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慢性傳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統。羊感染后,以母羊發生流產和公羊發生睪丸炎為特征。

【病原】

病原為布氏桿菌,它存在于羊的生殖器官、內臟和血液中。70℃消毒10分鐘可以殺滅該菌,高壓消毒瞬間即亡。該菌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處和胎兒體內可存活6個月。該菌對寒冷的抵抗力較強,低溫下可存活1個月左右。對消毒藥敏感,2%來蘇爾3分鐘或5%生石灰水15分鐘即可殺死病菌。

【流行特點】

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帶菌動物,最危險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產和分娩時,將大量病原隨胎兒、胎水和胎衣排出。母羊較公羊易感性高,本病主要通過采食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經消化道感染,經皮膚、黏膜、呼吸道以及配種也可感染。與病羊接觸、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別年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癥狀】

本病常不表現癥狀,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癥狀是流產,流產多發生于懷孕后的3~4個月。流產前食欲減退、口渴,陰道流出黃色黏液。流產母羊多數胎衣不下,繼發子宮內膜炎,影響受胎(圖1-3-1)。公羊表現睪丸炎,陰囊腫脹托地(圖1-3-2),行走困難,拱背,飲食減少,逐漸消瘦,失去配種能力。另外還有乳腺炎、支氣管炎、關節炎等癥狀。

圖1-3-1  子宮內膜炎

圖1-3-2  陰囊腫脹托地

【病理變化】

主要發生在生殖器官。急性期時附睪尾比正常大1~2倍,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內有乳白色絮狀或干酪樣物(圖1-3-3),精索呈結節或串珠狀(圖1-3-4)。胎盤水腫,子葉出血、壞死(圖1-3-5)。胎兒皺胃中有淡黃色或白色黏液絮狀物,脾和淋巴結腫大,肝出現壞死灶,胃腸和膀胱的漿膜與黏膜下可見有點狀或線狀出血。

圖1-3-3  急性睪丸炎和附睪炎

圖1-3-4  精索呈結節或串珠狀

圖1-3-5  胎盤水腫、出血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結合平板凝集試驗或試管凝集試驗即可確診。

【防治】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治療,只有加強預防檢疫。

(1)定期檢疫羔羊每年斷乳后進行一次布氏桿菌病檢疫。成羊兩年檢疫一次或每年預防接種而不檢疫。對檢出的陽性羊要捕殺處理,不能留養或給予治療。

(2)免疫接種當年新生羔羊通過檢疫呈陰性的,用“2號弱毒活菌苗”口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口服500億個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億個菌,肌內注射。

呈陽性反應的羊應及時隔離,以淘汰為宜,無治療價值。嚴禁與假定健康羊接觸。對污染的用具和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和產道分泌物應深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河源市| 岐山县| 临泉县| 上栗县| 仁布县| 肥城市| 宿松县| 民丰县| 顺昌县| 梁河县| 祁东县| 玛曲县| 江安县| 宁远县| 涞水县| 花莲县| 兴国县| 正宁县| 锦屏县| 全椒县| 阿拉善右旗| 德阳市| 宁武县| 嘉荫县| 烟台市| 长宁区| 尚义县| 旬阳县| 乾安县| 海原县| 鄂托克旗| 红原县| 尚志市| 金华市| 涡阳县| 北海市| 龙南县| 鹤峰县| 夹江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