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稻香村

【稻香村楹聯】
新漲綠添浣葛處,好云香護采芹人。
此聯中,“浣葛”化用《詩經·周南·葛覃》中的“薄浣我衣”,此處借以稱頌婦德。
“浣葛山莊”被元妃賜名“稻香村”,后來為李紈住處。李紈年輕守寡,因此“新漲綠添浣葛處”應是暗指李紈符合封建社會標準的婦德。“采芹人”指讀書人,李紈守寡后,一心教育兒子。“好云香護采芹人”應是李紈一心教育兒子長大成人的寫照。
寶玉認為“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并非是“天然圖畫”。“不及‘有鳳來儀’多矣”,未“得自然之氣”。“有鳳來儀”后來被元妃賜名“瀟湘館”,為黛玉居所。因此此處將“有鳳來儀”與“浣葛山莊”作對比,似是作者借寶玉之口將黛玉和李紈作的對比。
如此看來,在寶玉的眼中,黛玉對封建社會道德的叛逆行為,雖不符合當時社會的標準,但卻出自真誠,如同“有鳳來儀”“得自然之氣”。李紈一生守寡,教子成人,未必不是在封建社會的道德壓迫下形成的,雖然受到時人贊賞,但她的一生也是一個悲劇,如同“浣葛山莊”是“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此,寶玉說“不及‘有鳳來儀’多矣”,可見作者此處是借寶玉之口贊賞黛玉的性格,而非贊賞李紈。對聯雖然表面看來在贊賞婦德,但作者真正的態度在寶玉與眾人的對話中得到了暗示。
然而賈政聽到寶玉的品評后,并不是贊同,相反是“未及說完,賈政氣的喝命:‘叉出去’”,可見賈政思想上與寶玉的對立。如此說來,賈政贊同的是李紈的婦德,是封建社會的教條,而寶玉贊同的是符合人之性情的東西,欣賞的是黛玉那樣的人。從寶玉與賈政觀點的對立中,也可以看到寶黛的追求在現實中面臨著多大的阻力。
(王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