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雞(柴雞)生態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
- 郎躍深主編
- 3261字
- 2020-05-07 10:51:30
二、我國生態放養的現狀及前景
1.我國生態放養土雞(柴雞)的現狀
傳統的粗放的落后的飼養方式,因其養殖規模小,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較低,疫病發生率較多,嚴重制約著土雞(柴雞)生態養殖項目的發展。但也具有獨特的優勢,據資料介紹,土雞(柴雞)的能量代謝率較高,粗蛋白代謝率較高,粗脂肪代謝率較高。表明土雞(柴雞)在主要營養物質代謝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正嘗試利用山場、林地、荒地進行規?;胤缴鷳B放養,改變了農家庭院散養雞規模小,傳統的粗放落后飼養方式,以其生產成本低、效益高,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注意,也紛紛投入資金,把產業方向轉移到土雞(柴雞)生態養殖的項目上來。
土雞(柴雞)非常適合在山坡、林地、荒地、果園、作物大田中放養。采用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方式,讓土雞(柴雞)在寬廣的放養場地上得到足夠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運動,采食昆蟲的成蟲、蟲蛹,采食草籽、青草、腐殖質等各種營養豐富的飼料。
在經營模式上,按照產業化發展規劃,發展生態放養土雞(柴雞)龍頭企業、放養土雞(柴雞)協會(合作社)。同時,與初具生態放養土雞(柴雞)規模的農戶簽訂協議,努力做到“六統一”——即統一供雛、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管理標準、統一銷售、統一屠宰。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要建立技術服務組織,形成不同形式的技術傳播網絡,充分發揮企業安全生產體系和食品衛生管理體系的優勢,開發出多品種、多層次、高附加值的放養土雞(柴雞)綠色產品。做到產品的系列化、多樣化,使得“質優、營養、美味、綠色”成為龍頭企業產品的特色。把優質放養土雞(柴雞)的育種、飼養管理、飼料加工、安全保障、市場營銷等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生態放養土雞(柴雞)產業化發展。
2.我國生態放養土雞(柴雞)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傳統的農村養雞,由于受到人力(技術人員)、財力條件的限制,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組織生產。飼養方法較為傳統,飼養技術也較為落后,生態放養土雞(柴雞)主要存在下列一些問題。
(1)品種選育亟待加強 土雞(柴雞)在我國的飼養歷史悠久,但是長期以來,未經系統的選育提純,群體內個體之間生產性能很不一致,產蛋率和產肉性能也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大量外來品種被引入國內,雜交亂配現象嚴重,致使一些優良基因大量流失。因此,市場上雞品種來源混雜,羽毛顏色、雞外貌特征、生產性能參差不齊,不利于規模化飼養。目前河北省養殖較多的是華北柴雞、太行柴雞等,都是經過選育而培養成的優秀地方品種。
(2)土雞(柴雞)標準化生態放養技術需要進一步普及推廣 過去土雞(柴雞)主要在農家庭院零星散養,根本談不上飼養技術。許多農戶利用庭院舊農舍或邊角修建雞舍,人與土雞同院,甚至雞與豬、狗、貓混養。雞舍建造也過于簡陋,冬季不能保暖,夏季通風不良,環境衛生差,使得傳染病發生的概率增加。而規?;鷳B放養由于群體較大,放養的地方飼料狀況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放養地和田間棚舍消毒及防疫比較困難,天敵鼠獸傷害和意外傷亡很多。所以規模化生態放養不能沿用傳統技術,也不能照搬套用現代配套系養雞的飼養管理模式,而要實行傳統散養和現代工藝的有機結合,建立一整套標準化散養生產技術。目前,不少地方仍沿用過去庭院式養雞方式,造成成本高、質量不穩定、效益比較差。因此,要開展生態放養土雞(柴雞)、優良雞種繁育、飼養管理、放養場地、雞場設施、雞群安全保健、產品安全等標準化生產配套技術推廣工作。
(3)需要探索最佳生產、銷售模式 生態放養的土雞(柴雞)產品多為高端產品,每逢過年過節是銷售的旺季。因為其獨特的生產、銷售規律,所以怎樣利用植物的生長季節、市場需求變化、市場價格的時間差和地區差有效組織生產和銷售,以取得最大收益,并爭取全年均衡生產,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產業化生產還有待健全和完善 目前,許多地方土雞(柴雞)生態放養技術服務還不配套、產品銷路不穩定,造成效益起伏不定,嚴重影響養殖者的積極性。生態放養土雞(柴雞)必然要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飼養、市場化經營的產業之路。今后要努力實現集團式生產,從土雞(柴雞)品種的培育、孵化育雛、育成育肥、蛋肉銷售、產品加工、原料供應、技術服務、特色餐飲旅游開發等不同環節進行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延伸、完善產業化鏈條。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放養戶”的組織形式建立農工貿一體化的經濟運行機制,才能實現土雞(柴雞)生態放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迫切需要建立、完善標準化生產制度 目前,地域化飼養、生產、加工很不規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雖然有的部門已經制定了包括柴雞蛋在內的放養柴雞的系列地方標準,多是地方部門頒布的,但其影響力、宣傳及普及程度還不夠。今后還需進一步建立起一系列的技術標準體系,如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儲運、飼料和設備供應等。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以提高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為社會提供名副其實的土雞(柴雞)蛋、土雞(柴雞)肉等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乃至有機食品。
(6)引進的雛雞帶病的風險大 多數養殖戶對引進柴雞雛雞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貪圖便宜購入雞販子送上門的劣質雛雞,不但生長速度慢,死亡率高,而且使雞舍受到污染。
(7)飼養管理不當,養雞效益低 農村養雞大多數還是停留在粗放管理階段。給料不科學,時間上早一頓晚上一頓,補飼次數上每日不固定,隨意性大,給料量也是饑一頓飽一頓。有的飼料單一,有啥喂啥。資金不足時,就用粗糠爛菜葉來應付;飼料斷檔時,有的人甚至干脆用豬飼料或蛋雞飼料來代替,不僅影響雞群的生長發育,還造成飼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8)防疫制度不健全,用藥不科學 主要表現在雞舍根本不設立消毒設施,有的從養雞那天起,雞舍從未消毒過,導致死亡率高;不重視雞疫苗的接種,或根本不注射,對疫苗的利用毫無了解;平時不預防,防疫觀念淡薄,抱僥幸心理,有病時亂用藥;不能做到封閉式飼養,養雞戶之間相互串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3.土雞(柴雞)生態養殖的發展對策
當前,我國養雞業正經歷三大歷史性轉變。即由副業向專業化養殖轉變,由小農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由傳統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飼養轉變。隨著轉變的不斷深入,須對養雞業發展的方向和方式進行思考與探索。
(1)轉變養雞觀念 要一改過去那種設施簡陋,有啥喂啥的養殖方法。一家養8~10只的養雞方法,已不適應農業、農村和農民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的要求。
(2)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 柴雞標準化生產,就是在場址選擇、布局、欄舍建設、生產設施配備、良種選擇、飼料和藥品使用、衛生防疫、糞便污水處理等方面,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3)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 目前,農村養雞多重視雞病的防治,而不重視雞場的消毒和防疫。對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不能綜合考慮。不重視雞病發生必有的傳染源和傳染途徑,只是重視雞體本身。因此,要改變觀念,樹立養重于治、防重于治的原則。
4.生態放養土雞(柴雞)的前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籠養雞產品的藥物殘留難以控制,疾病威脅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等問題日益明顯。而以回歸田野放養形式的規?;鷳B放養土雞(柴雞)因其產品質量優秀、風味好、符合生態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社會的肯定。目前,歐美的一些國家籠養和放養雞蛋各自標明,且價格不同?;谑称钒踩蛣游锔@目紤],歐盟規定2012年后,產蛋雞禁止籠養,提倡蛋雞散養,也傳達了世界養雞業重視產品質量、生態環境和動物福利的新信息。
在我國,生態放養土雞(柴雞)與集約化籠養現代配套系雞這兩種養殖方式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兩種養殖方式瞄準不同消費者群體,滿足雞蛋、雞肉消費市場多樣化需求,特別是在改善質量、發展優質高端雞產品上,生態放養土雞(柴雞)肯定會獨樹一幟,大放異彩。通過發展生態放養土雞(柴雞),各地農村都涌現出許多增收致富的好典型。作為養雞業一個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肯定會成為一個有利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