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思考與操作實務(第二版)
- 吳芙蓉 施能自
- 662字
- 2020-04-14 20:47:4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對象——跟誰混
非公經濟有三種:非公企業、社會資本(資金)和自然人資本。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也建議,混合對象為非公企業的話,最好是兩類企業(2)。
(1)行業巨頭,特別是國際巨頭,讓國企可以借鑒領先的管理思維和經驗。
(2)有技術優勢或產品優勢但資金不足、規模不大的成長型小企業以實現優勢互補。
混合對象如果是資本的話,需盡可能地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鼓勵國有企業與產業基金進行混合。同時在混合過程中要打破所有制、層級、產業及國界限制等界限。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則有不同的意見,建議混合所有制對象應優先考慮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公眾基金,優先中國投資者。
在選擇跨國公司合作時,我們必須要謹慎。過去“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結果證明不盡如人意。跨國公司是否真正投入技術和管理是要重點考察的內容。和民企混合時,要注意防止短期行為或利益輸送等問題。
國企在選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對象時,也要“一企一策”,不是為混而混。首先要分析自己的業務實際和長期戰略需求,是需要引入資金做大做強;還是需要引進管理經驗,提高治理水平,或是需要補充某些能力;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此基礎上,有方向、有目的地去篩選混合對象。例如,在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中,引入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希望在非油品零售業務上可以借鑒提升;引入騰訊是希望在新興的O2O業務上有所布局和建樹。
當然,每家企業的情況不同,其成功的案例不可復制。但國企都應借此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機,主動引入資金、新技術和創新的管理機制等,增強活力,減少對政府資金和資源的依賴,在市場化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