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管控模型與企業實踐:管理工具與案例分析
- 高麗敏 堪振華
- 16字
- 2020-04-10 11:54:22
第二章 集團管控兩大本質和一大目的
第一節 關于集團管控的認知和理解
一、集團管控的定義
按照通俗的理解,企業集團化或者集團公司之后,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跨地域甚至國際化發展,產業也更加多元化。企業家族越來越大,分出了母集團、子集團(事業部)和子公司(分公司),甚至孫公司、重孫公司,企業管控層級越來越多。企業越來越大,管理起來也就越來越有難度。
面對龐然大物的自己,企業集團要想把“大腦的思維信號通過神經,迅速傳到腳掌部位;然后,腳神經做出反應,牽動腳部肌肉”,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對癥下藥,建設高度統一的集團管控體系。
集團管控是為了完成集團戰略規劃,上下同欲,使集團上下之間、單元內部和單元之間能夠發揮相互協同,“勁兒往一塊使”,發揮集團軍作用,最后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按照管理學定義,集團管控是集團公司總部對二級子集團(或者三級子公司)實施的管理控制及資源的協調分配。集團管控圍繞集團戰略,通過選擇管控模式、設計治理機制、設置組織架構、明確管控框架和邊界、細化管控流程和制度、打造統一集團文化等組織行為,來管控下屬子集團的戰略、經營目標、營銷、品牌、供應鏈、生產、財務、研發、人力資源、風險等經營運作各方面的內容。
二、中國傳統“大一統”文化對中國企業集團管控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思想里,“集權文化、大一統文化”絕對占據社會主流。它的核心是“國家政治上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高度集中”。“大一統文化”認為,中國必然是一個統一的體系,統一是必然走勢。
“集權文化”“大一統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國也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歷史延綿不斷的國家,而歐洲卻一直四分五裂。
這種“大一統”的思想自然也在企業集團里面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當單一企業發展成為企業集團時,二級事業部(子公司)出現,并且隨著企業規模擴張,二級事業部和三級子公司(分公司)不斷增多。此時,骨子里的傳統“集權文化”“大一統文化”思維讓企業經營者們開始對分化產生了憂慮。當憂慮越來越大時,集團也就越來越需要管控。
三、集團管控的片面認知
管控是一套完整的系統,與企業表象的龐然大物相比,集團管控也是隱形的一套龐大體系。就像人體八大系統一樣,包括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其中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兩大部分。看待如此龐大的系統,如果不能抓住本質和重點,我們難免“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按照管控專家秦楊勇先生的說法,在對管控本質的認識上,主要存在以下片面觀點:治理論、組織模式論、預算中心論、集分權論和風險內控論等理論。
其實,上面這些論點就像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大腿,有人摸到了尾巴,有人摸到了鼻子,然后就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世界的全部真相,其實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對集團管控,絕對不能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揣測,做出自以為全面的判斷。事實上,這個判斷一定是片面的。
但另一方面,與“盲人摸象”對應的就是“管中窺豹”。上面的每一個對集團管控的認知,雖然片面,但每一個理解也都是對的。因為即使只觀察局部,即使不全面,也能看到一定的信息量。那么,集團管控的本質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