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導論

1.1 選題背景

古往今來,就業都是受教育者完成教育之后的重要選擇。教育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正是通過教育與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得到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不僅能夠提供寬口徑的基礎性教育,還能夠為就業市場培養潛在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講,高等教育機構也可算作勞動力供給方。市場機制是配置生產要素最主要的方式,正是它主導著高等教育機構與企業的供求變化。勞動力市場中供求關系的現狀及其變化,不僅影響現有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必然影響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機構接受高等教育的潛在大學生,對于潛在大學生而言,勞動力市場的變動是影響其高等教育決策的重要信號。所以,以勞動力市場為背景,研究家庭高等教育投資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另一個維度看,通過教育實現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在中國古已有之。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學而優則仕”既是科舉制度下通過教育實現階層之間流動的途徑,亦是對教育收益的良好預期。在“學而優則仕”下,“學”具有提高收入與提升社會階層的雙重作用,因而成為低層居民通往更高社會階層——“仕”的手段或橋梁。這種橋梁也是底層社會居民改變生存狀況的一種制度化途徑。從這個意義說,改革開放之后的高考制度所起的作用與科舉制度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然而,當考察中國現階段教育發展的績效時,我們發現,教育的這種雙重作用似乎正在遞減,甚至消失。與通過教育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初衷不一致的是,教育正在成為“馬太效應”的有力推手:那些能力越強、家庭背景越優越的個體,越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優質的教育,同時也越能夠從教育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與此相反,底層民眾不僅無法獲得更好的教育,也很難從教育中獲得經濟收益。“從高校入學率來看,根據有關專家的統計,2000年以來,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已經上升至新生人數的60%。在總體入學率不斷提高的同時,弱勢群體子女不能進入層次較高、質量較好的名牌大學就讀,不能選擇社會聲望較高、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學習,以至于進入985和211重點大學的比例不升反降。以北大為例,2000—2010年農村新生僅10%,到2013年依靠國家貧困地區每年3萬個重點大學照顧名額,北大農村新生比例升至14.2%,而20世紀80—90年代這一比例是30%。”(1)

一方面,隨著“教育產業化”與“高校擴招”的推進,教育成本大幅攀升,經濟資本的區隔作用不斷加強,不同收入層級的人會因此獲得不同水平與質量的受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強化了精英主義在各個職業之中的滲透,進一步提升了教育資格的重要性,抬高了行業準入標準,由此更加不利于低階層人群的向上流動。從這個角度來講,教育亦具有“馬太效應”:處于更高社會層級、擁有更多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多且更優質的教育,由此獲得更多地向更高社會層級流動的機會。

從1999年高校擴招至今,我國高等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擴招以來,高校的數量迅速增加,僅1988—2004年就由1022所增加至2236所(含成人高等學校)。1999年開始,高中畢業生數、高校招生人數、入學率都在飛速增長。其中,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達154.86萬人,這一數字是1998年的1.43倍。到了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規模達到688.8萬人。1999—2012年,我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79%,是恢復高考以來到1998年這段時期的近3倍。(2)因此,有學者將這段時期的高等教育發展定義為“大躍進”式。大學門檻的降低給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對提高我國人口平均素質來說無疑是有利的。但與此同時,勞動力的需求并沒能保持與大學畢業生供給的同步增長,最終造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很多大學生往往選擇讀研以延緩就業或期望未來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結果是高學歷人才大量增加,從而進一步導致部分崗位、職業或地區的勞動力供過于求,從而迫使用人單位不斷提高崗位的學歷要求,形成學歷高消費現象。從整個勞動力市場的配置效果來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都不盡滿意: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學歷要求雖然水漲船高,但高學歷與高能力的不對等往往使他們不能招聘到合適的勞動者;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他們的就業水平和就業質量,都未能達到其心理期望值。

與此相伴隨的是,盡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機制的日趨完善,我國的教育回報率呈不斷上升的變化趨勢(改革開放是一個節點,在此之前教育回報率長期小于零;而在近幾年,教育回報率一直攀升并維持在10%左右(3))。然而并非所有的接受教育者都由此受益——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其教育回報率并未同整體教育回報率那樣趨于增長,也因此,低收入家庭往往不愿意進行教育投資,使子女接受高中及以上的學校教育,由此導致了較低的教育水平。較低的教育水平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無法依靠教育實現社會階層的向上流動——教育無法起到“社會平等器”的作用。另外,對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而言,即使接受了高中及以上的后義務教育,由于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存在,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本,他們也很難利用教育的成果,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崗位就業,因而無法實現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因此,在勞動力市場存在分割的背景下,研究家庭,作為決策主體,如何決定是否投資于子女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探討由家庭背景決定的社會資本對家庭高等教育決策的影響,有助于從代際傳遞的角度進一步理解勞動力市場分割帶來的更深遠的負面影響,還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故而,關于“勞動力市場分割對家庭高等教育決策的影響”的研究,在教育學領域和經濟學領域,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吉木萨尔县| 安阳县| 周宁县| 大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津县| 班玛县| 金寨县| 沾益县| 庄浪县| 宝鸡市| 长兴县| 兰西县| 西乡县| 故城县| 呼和浩特市| 平安县| 莱州市| 泗水县| 手机| 沙湾县| 桓台县| 镇赉县| 阿拉善右旗| 金昌市| 桃源县| 樟树市| 巴东县| 简阳市| 昌吉市| 翼城县| 巨野县| 洱源县| 方正县| 阿荣旗| 枞阳县| 朝阳市| 九龙城区| 怀宁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