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記
- 曲愛國 張從田
- 2148字
- 2020-04-07 17:12:59
西進陜南
伏牛山區位于河南省西部,山高林密,峰巒起伏,縱橫八百余里,便于游擊作戰。紅25軍進入伏牛山區后,立即展開創建新根據地的工作。但是很快就發現,工作很難開展。
庾家河戰斗紀念碑
該地區為“內鄉王”別廷芳的地盤,反動統治較嚴,土匪多如牛毛,地主圍寨很多。當地群眾被圍在寨子里,且多年遭受匪患,對所有拿槍的人都有一種天生的恐懼,難以接近。因此,紅軍不僅供給發生困難,而且由于得不到群眾的支持,缺乏準確的情報,行動處處被動。更為嚴重的是,國民黨軍跟蹤而至,國民黨軍“豫鄂皖三省追剿隊”總指揮上官云相由信陽到達許昌,統率三個支隊,共五個旅十個團的兵力,進至魯山縣城一帶。鑒于此情,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放棄在伏牛山建立新蘇區的計劃,部隊繼續向陜南轉移。11月30日,紅25軍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司令部、政治部名義發出布告,宣布:“我們調動隊伍北上,一方面去打日本帝國主義,一方面來幫助陜西的工農貧苦群眾弄吃的,弄穿的,解除一切痛苦”,“歡迎一切不愿做亡國奴的人來參加我們的隊伍,歡迎一切軍隊和圍寨與我們訂立抗日協定,同我們一起去打日本帝國主義,掃除阻礙我們抗日的反動武裝”,“希望一切人都各做各的職業、莫驚莫走,特別歡迎窮人、工人、農人和我們見面談話開會”。布告還就紅軍對于沒收地主豪紳、軍閥官僚的財產,幫助窮人抗拒苛捐雜稅,保證商業的自由,以及對白軍士兵和民團中的窮苦團丁的優待等作了明確規定,提出“我們隊伍有什么錯誤,歡迎當地人來報告,立即糾正”。布告最后宣告:“紅軍此來,是要幫助陜西窮人進行上面的事業,幫助窮人武裝起來,推翻豪紳地主的統治,建立陜西的蘇維埃政府。”
布告發布后,紅25軍起程西進。一路打破當地土匪武裝的攔阻與襲擾,于12月4日到達盧氏的叫河附近。由此向西南經朱陽關進入陜西商南縣境內,距此七十多里,是入陜大道。但是,國民黨軍已經預料到了紅25軍的這一步行動,早已在朱陽關布防,等候紅軍的到來。
當紅25軍尚在桐柏山區時,蔣介石就已開始進行堵截紅軍入陜的準備,其中最重要的部署,就是將駐開封的陳沛部第60師調至盧氏。第60師乘火車到達靈寶,再經一百多公里的行軍,于12月1日到達盧氏,在縣城以南的五里川、朱陽關、黃沙鎮一帶展開,構筑工事,控制入陜大道。當紅25軍部到達時,他們已經部署就位,以逸待勞,準備堵殲紅軍。而上官云相指揮的“三省追剿隊”三個支隊,也相繼跟蹤追到廟子,榮川一帶。前有堵敵,后有追兵,紅25軍再次陷入危境。
程子華庾家河戰斗負傷處
恰在此時,軍部手槍團找到一個貨郎小販陳廷獻,得知另有一條經大石河、文峪、盧氏城南入陜的山間小路。紅25軍立即決定改變入陜路線,從小路進入陜南。
12月5日,紅25軍以手槍團進至朱陽關以東七公里處“號房子”,虛張聲勢。國民黨軍第60師師長陳沛以為紅軍果真要由朱陽關人陜,命令部隊進入戰斗準備。紅25軍主力在手槍團的掩護下,悄然向北,由距朱陽關東北二十公里處轉向西北,沿著一條“七十二道文峪河,二十五里腳不干”的山谷小徑,隱蔽到達距盧氏縣城只有五公里的文峪。
此刻,國民黨軍正規軍都在朱陽關一線枕戈待旦,盧氏城內只有少量部隊和民團。紅軍在夜色掩護下,急速由盧氏城南與洛河之間的隘路穿過。守城民團不敢放槍,只是點燃火把壯膽。紅軍急行軍兩日,于12月8日攻破民團把守的豫陜交界處鐵鎖關,進入陜西省雒南縣(今洛南縣)境內,將國民黨軍第60師甩在了身后。
陜西軍閥沒有想到紅25軍居然能夠突破第60師的防線,突然入陜,驚恐不已之余,連忙拼湊力量進行堵截。陜軍馮欽哉部第42師第248團、第252團從漁關、華陽倉促出動,進至雒南縣城和景村、三要司等地。
8日下午,紅25軍先頭部隊在三要司與陜軍接觸。陜軍占據三要司南側九泉山高地進行頑抗。紅25軍猛打猛沖,以紅225團由九泉山東南側攀登陡崖正面攻擊,其余部隊則迂回至高地西側攻擊,紅225團5連首先沖上高地,與敵展開肉搏。陜軍抵擋不住紅軍的進攻,防線很快崩潰,一個營被全部殲滅。紅25軍繼續前進,翻越蟒嶺,于9日進至庾家河。
徐海東庾家河戰斗負傷處
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開常委會議,研究下一步的戰略方針。中午時分,會議正在進行,村外忽然槍聲大作。原來在朱陽關一帶堵截紅25軍入陜的國民黨軍第60師師長陳沛發現:等待多日的紅軍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溜了過去!他惱羞成怒,指揮全師不顧一切地尾隨過來。由于近一個月的連續行軍,紅軍官兵極度疲勞。警戒哨兵大部分睡著,敵人到了近前方發現。國民黨軍集中炮火轟擊村子,并占領東山坳口制高點,向紅軍發起進攻。開會的紅軍指揮員立即中斷會議,從軍長到炊事員一齊投入戰斗,反擊敵人。激烈的戰斗從中午持續到了黃昏,紅軍指戰員殊死奮戰,與敵人展開拉鋸。經過二十多次反復沖擊,殲敵八百余人,終于打垮了敵人。余敵向河南盧氏方向敗退。
至此,紅25軍結束了第一階段戰略轉移歷程,開始進入了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新的斗爭時期。在二十多天的時間內,紅25軍長驅五百余公里,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粉碎了幾十余倍于己之敵的圍堵,幾乎每日作戰,頑強地打開了西進通道,不僅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鍛煉和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而且調動了敵人“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部分兵力,配合了紅28軍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減輕了陜北紅軍和川陜紅軍的壓力,并為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