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鹵化反應原理
- 孫昌俊 房士敏主編
- 2960字
- 2020-08-13 19:31:42
第二節 鹵甲基化反應
在無水氯化鋅或無水氯化鋁、四氯化錫等Lewis酸催化下,苯與甲醛及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芐,在苯環上引入一個氯甲基,該反應稱為氯甲基化反應,是由法國化學家Blanc G L于1923年發現的,后來也稱為Blanc氯甲基化反應。
實際反應中是常使用多聚甲醛。
氯甲基化反應在有機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用途,芳環上引入鹵甲基后,可以轉化為多種基團,如—CH3、—CH2OH、—CHO、—CH2CN、—CH2NH2、—CH2R等,從而可以合成一系列新的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中間體,在藥物及其中間體的合成中應用廣泛。
氯甲基化反應可能的反應機理如下:
氯甲基化反應適用于苯、烷基苯、烷氧基苯、鹵苯及稠環芳烴等。萘發生該反應生成的1-氯甲基萘為抗真菌藥鹽酸萘替芬(Naftifine hydrochloride)中間體。
抗過敏藥布可利嗪(Buclizine)中間體對-叔丁基芐氯的合成如下。
對叔丁基芐氯(p-tert-Butylbenzyl chloride),C11H15Cl,182.69。無色液體。bp 124~132℃/3.3 kPa。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遇水慢慢分解。
制法 孫昌俊,曹曉冉,王秀菊.藥物合成反應——理論與實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240.
于安有攪拌器、回流冷凝器、溫度計的反應瓶中,加入叔丁基苯(2)134 g(1 mol),工業鹽酸(30%)315 mL,多聚甲醛88.5 g(相當于甲醛3 mol),氯化鋅148 g,冰醋酸140 g,攪拌下加熱至60℃,滴加三氯化磷130 g,控制滴加溫度在65~70℃。加完后繼續于65~70℃攪拌反應7 h。冷至30℃以下,分出下層酸層。油層水洗兩次再用5%的碳酸氫鈉洗滌,水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蒸餾,收集124~132℃/3.3 kPa的餾分,得化合物(1)173 g,收率95%。
一、氯甲基化試劑
1.甲醛、三聚甲醛、多聚甲醛與鹽酸
經典的氯甲基化反應是以HCHO、(HCHO)3、(HCHO)n與濃鹽酸為氯甲基化試劑。雖然它們反應活性較低,反應時間長,產率不高,但它們價格低廉,文獻中的報道仍然最多。有時也可以使用甲醛縮二甲醇來代替甲醛。例如重要有機合成中間體2-氯甲基-4-硝基苯酚的合成:
2.氯甲醚或雙氯甲醚ClCH2OCH3和(ClCH2)2O
氯甲醚或雙氯甲醚可以代替HCHO-HCl等作為氯甲基化試劑,它們活性高、反應選擇性好。但它們不穩定、易揮發、刺激性大、有腐蝕性、有劇毒,是兩種已知的致癌化合物。盡管如此,文獻中仍有不少報道。例如如下反應:
3.氯甲基烷基醚ClCH2O(CH2)nCH3和ClCH2O(CH2)nOCH2Cl(n=1~7)等
這些氯甲基烷基醚具有沸點高、毒性低、活性高、易回收等特點,至今未發現其有致癌作用。作為氯甲基化試劑安全有效。文獻中有較多應用報道,尤其是在離子交換樹脂的制備中。
4.其他氯甲基化試劑
除了上述氯甲基化試劑以外,ClCH2SiMe3、ClSiMe3-HCHO、CH3OCH2COCl、CH3OCO2CH2Cl和ClCH2OCH2OCH2Cl等作為氯甲基試劑也常見于文獻報道中。例如如下反應:
二、鹵甲基化反應的催化劑
(1)質子酸 H2SO4、HCl、H3PO4及水解后可生成HCl、H2SO4的ClSO3H,都可用作氯甲基化催化劑。例如消炎鎮痛藥普拉洛芬(Pranoprofen)中間體(21)的合成。
又如抗腫瘤藥三尖杉酯堿(Harringtonine)中間體(22)的合成:
又如檗堿鹽酸鹽(鹽酸黃連素)的中間體胡椒基甲醛的合成。
胡椒基甲醛(Heliotropine,3,4-Methylenedioxybenzaldehyde),C8H6O3,150.13。無色有光澤的結晶。mp 37℃,bp約263℃,88℃/66.66kPa。有葵花香味。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500份水中。
制法 ①章思規主編.實用精細化學品手冊:有機卷(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1440.
②Knudsen R D,et al.J Org Chem,1975,40:2878.
于安有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反應瓶中,加入胡椒醛(2)100 g(0.82 mol),三聚甲醛39.2 g(1.3 mol),攪拌均勻,保持15~25℃滴加濃鹽酸300 mL,加完后于25~30℃反應3.5 h。冷卻至20℃以下,靜置,分出油狀物,得胡椒芐氯(3)。
于安有溫度計、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的反應瓶中加入烏洛托品175 g(1.25 mol),乙酸55 g,水50 mL。水浴冷卻,于20℃滴加胡椒芐氯(3),滴加時注意反應液溫度不要超過35℃。加完后于40℃反應1 h使之生成鹽。加水800 mL,于100~102℃反應3 h,進行水解。冷卻至40℃,用氯仿提取(150 mL×3)。合并氯仿提取液,減壓回收氯仿,再減壓蒸餾,收集100~120℃/0.53~0.80 kPa的餾分,冷后固化,得胡椒甲醛(1)75 g,收率61%。
(2)金屬鹽酸鹽 ZnCl2、SnCl4、FeCl3、AlCl3、CuCl2等Lewis酸及三價鑭系元素鹽類,都曾用作氯甲基化反應的催化劑,尤其是底物活性不大的反應。最常用的是以無水ZnCl2為催化劑。有報道以AlCl3為催化劑,1-甲基-2-吡咯酮的4位上氯甲基化產率較高,位置選擇性相當好。
抗過敏藥阿司咪唑(Astemizole)等的中間體對氟芐基氯的合成如下。
對氟芐基氯(p-Fluorobenzyl chloride),C7H6ClF,144.58。無色液體。bp 69~74℃/2,26 kPa。
制法 陳芬兒.有機藥物合成法:第一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37.
于安有攪拌器、溫度計、通氣導管的反應瓶中,加入多聚甲醛30 g(1 mol),四氯化碳100 mL,無水氯化鋅20 g(0.147 mol),混合后慢慢通入干燥的氯化氫氣體1.5 h。加入氟苯(2)48 g(0.5 mol),無水氯化鋅1.5 g(11 mmol),于50℃攪拌反應5.5 h。分出有機層,依次用水、5%的碳酸氫鈉、水洗滌,無水氯化鈣干燥。回收溶劑后減壓蒸餾,收集69~74℃/2,26 kPa的餾分,得化合物(1)56.4 g,收率78%。
(3)質子酸與鹽酸鹽的并用 更多的氯甲基化反應采用質子酸與鹽酸鹽協同催化,催化效果更好,較單獨使用時產率提高。用H2SO4和FeCl3作催化劑,使聚苯乙烯氯甲基化生產離子交換樹脂,較單獨用H2SO4時產率要高得多。有人詳細比較了以HCHO-HCl為氯甲基化試劑,AlCl3、ZnCl2、FeCl3、SnCl4作催化劑時甲苯氯甲基化的催化活性。F-C類型的催化劑較H3PO4的催化活性高,而FeCl3的催化活性最高。
三、影響氯甲基化反應的因素
1.芳環上取代基的影響
芳環上的給電子取代基可以提高反應速率,而吸電子基團則顯著降低反應速率,甚至不反應。例如硝基苯很難發生氯甲基化反應。但分子中同時含有強給電子基團和吸電子基團的芳烴,仍可以發生該反應。例如[Yanagi Takashi,Kikuchi Ken,et al.Chem & Pharm Bull,2001,49(8):1018]對羥基苯乙酮的氯甲基化,生成的產物是防治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病人的支氣管痙攣藥物沙丁胺醇(Salbutamol)的中間體。
2.催化劑與親電取代位置
催化劑不同,芳香烴氯甲基化取代位置也可能不同,文獻中有一些這種報道。苯乙烯的氯甲基化反應,以ZnCl2、FeCl3或Fe2O3為催化劑時,氯甲基化發生在芳環上,而以CuCl2催化劑時,氯甲基化發生在側鏈上,生成。
3.溶劑
芳香烴的氯甲基化通常以過量芳香烴作溶劑,但也常常選擇合適的惰性溶劑。CH2Cl2、CHCl3、CCl4、C2H4Cl2等氯化烴類以及c-C6H12、n-C6H14、CS2、CH3NO2、AcOH、Ac2O、C2H5OH等都可作為氯甲基化反應溶劑。
4.相轉移催化劑的應用
相轉移催化劑用于芳香烴的氯甲基化反應的報道越來越多。在季胺鹽存在下,烷基苯氯甲基化的選擇性得到了改良,其中異丙苯的氯甲基化產率達98%,p/o選擇性達8.2。用四乙基溴化銨為相轉移催化劑,使氫化黃樟素氯甲基化反應的轉化率達96.6%,定位選擇性達100%[唐道瓊.廣西化工,2000,29(2):15]。反應生成的化合物(23)是貯存糧食的殺蟲增效劑胡椒基丁醚的中間體。
5.其他鹵甲基化反應
用HBr代替HCl,則發生溴甲基化反應。α-溴甲基萘、芐基溴、對氯芐基溴等都可以用此方法來合成。茴香酸乙酯、水楊醛、水楊酸、苯基醚等也可以發生該反應。例如抗真菌藥鹽酸阿莫洛芬(Amorolfine hydrochloride)的中間體(24)的合成(孫昌俊,曹曉冉,王秀菊.藥物合成反應——理論與實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232)。
也可以進行碘甲基化反應。氯甲基醚和多聚甲醛在冰醋酸溶液中反應,加入氫碘酸則會生成碘甲基化產物。
使用乙醛代替甲醛,則可以發生氯乙基化反應,例如:
丙醛、丁醛也可以發生氯丙基化和氯丁基化,但這方面的報道不多。不過,此時的反應稱為Quelet反應,是由Quelet R 1932年首先報道的。
有報道,乙酰苯胺進行氯甲基化反應,主要得到了N-氯甲基化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