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農村建設資金配置效率研究
- 龍菊
- 1073字
- 2020-04-07 10:16:18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二是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依靠農民的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三是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占用稅稅率,新增稅收主要用于“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準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