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稅政策、研發投資與公司價值
- 劉振
- 1702字
- 2020-06-25 06:54:04
二、實證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1.模型設計
根據研究假設分別構建政府資助、稅費返還和所得稅優惠對企業研發投資的影響關系模型:




在模型(1)(2)(3)(4)中α0、β0、φ0、γ0為常數干擾項,α1-α6、β1-β7、φ1-φ6、γ1-γ11為回歸系數,μ、ξ、ψ、τ為隨機擾動項。
2.變量定義
本章主要的變量包括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
(1)被解釋變量
研發投資:在現有文獻中,研發投資強度常被作為研發投資的代理變量,借鑒魯桐和黨印(2014)、朱乃平等(2014)、袁建國等(2015)等模型的變量設計,選取研發支出占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rd_intensity1)作為企業研發投資的代理變量;在穩健性檢驗中,借鑒姜濤和王懷明(2012)、劉振(2014)、魯桐和黨印(2014)、夏蕓(2014)、李后建和張宗益(2015)、佟愛琴和陳蔚(2016)等模型的變量設計,選取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rd_intensity2)作為企業研發投資的代理變量。
(2)解釋變量
政府補貼:在現有文獻中,政府資助強度常被作為政府補貼的代理變量,借鑒翟淑萍和畢曉方(2016)、佟愛琴和陳蔚(2016)等模型的變量設計,選取政府資助占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gov_aid1)作為政府補貼的代理變量;在穩健性檢驗中,借鑒康志勇(2013)的變量設計,選取政府資助占營業收入的比例(gov_aid2)作為政府補貼的代理變量。
稅費返還:稅費返還主要是對企業研發投資成功后的激勵,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研發投資的邊際成本,而且能夠彌補企業研發投資的內源融資缺口,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資(劉振,2016),故選取稅費返還占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為代理變量(ref_tax1);在穩健性檢驗時,選取稅費返還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指標(ref_tax2)。
所得稅優惠:在現有文獻中,所得稅優惠主要采用其反向指標間接進行表示,即主要采用企業所得稅負擔來表示。譬如,付文林和趙永輝(2014)主要用稅收負擔(Ln(得稅費用/利潤總額×100)),水會莉等(2015)主要用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所得稅費用/息稅前利潤),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所得稅優惠程度,本書用“25%-(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指標作為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代理變量,因為在2007年以后,一般納稅人的所得稅稅率為25%,并且給予了不同類型企業不同的優惠稅率,由于上市公司下屬諸多不同類型的子公司或孫公司,其享有的稅收優惠不同,該指標能夠更加直接地反映整體上市公司的優惠程度。
(3)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的選取主要借鑒以往相關研究文獻,主要包括資本結構=總負債/總資產(劉偉和劉星,2007;周杰和薛有志,2008;陳勝藍,2011;姜濤和王懷明,2012;王燕妮和李爽,2013;徐寧,2013;徐寧和徐向藝,2013;夏蕓,2014;劉華芳和楊建君,2014;翟淑萍和畢曉方,2016),公司資產規模=Ln(期末資產總額)(周杰和薛有志,2008;陳勝藍,2011;唐清泉等,2011;姜濤和王懷明,2012;徐寧,2013;徐寧和徐向藝,2013;王燕妮和李爽,2013;劉華芳和楊建君,2014;翟淑萍和畢曉方,2016),公司人員規模=Ln(期末員工人數)(李春濤和宋敏,2010;李后建和張宗益,2015),是否是高新技術企業,采用啞變量,若為高技術企業,賦值為1,否則為0(王燕妮和李爽,2013;劉偉和劉星,2007);年度變量采用啞變量,若為i年,賦值為1,否則為0(劉偉和劉星,2007;唐清泉等,2011;姜濤和王懷明,2012;王燕妮和李爽,2013;夏蕓,2014;翟淑萍和畢曉方,2016)。
具體變量的名稱、符號和定義見表3-1所示。
表3-1 變量名稱、符號和定義

(二)研究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章研究樣本來自2007—2015年中國A股上市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制造業企業為研究樣本,并對研究樣本進行了合理的篩選,其篩選步驟如下:首先,選擇在公司年報附注中披露R&D支出數據的上市公司;然后,基于ST公司和?ST公司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可能會出現異常變動,故剔除上市公司中的ST和?ST公司,以及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其次,對于連續變量,運用箱線圖探測其是否存在異常值,對于出現異常值的變量,運用Winsorize進行縮尾處理。為了保證R&D數據的一致性,初始R&D數據主要在上市公司年報附注的“R&D支出”中,通過手工收集獲得(1);其他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WIND數據庫和銳思數據庫,以及中國證監會所指定的網站和中國證券報等,并抽取部分樣本數據與上市公司年報進行核對,對錯誤數據進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