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零售客戶資產配置行為研究
- 咬亮
- 904字
- 2020-04-10 12:02:40
1.3.4 投資賬戶與心理賬戶
投資賬戶。從狹義上講,是指投連險中用于投資的專戶,是依據法律政策而設定的。從廣義上講,就是企業機構或個人客戶在金融機構開立的專門用于投資金融市場的賬戶。以商業銀行為例,零售客戶即便申請了一張借記卡,在該卡內也可以開立多種賬戶,大體分為存款賬戶、貸款賬戶和投資賬戶。其中,儲蓄存款賬戶主要用于資金往來的記賬,貸款賬戶主要用于信用借款、消費貸款、按揭貸款等借還情況的記賬,投資賬戶主要用于對買賣理財、基金、原油、黃金、紙白銀等產品的記賬。本書研究的零售客戶金融資產,囊括了儲蓄存款賬戶及投資賬戶,屬于銀行資產端,以儲蓄存款、國債、保險、理財、基金、黃金等金融產品余額總量計為金融資產,各個資產有其各自的收益率水平和損溢情況,這與實際業務中投資者的心理賬戶相對應,是研究零售客戶資產配置行為的重要基礎。
心理賬戶。也稱作心智賬戶、心理核算、心理會計和心理分賬,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家Thale于1980年提出的,由Tversky和Kahneman在1984年給予了明確定義,是指投資者在心理上對結果,特別是投資結果的分類記賬、編碼、估價和預算等過程,主要表現在投資者對不同資產品種有差異的“期望”,而差異性具體表現在對不同資產有不同的價格參照點,在對心理賬戶進行處理時,遵從享樂編輯,即通過對投資結果的重新編輯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效用。雖然對不同資產各自建賬并不有利于整體金融資產的收益最大化,但卻提高了投資者的投資管理能力。對于保值類資產的心理賬戶,投資者期望的損失很小,風險厭惡程度較大;相反,對于風險類資產的心理賬戶,投資者愿意承擔的損失較大,風險厭惡程度較小,這較好地對“弗里德曼—薩維奇之謎”和“股利之謎”進行了解釋,也印證了商業銀行在多元化資產配置時,既買股票型基金又有儲蓄存款,既有儲蓄存款還要有銀行貸款。在對心理賬戶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實驗法、問卷法和訪談法。行為資產配置理論(BPT)認為,現實中投資者不能做到將最優組合配置置于現代金融理論投資組合模型的有效邊界上。Shefrin和Statman提出的行為風險投資理論將心理賬戶劃分為單心理賬戶(BPT-SA)和多心理賬戶(BPTMA),在單心理賬戶中,投資者要考慮各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而在多心理賬戶中,卻忽略了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