柳天仙法脈》和黃元吉《道德經講義》的深入理解,宗天仙法脈的真修實證皆應細讀之、深研之,如此方能讀懂《伍柳天仙法脈》、《道德經講義》,加深理解天仙之道,少走彎路,直趨峰頂,欣賞昆侖山巔的月白風清。
讓我還是用仙師的話,來結束本文。
華陽禪師:“天地之間,富貴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則不然,可以苦志而得;古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來多少不該成道者,而竟成之,非生來有分也。”
黃元吉真人:“論近時修煉,不拘前根,只論眼前積功累行,好道求師,亦準一劫造成。”
陳致虛真人:“大道唯有金丹門,金丹亦無第二訣。”
正是:耐得寂寞與凄寒,無味饅頭啃不完;無味中有味中味,味中味藏甜上甜。
存誠子 于貴陽
201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