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蔬菜程式化栽培技術作者名: 王迪軒 高述華 曹建安主編本章字數(shù): 1274字更新時間: 2020-05-06 16:30:41
2.早春促成栽培茄子越夏再生栽培要點
用于越夏栽培的茄子,是選用適宜的早、中、晚熟品種配套,利用大棚早熟栽培后的植株,在夏季通過肥水管理,整枝換頭,在大棚上蓋遮陽網(wǎng)遮蔭降溫,秋末防風避霜,一茬到底,即從4月底5月初一直供應到初霜前后,連續(xù)不斷地開花結果。該法比重新種一茬秋茄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且省工省成本,高產(chǎn)高效,值得提倡。在管理上,前期要搞好大棚早熟茄子栽培的播種育苗、定植和病蟲防治。除按照早春大棚栽培要求搞好管理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特別要加強入夏后的田間管理。
【栽培密度】凡進行越夏栽培的,早春栽培時應適當稀栽,一般畦寬1.0~1.2米,行距0.6~0.7米,株距0.5~0.6米,采用梅花眼定植,每畝栽植1700~2000株為宜。
前期春季蓋大棚膜,為了提高早期產(chǎn)量和產(chǎn)值,在每行的兩株中或晚熟品種之間再定植一株早熟品種,最好在采收對茄后將早熟植株扯掉。
【間稀掀膜】由于越夏栽培中早熟品種與中晚熟品種間作,一般在采收對茄后將早熟品種植株拔除,掀掉棚膜。
【整枝】對于準備越夏的中晚熟品種要覆蓋遮陽網(wǎng),并采用雙杈整枝法,將根茄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并將基部老葉分次摘除,植株生長旺盛的可適當多摘,天氣干旱、莖葉生長不旺時要少摘。
【打葉摘心】在植株生長中后期把病、老、黃葉摘除,適當修剪部分過密而瘦弱的枝條。
最后一層果開花坐果后及時對所有側枝進行摘心。
【遮蔭】一般在5月下旬6月初撤膜以后即在大棚頂蓋銀灰色遮陽網(wǎng),東西兩邊掛遮陽網(wǎng),晴掛陰撤,晝掛夜撤,上午掛東邊,下午掛西邊。
【植株換頭】
(1)換頭時期 進入盛夏季節(jié),氣溫高,干燥少雨,要配合覆蓋遮陽網(wǎng)遮蔭降溫,同時進行植株換頭。一般在7月上、中旬進行。
(2)換頭方法 在四門茄收獲后將前期雙杈整枝后的植株的一杈在對茄著生上部15~20厘米處截斷,讓其萌發(fā)新枝,選留靠近對茄附近的粗壯側枝1~2個,其余摘除,20天后再將另一杈同樣進行換頭。也可將雙杈同時換頭(彩圖14)。

彩圖14 茄子再生栽培換頭
注意:再生側枝選留的方向不要重疊,剪下的枝葉要清理出棚。
(3)傷口處理 剪后的傷口用硫酸鏈霉素1克,加80萬國際單位的青霉素1支,加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克,加水25~30毫升,調成糊狀,涂到剪口處,防止感染。
(4)換頭后管理 剪枝結束后,要澆灌一次大肥大水,每畝追施人畜糞2000千克、尿素15千克、鉀肥15千克,或復合肥50~60千克、餅肥150千克,然后澆一次小水,促再生側枝早生快發(fā),8~10天后就可定枝,每株按不同方向選留5~6個側枝,其余側枝打掉,萌發(fā)的新枝25天后即可開花,40天后采收上市。
【保花保果】在開花時,用15~20毫克/千克的2,4-滴,或30~40毫克/千克的對氯苯氧乙酸處理花蕾,可保花保果。
【第一次澆水追肥】50%的植株見果后要給足肥水,每畝追施腐熟大糞稀1000千克,以后每隔8~10天澆一次水。
【第二次澆水追肥】茄子第一次采收后,每畝再追施磷酸二銨15千克,并始終保持茄地土壤濕潤。
8月底至9月初,外界氣溫逐漸降低,澆水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要減少。
【蓋膜保溫】在后期白天溫度低于30℃時撤掉遮陽網(wǎng),夜溫低于15℃時要覆蓋大棚膜,大棚內氣溫持續(xù)低于5℃時,將果實全部采收上市或保溫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