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圖解科學養羊技術
- 劉洪波主編
- 6355字
- 2020-05-20 11:16:46
?第二節 飼料加工技術
一、優質干草的制作
1. 干草的干燥方法
干草調制方法大致可分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兩種。
(1)自然干燥法 自然干燥受天氣條件的制約較大,但是,這種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設備,是目前我國采用的主要的干草調制方法。
① 地面干燥法 也叫田間干燥法(圖2-31~圖2-33)。牧草刈割后在原地或另一塊地勢較高處晾曬,4~6小時后可使其水分降至40%~50%,然后根據天氣條件和牧草含水量摟成草條或集成草堆。但必須注意,為了保持牧草葉片較少脫落,摟草和集草作業均應在牧草水分不低于35%進行。

圖2-31 青草的田間干燥法

圖2-32 麥秸的田間干燥法

圖2-33 玉米秸稈的田間干燥法(張善芝 拍攝)
② 草架干燥法 多雨地區的牧草曬制多采用此法。干草架主要有獨木架、三腳架、鐵絲長架和棚架等。將刈割后的牧草自上而下地置于草架上,厚度不超過70厘米,保持蓬松。草架干燥雖花費一定的物力,但制得的干草品質好,養分損失量比地面干燥減少了5%~10%。
③ 發酵干燥法 在陰雨多濕地區,由于光照時間短,強度小,不能用普通方法制成干草,可采用發酵干燥法。將刈割的牧草平鋪,經短時間風干,當水分降至50%時再分層堆成3~5米高的草垛。堆垛時要逐層壓實,在垛的表層用土或薄膜覆蓋,經2~3天草垛內溫度上升至60~70℃時,打開草垛。隨著發酵熱量的散失,經風干或曬干,制成褐色干草。褐色干草制作時,無氮浸出物的損失在40%左右。
(2)人工干燥法 草地畜牧業發達的國家常用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制作的干草,其營養物質的損失比自然干燥法小。
① 常溫鼓風干燥法 指在牧草堆儲場所和干草棚中,通常設有柵欄通風道,用鼓風機強制吹入空氣,達到干燥的目的。
② 高溫快速干燥法 高溫快速干燥法是用烘干機將牧草水分迅速蒸發。有的烘干機入口溫度為75~260℃,出口溫度是25~160℃;有的入口溫度為420~1160℃,出口溫度60~260℃。新鮮牧草經烘干機烘數分鐘甚至幾秒鐘,就可將水分降至5%~10%,同時,對牧草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幾乎沒有影響。
除人工干燥法以外,壓裂草莖和施入化學干燥劑都可以加速牧草的干燥,降低牧草在干燥過程中的營養損失。
2. 干草的儲存
干草的儲存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草地畜牧業中解決草食家畜飼草平衡的有效途徑。在我國,不論是牧區、半農半牧區還是農區,通過牧草儲存來滿足羊只全年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對發展養羊業是至關重要的。
(1)散干草的儲存 當調制的干草水分在15%~18%時即可進行堆儲。
堆儲的草垛通常有長方形(圖2-34)和圓形(圖2-35)兩種。一般長方形垛的寬度是4.5~5米,高度6~6.5米,長度不少于8米;圓形草垛直徑一般為4~5米,高度6~6.5米。堆垛時應選擇高燥地,垛底下部用樹干、秸稈等做底,厚度不少于25厘米。垛的周圍挖排水溝。堆垛過程中要壓緊各層干草,特別是草垛的中部和頂部。草垛堆到全高的2/3時,開始逐漸放寬,直至每邊寬于垛底0.5米,主要是為了有利于排水和減少雨水對草垛的滲漏。氣候潮濕的地區,垛的頂部應較尖,同時在垛頂部用劣草鋪蓋或防雨設施壓緊,最后用樹干或繩索固定。

圖2-34 長方形草垛

圖2-35 圓形草垛 (張善芝 拍攝)
散干草的堆垛方法雖然經濟節約,但營養物質損失可達20%~30%,胡蘿卜素損失最多可達50%以上。如長方形草垛儲存一年后,垛的周圍變質損失的干草,在草垛側面厚度為10厘米,垛頂厚度為25厘米。所以,適當增加垛的高度和減少散干草的儲存時間可以有效地減少牧草的營養損失。
(2)干草捆的儲存 干草捆一般在露天垛成草垛,其頂部加防護層或儲存于草棚中。草垛一般寬5.5米,長20厘米,高18~20層。底層草捆應將寬面相互擠緊,窄面向上,整齊鋪平,不留通風道和任何空隙。其余各草捆應接縫錯開,可在每層中設置25~30厘米寬的通風道,在雙數層留有縱向通風道,在單數層開設橫通風道。
干草捆可露天堆垛儲存,還可以儲存在設有支柱和頂棚的干草棚內(圖2-36、圖2-37)。

圖2-36 儲存干草的干草棚(張善芝 拍攝)

圖2-37 儲存苜蓿的干草棚(張善芝 拍攝)
(3)草塊、草粒的儲存 草塊、草粒(圖2-38、圖2-39)其安全儲存的水分含量一般在15%以下。在高溫高濕地區,草粒、草塊儲存應加入甲醛、丙酸鈣等防腐劑,最好用塑料袋或其他容器密封包裝,以防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吸潮霉變。

圖2-38 草塊(張善芝 拍攝)

圖2-39 草粒(張善芝 拍攝)
二、青貯飼料的制作
1. 青貯的原理
青貯實質是將新鮮的青綠多汁飼料緊實地堆積在厭氧環境中,讓乳酸菌大量生長繁殖,通過乳酸菌的作用,使飼料中的淀粉、糖類轉變為乳酸。當乳酸在青貯原料中積累到一定濃度時,便可抑制霉菌、腐敗菌的生長,當pH值下降到3.5~4.2時,所有微生物都處于被抑制狀態,從而使青貯飼料能夠長期保存。
2. 青貯成功的條件
青貯成敗的關鍵是能否為乳酸菌繁殖創造一定的條件,乳酸菌的大量繁殖應具備以下條件。
(1)青貯原料要有一定的含糖量 青貯原料中的乳酸主要由糖分轉化而來,所以,通常要求青貯原料中含糖量不少于1%~1.5%。
根據原料糖分的多少,可粗略地將其分為三類。
易貯原料:如玉米、高粱等禾本科飼草和秸稈、飼用甜菜、菊芋等。
難貯原料:如苜蓿、草木樨等豆科牧草、馬鈴薯莖葉等,它們的含糖量小于1%。
不易青貯原料:如瓜類蔓秧等。
在生產中,往往將易貯與不易貯原料搭配混合,或在青貯原料中加3%~5%玉米面或麩皮以增加含糖量。
(2)原料有適宜的含水量 青貯原料中含有適宜的水分,是保證乳酸菌正常繁殖和發酵的重要條件。水分過少,原料不易壓緊,窖內存留空氣多,易造成好氣菌的大量繁殖,飼料容易發霉腐爛,并易形成高溫,從而使原料養分大量損失。水分過多,糖分濃度低,汁液外滲造成養分流失,并易使原料結塊和不利于乳酸菌的繁殖,以致青貯飼料腐爛,質量低劣。
青貯原料的適宜含水率為65%~70%。測定原料水分含量的簡易方法是:以用力捏一把青貯料,指間濕潤不滴水為宜。若原料水分過高,可適當晾曬。
(3)厭氧的環境 將原料壓緊、密封、排除空氣,以造成高度的缺氧環境。
3. 青貯的容量
青貯的容量取決于青貯設施的形狀和青貯原料。青貯原料不同,其壓實的密度不同,幾種常見青貯飼料每立方米的重量見表2-1。原則上,當青貯原料少時建造圓形窖,原料多時建成長方形窖。圓形窖的儲存量(千克)=πR2×高度×青貯單位體積重量。R為半徑。
表2-1 幾種常見青貯飼料每立方米的重量
例如:一養羊戶,飼養奶山羊25~30頭,全年均衡飼喂青貯飼料,輔以部分精料和干草,需建造多大的長方形或圓形青貯窖?
如按每只羊每天飼喂青貯料2.5千克計算,一只羊一年需青貯料912.5千克。
全群全年需青貯料=(25~30)×2.5×365 =22812.5~27375(千克)=22.8~27.4(噸)
若建成兩個圓形窖,直徑3米,深3米,則青貯窖體積=1.52×3.1416×3=21.2058(米3)。
每個窖儲存的飼料量=21.195×(500~700)=10.59~14.83噸。
長方形窖的儲存量:儲存量(千克)=長度×寬度×高度×青貯飼料單位體積重量
4. 青貯的步驟
(1)適時收割飼料作物 一般玉米在蠟熟期(圖2-40)、禾本科飼料作物在抽穗期、豆科牧草在始花期收割為宜。玉米蠟熟期的具體判斷指標:實驗室檢測玉米全株干物質含量達到28%以上;玉米的實胚線(乳線)達到1/2;部分玉米籽實出現凹坑。

圖2-40 蠟熟期玉米
收果穗后的玉米秸,一般在玉米籽實蠟熟至70%完熟時,葉片尚未枯黃或玉米莖基部1~2片葉開始枯黃時立即采摘玉米棒,采摘玉米棒的當日,最遲次日將玉米莖稈采收制作青貯。
(2)清理青貯設備 已用過的青貯設備,在重新使用前,必須將其中的雜物等清理干凈,有破損處要加以修補。
(3)原料切碎 為了便于儲藏,原料須經過切碎。羊用的玉米秸稈原料,一般切成2厘米左右(圖2-41),以利于壓實和便于羊只以后的采食。青貯切割過長:不易壓實;影響消化;玉米籽實難以破碎。青貯切割過短:營養物易流失;對羊健康不利。玉米秸、串葉松香草秸稈或菊苣的秸稈青貯前均必須切碎到長1~2厘米,青貯時才能壓實。牧草和藤蔓柔軟,易壓實,切短至3~5厘米青貯,效果較好。

圖2-41 玉米秸稈切碎(張善芝 拍攝)
要注意合理的留茬高度:距地面15~20厘米。留茬過低:會夾帶泥土,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梭狀芽孢桿菌,易造成青貯腐敗;粗纖維含量過高,羊不易消化;減少青貯中的硝酸鹽含量。留茬過高:青貯產量低,影響農民的經濟效益;影響秋天整地。
(4)控制原料水分 大多數青綠飼料原料,青貯時均需進行水分調節。當水分過多時,適量加入干草粉或秸稈粉等含水量少的原料,當原料水分低時,將新鮮的青綠飼料交替裝填入窖,混合儲存。要控制原料水分含量,青貯原料的水分含量以65%~70%時青貯效果最佳,最簡單的測定方法是用手抓一把碎的原料,手用力壓擠后慢慢松開,此時注意手中原料團塊的狀態,若團塊展開緩慢,手中見水而不滴水,說明原料中含水量符合青貯要求。
(5)原料裝填壓實 一旦開始裝填青貯原料時,速度要快并及時封頂。原料每次裝填達到15~20厘米厚時,須壓實一次,并且要特別注意窖邊和四角的踏實(圖2-42)。壓實環節是至關重要的。運輸青貯車輛最好是自卸車,工作效率高,便于卸車。從裝車結束到到達牧場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青貯到場溫度超過40℃予以拒收。

圖2-42 原料裝填壓實 (張善芝 拍攝)
對切碎的原料要及時裝填入窖(池),在給窖(池)內填入原料時要壓緊踩實,特別注意邊角,在碾壓時一定要逐層碾壓,形成前高后低后逐漸向前后碾壓,每層青貯的厚度以10~15厘米為宜。壓窖的速度要快,盡量減少青貯與空氣的接觸時間。一個容納1萬噸的青貯窖理想的壓窖時間為一個星期。壓窖時最好使用雙排輪的大馬力拖拉機及50型鏟車,不用鏈軌拖拉機。因為相比鏈軌拖拉機,大馬力拖拉機的壓強會更大,碾壓會更實,每立方米的青貯密度會更大。要定時檢測青貯的壓實情況,當干物質≤28%時,平均密度為750千克/米3,當干物質≥30%時,平均密度為650~700千克/米3。
(6)密封和覆蓋 當青貯高出池墻平口或50厘米時即可封窖,要使用嶄新的透明塑料布與黑白膜對玉米青貯分別進行覆蓋,可以在窖頭處及兩側窖邊事先鋪好塑料布(圖2-43、圖2-44),在徹底封窖時將事先鋪好的塑料布對折,然后再覆蓋塑料布與黑白膜,將整個青貯完全包裹起來,這樣可防止雨水進入引發青貯變質腐敗。膜與膜掩蓋重疊部分不少于1.5米,注意上坡和下坡壓蓋重疊部分不少于2.5米,防止青貯下沉,漏出內部青貯,若掩蓋面積過大,造成青貯膜的浪費。使用黑白膜一定要黑面朝內,白面朝外。遇到下雨暫停制作時,先壓實青貯,然后噴灑有機酸再蓋上第一層透明塑料布做暫時封蓋。然后薄膜上面再壓覆輪胎、土等物。輪胎要一個挨著一個覆蓋,最大限度地排出空氣。兩側窖邊可使用水袋或沙袋進行覆蓋(圖2-45)。

圖2-43 塑料布鋪蓋(李艷慧 拍攝)

圖2-44 塑料布密封(李艷慧 拍攝)

圖2-45 密封和覆蓋(張善芝 拍攝)
封池之前一定要將最外緣的青貯清理干凈,形成一個平整的截面,便于輪胎壓實。可以在青貯斜坡與頂端噴灑有機酸,以防止青貯腐爛造成損失。封頂后要隨時查看其有無裂縫,以防空氣、雨水等進入而損壞青貯料。發現裂縫時要及時修整。
(7)管理 封窖后,應在窖四周距其約1米處挖一條淺排水溝,防止雨水積聚滲入窖內。封窖后連續一周應每天檢查窖的下沉情況,如封土下陷出現裂縫,要及時修補覆蓋。
5. 青貯飼料的利用與品質鑒定
(1)青貯飼料的利用 青貯飼料在封窖30~45天后即可開封飼喂(圖2-46)。一般以氣溫較低且缺青季節開窖為宜。開窖前要先清除封窖的蓋土及鋪草。圓頂窖要蓋好塑料布或席,便于逐層取用,防止二次發酵和霉變。對邊角等有霉變的飼料必須剔除,防止混入飼喂的草料中。長形窖從一端開始,逐段取料,逐段清除蓋土。袋裝料用完一袋后再開啟下一袋。青貯料的喂量,羊一般每天2~5千克,有干草轉入使用青貯飼料時要逐漸過渡。

圖2-46 青貯飼料的利用(張善芝 拍攝)
(2)青貯料的品質鑒定 青貯料的品質鑒定有感官鑒定和實驗室鑒定兩種。
生產中主要使用感官鑒定,即通過聞氣味、看顏色、看水分、看組織狀態、看籽實等鑒定其質量。青貯飼料感官鑒定的品質鑒定標準見表2-2。根據以上指標,青貯飼料的品質分為優質(圖2-47)、中等(圖2-48)、低劣(圖2-49)3個級別。低劣的青貯飼料嚴禁使用。
表2-2 青貯飼料品質鑒定標準

圖2-47 優質青貯飼料 (張善芝 拍攝)

圖2-48 中等青貯飼料 (張善芝 拍攝)

圖2-49 低劣青貯飼料 (張善芝 拍攝)
三、TMR飼料的配制
TMR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我國推廣使用TMR技術較晚,周建民先生于1985年在北京三元綠荷奶牛場首次進行了TMR飼養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幾年,TMR技術在養羊業中的應用推廣也逐步開展起來,并且效果顯著。
TMR是英文Total Mixed Rations (全混合日糧)的簡稱。所謂全混合日糧(TMR),就是按照飼料配方要求,將粗料、精料、礦物質、維生素和其他添加劑充分混合,并調整含水量至45%±5%,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滿足羊的營養需要。
在生產中加工TMR時,采用特制的攪拌機對日糧各組成成分進行攪拌、切割和揉搓,從而保證家畜所采食的每一口飼料都是精粗比例穩定、營養價值均衡的全價日糧。
1. TMR攪拌機
(1)固定式TMR攪拌機 優點:因電價要比油價低得多,固定式TMR攪拌機(圖2-50)使用電機為攪拌車提供動力,降低了飼料加工成本;減少了機器保養油耗,甚至無油耗發生;固定式攪拌車故障率低,維護保養簡單。

圖2-50 固定式TMR攪拌機 (張善芝 拍攝)
缺點:一般傳統羊場草庫、精料庫、青貯窖不集中,使加料時間長,造成機械設備的工作時間延長,磨損及電耗增加;需要由三輪車或農用車發送到羊舍,而攪拌好的日糧也只能卸到羊舍門口,然后再進行飼喂,即三次搬運方式,容易改變TMR飼料的均勻度;未能達到節省人工數量的目的。
(2)移動式TMR攪拌機 優點:移動式TMR攪拌機(圖2-51)移動性強,可以隨處取料,無須其他專門設備搬運集中物料,節省人工;利用自身的青貯抓手或青貯取料機自動切取青貯,對保護青貯截面,避免二次發酵效果十分明顯;可以自由進出羊舍撒料,節省大量人工;攪拌好的TMR飼料可以即時投放,保證飼料的新鮮度,減少飼料因變質而造成損失;工作循環時間較短,生產效率高。

圖2-51 移動式TMR攪拌機 (張善芝 拍攝)
缺點:對拖拉機性能的依賴性強,維護保養工作量較大,保養所需的油耗較高;該模式對羊舍及羊場道路布局要求較高。
(3)TMR攪拌機的選擇 選擇TMR攪拌機時,要從機型、容積、生產性能等方面考慮。從機型看,推廣自走式TMR攪拌機,最好選擇立式混合機。它與臥式相比優勢明顯:草捆和長草無需另外加工;混合均勻度高,能保證足夠的長纖維刺激瘤胃反芻和唾液分泌;攪拌罐內無剩料,而臥式剩料難清除,影響下次飼喂效果;機器維修方便,只需每年更換刀片;使用壽命較臥式長(15000次/8000次)。從容積看,選擇時的考慮因素,其一是根據羊場的建筑結構、喂料道的寬窄、羊舍高度和羊舍門口等來確定合適的TMR攪拌機容量;其二是根據羊群大小、羊干物質采食量、日糧種類(容重)、每天的飼喂次數以及混合機充滿度等選擇容積大小。從生產性能看,要考慮設備的耗用,包括節能性能、維修費用及使用壽命等因素。
2. TMR攪拌機裝料順序
固定裝料順序,能保障TMR的均勻度和粒度的穩定。基本原則:先長后短、先粗后精、先干后濕、先輕后重。一般飼料裝入順序為:羊草→苜蓿→濃縮料→玉米面→甜菜粕→全棉籽→青貯飼料→液體飼料→糟渣類飼料(啤酒糟、酒糟、塊根類等)。
3. TMR飼料的優缺點
TMR飼喂技術與傳統的精粗分飼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各種粗飼料被切碎,再與精飼料及其他添加物均勻混合,改善了粗飼料的適口性,提高了家畜采食量;家畜在任何時間采食的每一口TMR都是營養均衡的,瘤胃內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分解利用更趨于同步,從而使瘤胃pH值更加趨于穩定,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改善了瘤胃功能,防止消化障礙;TMR可以掩蓋適口性較差飼料的不良影響,使家畜不能挑食,從而減少了粗飼料的浪費,降低了飼料成本。提高肉羊生產性能:日增重提高10%~15%以上;TMR有助于控制生產、飼喂管理,省工省時,提高規模飼養效益及勞動生產率。
TMR飼料的缺點:投資大,需用飼料混合機、圈舍(飼槽、道路)改造;專業技術要求高,小型羊場難以生產;必須分群飼養:差異大,飼料利用效率下降,飼喂效果降低;水分高(40%~50%),不利于長期儲存及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