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血細胞

1.紅細胞生理

(1)形態和數量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紅色,呈雙凹圓盤形,中央較薄,周邊較厚。有的動物比較特殊,如駱駝和鹿科動物的成熟紅細胞呈卵圓形;魚類和兩棲類的紅細胞大得多呈長橢圓狀,有核;鳥類的紅細胞呈卵圓形,有核。家畜紅細胞數量見表2-1。

表2-1 家畜紅細胞數量

(2)滲透脆性 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的特征稱為滲透脆性。在等滲溶液中,紅細胞能維持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置紅細胞于低滲溶液中時,紅細胞體積會變大,其細胞膜便會承受一定張力。這種張力若低于紅細胞的抵抗力,紅細胞結構可保持完整;這種張力若高于紅細胞膜的抵抗力,紅細胞破裂,產生溶血。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抵抗力小的脆性大。新成熟的紅細胞膜的彈塑性好,表面積/容積的比值大,故滲透脆性小,不易破裂;而衰老的紅細胞膜的彈塑性減退,故滲透脆性大,容易破裂。

(3)血沉 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來表示紅細胞沉降的速度,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為血沉。血沉的速度與紅細胞疊連相關,形成疊連后其細胞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減小,與血漿摩擦力減小而易下沉。血沉變大即紅細胞懸浮穩定性下降,反之亦然。當血漿中血漿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膽固醇的含量增多,可增加紅細胞疊連,導致紅細胞沉降率升高;而血漿白蛋白及卵磷脂增多,可減少紅細胞疊連,紅細胞下沉減慢。

(4)生理功能

①運輸O2和CO2。血紅蛋白(Hb)是運輸O2的理想物質,生理情況下,Hb和O2的結合是一種氧合作用,其結構非常疏松。它是一種可逆反應,在O2分壓較高處,Hb容易與O2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在O2分壓較低處,則易與O2解離,將O2釋放出來。這一特性使Hb成為運輸O2的理想物質。另外在CO2分壓高時,Hb的自由氨基可與CO2結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在CO2分壓低時則解離放出CO2。

②對血液中酸、堿物質的緩沖作用。紅細胞內含有的一些很有效的緩沖對,如KHCO3/H2CO3.K2HPO4/KHbO2/HHbO2等,因此具有一定的緩沖酸堿度的能力。

2.紅細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及輔助因子

(1)生成原料 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是鐵和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食物被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后,吸收入血并被運送到骨髓,在有核紅細胞內合成血紅蛋白。通常一般飲食中的蛋白質的供應量大致都能滿足需要。鐵的來源有兩部分:其一,來自食物供應的外源性鐵;其二,紅細胞在體內破壞后所釋放的鐵大部分可被機體重新利用,這部分屬于內源性鐵。當機體因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時,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2)輔助因子 紅細胞生成過程中還需要一些微量物質,如維生素B12和葉酸等。維生素B12、葉酸都與細胞核中DNA合成有關(起輔酶作用)。當DNA由于缺乏維生素B12、葉酸而合成障礙時,將引起細胞核成熟和分裂的障礙,使細胞核發育停滯,細胞的體積也停滯在幼稚階段,結果大量巨核不成熟的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這種細胞的特點是紅細胞處于幼稚階段,表現為體積大、核不消失,細胞數目減少,生存期縮短,但每個細胞內所含血紅蛋白量尚正常。只是因細胞數目減少,壽命縮短而造成貧血,這種貧血稱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的吸收需要與由胃底部黏膜的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成一種復合物,以免遭受消化液的破壞。

此外,紅細胞生成還需要氨基酸、維生素B5、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錳、鈷、鋅等。

3.紅細胞生成的調節

(1)促紅細胞生成素 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主要產生于腎臟,是一種酸性糖蛋白。當機體因為貧血、O2分壓降低或局部缺血造成組織缺氧時,可激活腎小球中有關的酶,使EPO合成增加。EPO的主要作用是促使骨髓內紅系定向祖細胞增殖分化,加速紅細胞生成,從而解除組織的缺O2情況,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

(2)雄激素 主要作用于腎,促進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合成,使骨髓造血功能增強,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雄性激素還可直接促進紅骨髓,使紅細胞生成增多。

此外,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也可促進紅細胞生成。

4.白細胞的種類、數量及各自的生理功能

白細胞是一種無色有核的血細胞,體積(除魚類)比紅細胞大。血液中的白細胞,可根據其胞漿內有無特殊嗜色顆粒區分為顆粒細胞和無顆粒細胞兩大類。顆粒細胞又因其嗜色特性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無顆粒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家畜白細胞數量見表2-2。

表2-2 家畜白細胞數量

(1)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能力、敏銳的趨化性和很強的吞噬能力,在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是吞噬細菌、異物;清除免疫復合物和壞死組織。因此,當身體發生急性炎癥,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入侵時,中性粒細胞將明顯增多。

(2)嗜堿粒細胞 嗜堿粒細胞的形態和功能與肥大細胞相似,它們能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組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其中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還參與體內的脂肪代謝。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可使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腫,并可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而引起哮喘、蕁麻疹等過敏反應癥狀。嗜堿粒細胞自身不具備吞噬能力。

(3)嗜酸粒細胞 嗜酸粒細胞缺乏溶菌酶,基本上沒有殺菌能力。其主要有兩方面功能:第一,抑制嗜堿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的活性,限制速發型過敏反應;第二,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

(4)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吞噬能力很弱,當它滲出血管進入組織后,即變為體積大、溶酶體多、吞噬能力最強的巨噬細胞??赏淌伞⑾麥绮≡w和異物;識別、殺傷腫瘤細胞;識別和清除衰老受損的細胞及碎片;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功能。

(5)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在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應答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其中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可長期對抗病毒、細菌、癌細胞的侵犯;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受刺激后轉化成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

5.血小板的形態、數量及生理功能

(1)血小板的形態、數量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裂解、脫落而成的活細胞,血小板無細胞核,為兩面凸起的橢圓形小體。血小板內存在α-顆粒、致密體等儲存顆粒,當血小板受刺激后,可將儲存在上述顆粒中的活性物質釋放。家畜血小板數量見表2-3。

表2-3 家畜血小板數量

(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①參與生理止血。正常情況下,小血管受損后引起的出血,在幾分鐘內就會自行停止,這種現象稱生理性止血。它主要包括三個過程:第一,受損傷局部血管收縮;第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第三,血液凝固。

②促進凝血。血小板含有許多與凝血過程有關的因子(如PF3等),因而它具有較強的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

③維持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血小板可以隨時沉著在毛細血管上,以填補血管內皮細胞脫落留下的空隙,及時修補血管壁,從而維持毛細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血小板以上生理功能的實現,與其具有黏附、聚集、釋放、吸附和收縮等生理特性密切相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上林县| 商南县| 望江县| 青河县| 无为县| 阜宁县| 巫溪县| 海丰县| 揭阳市| 边坝县| 墨江| 凉城县| 无锡市| 保德县| 承德县| 公主岭市| 胶州市| 东乡县| 偏关县| 乌什县| 刚察县| 凤翔县| 沙坪坝区| 永宁县| 青神县| 张家界市| 固始县| 湖南省| 常州市| 肃宁县| 湘潭县| 昌图县| 江西省| 葵青区| 长丰县| 股票| 广安市| 梅州市| 香河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