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抓住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契機不斷拓展人才項目和招引渠道
——2017年松山湖人才工作總結及2018年人才工作計劃

2017年,松山湖積極貫徹落實省委胡春華書記視察松山湖時對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完善試驗區配套方案和各項人才政策,密集開展高層次人才招引推介活動,不斷拓展人才項目的承載空間和招引渠道,加快推進人才房的配租工作,招引的高層次人才的數量和比例在全市占據引領和標桿位置?,F將人才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園區人才招引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2017年松山湖新引進高層次人才情況如下:碩士研究生695人,博士研究生547人,高級職稱18人,高級技師73人。新引進高端人才情況如下:院士6名,“千人計劃”專家5名,省創新創業領軍人才3名,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4名,東莞市特色人才22名。

(二)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成效初現

2016年,松山湖被列入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通過先行先試,推動全省人才工作實踐、理論和制度改革創新。為切實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完善試驗區人才政策體系,松山湖高新區人才工作局迅速啟動配套政策細則的制定工作。2017年,起草了《東莞松山湖領軍人才集聚工程實施細則》《東莞松山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施細則》《東莞松山湖特色人才評審實施細則》以及《東莞松山湖優才獎勵實施細則》,預計于2017年年底至2018年第一季度陸續出臺。上述政策既覆蓋高端人才,也惠及企業骨干人才;既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也助力人才成長提高;既堅持政府選拔人才的主體原則,也發揮人才薦才引才的積極作用。試驗區的政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高效加強人才管理

1. 開發了人才信息管理系統

為加強高新區人才統計,建立人才臺賬,監測園區企業特別是重點用工企業的人才結構、人員變動情況,預測企業人才需求、人才發展趨勢,預警人才生態失衡和人才流失等,人才局委托專業機構開發了“松湖人才信息管理系統”,并于2016年12月上線運行,有效提升了高新區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2. 開展了高層次人才現狀專題調研

為了解人才落地園區后的生存狀況,總結人才創新創業的成功經驗,分析阻礙人才及企業成長的不利因素,探尋更有效、更精準的人才服務模式,幫助人才發展壯大,人才局委托專業機構,以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高層次人才調研,為人才工作指明方向。

(二)有的放矢實現人才招引

1. 打響活動品牌,提升人才吸引力

園區舉辦了“2017‘千人計劃’專家東莞行”活動,30名“千人計劃”高層次專家集聚松山湖,密集開展路演和項目對接,有4位“千人計劃”專家在現場舉行簽約儀式,松山湖在高層次人才中的影響力和口碑進一步提升。組織參加深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北京科博會、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年會等全國性活動,宣傳高新區創新創業政策。與專業機構洽談,探討開展海內外人才招引、為人才和企業提供技術供需對接等合作事項。

2. 組團主動拜訪,傳遞引才誠意

選取高校和科研院所較為集中的長三角地區,以及北京、西安、武漢等重點城市開展高層次人才精準拜訪,以小團隊規模,做到“每月有初訪,每季有回訪”。人才局牽頭組織了相關企業、產業載體、孵化機構、投融資部門等,對擬拜訪專家的研究領域、產業方向等信息進行調研,隨后帶著合作伙伴,圍繞產業資源、潛在需求、市場狀況等與專家進行洽談,做到“先調研,再拜訪,實現高效對接”。目前,人才局已拜訪了上海、南京、蘇州、西安等地的十余位“千人計劃”專家、大學教授、歸國創業博士等,建立了密切的溝通渠道,為半導體芯片、大功率激光等領域的項目落地和人才招引奠定了良好基礎。

3. 線上線下相結合,大力拓展引才渠道

一是通過“卓博人才網”松山湖企業招聘專欄、“松湖人才”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定期收集和發布品牌企業的招聘信息,極大地提高了招聘信息的傳播效率,及時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和求職者就業意愿。二是舉辦多場大型現場招聘會,包括2017年松山湖(生態園)“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招才引智活動,參加2017年東莞市校企合作洽談會,組織園區企業與東莞理工學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醫科大學等三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活動,為園區企業和人才提供多渠道招聘應聘機會,取得良好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未來一年,松山湖高新區人才工作局將繼續落實管委會的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大膽創新、不斷進取,不遺余力做好園區人才工作,具體計劃如下:

(一)傾力打造,發揮人才品牌效應

一是打響“人才政策”品牌。高效推動落實各項已出臺人才政策,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和申報受理工作;不斷完善擬出臺政策,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強化松山湖在珠三角乃至全國的政策優勢,為人才創新創業鋪好路,助力人才安居樂業、企業快速發展,形成松山湖招才引智的“閃亮名片”。

二是打造“人才載體”品牌。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加強松山湖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會等人才專業機構和組織在人才工作中的參與度,持續推進“人才大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載體平臺建設和推廣,將市場力量與協會力量相結合。

三是打造“大孵化器”品牌。結合松山湖與周邊六鎮聯動協同發展機制,探索“總—分園”模式,與周邊鎮街統籌引才、共享成果;探索將民營孵化器納入留創園政策覆蓋范圍,實行“一園多點”,通過資源整合,盤活民間載體,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二)先行先試,實現人才項目資源對接

計劃推出《人才參考》雙月刊。借助“千人網”“科學家在線”等人才行業專業機構力量,拜訪對接、精準搜集、深度挖掘國內高層次人才項目資源,同時針對松山湖及周邊地區在產業布局規劃、項目發展、企業人才、科研攻關等方面的需求,分類篩選、集結排版,向企事業單位及人才雙向發布人才及項目供需信息,并根據需求反饋,組織有意向的科研機構、企業、產業載體、投資機構等進行實地拜訪對接,力求將《人才參考》打造成為了解人才狀態、知悉產業動態、獲取政府資訊、傳遞企業需求、對接市場資源、具有濃厚“雙創”氛圍的人才資源媒介。

(三)主動出擊,強化境內外招才引智

一方面,充分發掘境內資源,主動“走出去”引才。組隊拜訪國家有關部委、高校、行業協會、投資咨詢機構、人才組織、孵化器以及重點企業等,整合優勢資源、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參加中國科學家論壇等高端活動,組織充分有效的宣傳和推廣。另一方面,拓展境外引才渠道,實現“跨境”招才。赴歐洲、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以及我國港澳臺等地開展宣傳推介,向留學人員、中小高科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宣傳園區環境,洽談引進、合作;同時,借助香港和澳門高校學生聯合會等團體和專業引才機構,赴香港及澳門舉辦政策宣講會和推介會,舉行創業大賽活動等,讓更多的港澳優秀人才落戶松山湖。

(四)不斷創新,提高人才服務水平

一是推行“一人一策”“一人一冊”,提高服務精準度?!耙蝗艘徊摺敝竿ㄟ^專業人才服務機構,根據人才實際狀況及創辦企業的特點及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力求做到精準服務,推動人才發展?!耙蝗艘粌浴敝该芮懈櫲瞬旁趫@區的發展狀況,將人才落戶高新區后的成長記錄在冊,通過相關記錄,定期分析高新區人才服務存在的問題,形成經驗并不斷優化人才工作。二是開設人才服務熱線,提高服務貼心度。開設人才服務熱線,開展人才相關問題答疑及輔導,讓人才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政府服務。三是開發人才政策匹配系統,提升政策服務效率。通過開發人才政策匹配系統,讓人才通過簡單操作便能查詢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政策配套狀況,做到政策解讀更科學、政策落實更高效。

(五)形式多樣,不斷活躍人才隊伍

一是加快推進“高層次人才俱樂部”建設。以高標準建設松山湖人才俱樂部,引入健身房、書吧、咖啡館、紅酒品賞等服務,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及座談會等,聚集各類高層次人才,活躍人才交流氛圍,提高人才凝聚力。二是開展人才學習交流活動。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專題講座,組織園區重點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外出學習先進地區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提升人才在創業、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兴和县| 密云县| 扶风县| 峨眉山市| 元谋县| 沁阳市| 潜山县| 宁海县| 鱼台县| 哈密市| 腾冲县| 若羌县| 宜城市| 临泽县| 门源| 宜阳县| 顺平县| 凤冈县| 安多县| 揭东县| 广东省| 临夏县| 南岸区| 桂林市| 文水县| 五常市| 托克逊县| 乌拉特后旗| 文昌市| 苍山县| 响水县| 北宁市| 宁强县| 炉霍县| 绍兴县| 卢龙县| 四子王旗| 广宗县| 金秀|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