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馳騁川、滇、黔、康
第七章 歷史性的轉折
中央紅軍占領遵義地區后,將國民黨軍薛岳部的追擊部隊甩在了烏江南岸地區。從江西到貴州,薛岳率領8個師的蔣介石嫡系部隊橫貫數省,行進數千公里,一路追擊中央紅軍,雖不像紅軍部隊需要跋山涉水,奪關搶隘,邊打邊進,但長途追擊,且途中與紅軍多有交戰,已經精疲力竭。更何況國民黨軍部隊與紅軍截然不同,殊無崇高的理想信念與精神動力,勝則驕橫,敗則落魄,不勝不敗卻長途跋涉,對其來說則是一種折磨。官兵怨聲載道,部隊減員嚴重,早已精疲力竭,士氣渙散,都不愿繼續前進。
遵義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
薛岳本人也對入黔作戰心中無底。黔軍部隊一觸即潰,毫無戰斗力,不僅丟失了烏江天險,而且讓開了入川大道,王家烈手下的部隊雖然還有數萬人,但只可搖旗吶喊,難派大用場。川軍、滇軍、湘軍雖奉命入黔協同作戰,但調動集結尚需時日,更何況地方軍閥各懷鬼胎,只求自保,難以指望其配合作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要率領所部強渡烏江,進擊黔北,勢必要孤軍奮戰,前途未卜。更何況紅軍已經在烏江北岸地區等地嚴密布防,勝負毫無把握。思慮再三,他令所屬周渾元縱隊在烏江南岸對遵義方向警戒,轉入休整;吳奇偉縱隊則集結在貴陽、清鎮一帶整訓待命。他同時向蔣介石建議,以黔軍部隊向遵義方向作試探性進攻,令川軍、滇軍嚴密布防,令湘軍部隊加快入黔速度。待查明紅軍下一步企圖,各路部隊也部署到位,再對紅軍展開新一輪的“圍剿”。蔣介石此刻也接到了空軍偵察報告,稱:紅軍進駐遵義地區后,去向不明,遂批準了這一建議。
這樣,中央紅軍從戰略轉移之后,第一次擺脫了國民黨軍部隊的糾纏。連續征戰兩個多月,極度疲勞的紅軍部隊,終于獲得了一次極其寶貴的休整時間。
遵義紅軍總政治部舊址
1月9日,軍委縱隊進入遵義。劉伯承出任遵義警備司令,軍委干部團接管城內警衛工作。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1軍團主力進至新街、老蒲場地區,構成了遵義的東北部防線;紅3軍團進至遵義以南的鴨溪河、尚嵇場、懶板凳地區,控制通往貴陽的公路,并扼守烏江北岸,構成了遵義的南部防線;紅9軍團位于遵義東北的永興、湄潭、牛場地區,紅5軍團位于遵義東南的豬場(今珠藏)、團溪、江界河地區,共同構成了堵擊追兵、屏護遵義的東南部防線。各部隊在執行警戒與阻敵任務的同時,相繼轉入了休整。
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工作也全面展開。1月12日,紅軍在遵義省立第三中學操場召開群眾大會,毛澤東、朱德和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等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說,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蘇維埃政權和紅軍的宗旨,揭露國民黨的反動本質,說明紅軍是工農的隊伍和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大會宣布正式成立由二十五人組成的遵義革命委員會。
在總政治部的統一組織與部署下,紅軍各軍團都派出工作隊深入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發動群眾打土豪、組織武裝、建立革命政權。廣大群眾積極幫助紅軍籌糧籌款,護理傷病員,踴躍參加紅軍,在短短的十多天的時間內,僅遵義地區就有四千余人加入紅軍。轟轟烈烈的群眾革命運動在遵義及其附近地區迅速興起,紅軍在兵員和物資上得到眾多補充。
所有這一切,都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徹底解決黨內和軍內的路線方針問題提供極為有利的環境。而紅軍所面臨的艱難處境和所承擔的艱巨使命,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需要,又使得撥亂反正,清算黨內錯誤軍事路線,重新確立毛澤東正確軍事路線在紅軍的指導地位,恢復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成為全黨、全軍的共同呼聲。
于是,在經歷痛苦的磨難與嚴重的失敗之后,中國革命的航船終于駛出了渦旋險灘,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航道。中國工農紅軍終于重新選擇了自己的英明統帥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