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雞(柴雞)生態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
- 郎躍深主編
- 19字
- 2020-05-07 10:51:30
第二章 土雞(柴雞)的品種特性和產品特點
一、土雞(柴雞)的特點、性能及習性
我國大多數地區稱呼地方品種雞為土雞,中原和關中地區稱為柴雞,江浙一帶稱草雞,北方地區有的地方稱為“溜達雞”。土雞(柴雞)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蛋品質優秀的特點。
土雞因為是采用散養方式養殖的,所以要求放養的場地要大,山場的面積要廣闊。散養場地可以是山坡、林地、草地、果園,也可以是平地。但放養的場地要求必須是自然植被茂盛的場所,因為散養的目的是能夠讓柴雞在自然環境下自由采食,以天然的東西為食物。在炎熱的夏季,當陽光曝曬時,在自然環境中的樹木以及其他植被,能夠給柴雞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比較舒適的自然環境。因此,放養柴雞的自然條件對柴雞的產蛋率是有較大影響的。
1.土雞(柴雞)的典型外貌特征
土雞(柴雞)是主要分布在我國廣大農村和山區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種,在散養條件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培育而形成的品種。柴雞總的大致特征是體形較小而細長,身體的結構勻稱,羽毛緊湊,骨骼細小,體質結實。由于體型瘦小,瘦小如柴而得名,所以稱為“土雞”“柴雞”。土雞(柴雞)體形基本偏重于蛋用型。平均開產日齡約為150d,年平均產蛋量150枚左右,蛋重最高也只有54g,因而好多人錯誤地以為小雞蛋就是柴雞蛋,其實也不準確。總的特征有以下幾點。
體形矮小,頭、臉較小,面容清秀,給人一種小巧的感覺,身體細長,結構勻稱,羽毛緊湊,皮薄骨纖細。
喙短、細而微彎曲,呈淺灰色或蒼白色,少數全黑色或全黃色。
雞冠型較為復雜,冠型多數為單冠(所謂的單冠也就是鋸齒狀的單片肉質冠),冠齒數5個或6個,占90%左右;部分為豆冠(由三葉小的單冠組成,中間一葉較高)、玫瑰冠或草莓冠(冠體自喙基到冠頂的中部,小而低矮,無冠尾,表面突起似草莓狀),極少數有鳳冠、毛冠和鳳頭。
肉髯多為紅色,較小,不發達。
脛骨(小腿)細長,多數為青灰色和肉粉色,少數雜色,個別雞有脛羽。
耳葉特征,為紅色或者白色,紅色占多數。
羽毛顏色較雜,麻色者占50%以上,其次為黑色,其余為蘆花、淺黃、純黃、白和銀灰等色。公雞羽毛顏色以“紅翎公雞”最多,有深色和淺色。淺色公雞頸羽及胸部羽毛都呈現淺黃色,背部、羽翼、尾部和腹部的羽毛多為紅色,但主翼羽和主尾羽中有的羽毛1∕2或1∕3為黑色;深色公雞頸部、胸部的羽毛為紅褐色或羽尖為黑色,而主翼羽和主尾羽有的也混有黑色羽毛。青白色、青灰色、花斑色等羽色的公雞較少。母雞羽毛以麻色、貍色最多,大約占50%;黑色次之,大約占20%;其余為蘆花色、淺黃色、黃色、白色、銀灰色、雜斑色等。
膚色以粉白色、青灰色居多。
2.適合放養的我國地方雞優秀品種
經過長期的歷史進化,民間不自覺的選擇,我國形成了許多適合放養的地方優秀土雞品種。
(1)大骨雞 又稱為莊河雞,屬于蛋肉兼用型。原產于遼寧莊河市,分布在遼東半島,地處北緯40°以南的地區。單冠直立,體格碩大,腿高粗壯,結實有力,故名大骨雞。身高頸短,胸深背寬,腹部豐滿,敦實有力。公雞頸部羽毛為淺紅色或深紅色,尾羽黑色并帶有翠綠色光澤(圖2-1,見彩圖),喙、趾、跖多數為黃色。母雞羽毛豐厚,胸、腹部羽毛為淺黃色或深黃色,背部為黃褐色,尾羽黑色。成年公雞平均體重3.2kg以上,母雞2.3kg以上。平均年產蛋量146個,平均蛋重63g以上。

圖2-1 莊河雞(大骨雞)

彩圖2-1 莊河雞(大骨雞)
(2)仙居雞 仙居雞是我國優良小型蛋用雞種。原產于浙江省中部的臺州市,重點產區是仙居縣。分布廣,體型較小,身體結實緊湊,體態勻稱秀氣,動作靈敏活潑,神經質,容易受到驚嚇。頭部較小,單冠,頸部細長,背平直,兩翼緊貼,尾部翹起,骨骼纖細。羽毛緊密,羽色有白羽、黃羽、黑羽、花羽及栗羽之分。趾、跖多為黃色,也有肉色及青色等(圖2-2,見彩圖)。成年公雞體重1.25~1.5kg,母雞1.0~1.25kg。在散養條件下,180日齡開產。年產蛋量160~180個。

圖2-2 仙居雞

彩圖2-2 仙居雞
(3)壽光雞 原產于山東省壽光市,歷史悠久,分布廣泛。頭大小適中,單冠,冠、肉髯、耳葉和臉均為紅色。眼大靈活,虹膜黑褐色,喙、趾、爪均為黑色,皮膚白色,全身黑羽,并帶有金屬光澤(圖2-3,見彩圖),尾有長短之分。壽光雞分為大型、中型兩種類型。大型公雞平均體重為3.8kg,母雞為3.1kg;年產蛋量90~100個,蛋重70~75g。中型公雞平均體重為3.6kg、母雞2.5kg;產蛋量120~150個,蛋重60~65g。壽光雞雞蛋大,蛋殼深褐色,蛋殼厚。成熟期一般為240~270d。經過選育的母雞就巢性不強。

圖2-3 壽光雞

彩圖2-3 壽光雞
(4)北京油雞 北京油雞原產于北京市郊區,歷史悠久,具有冠羽、跖羽,有些個體有趾羽。不少個體頜下或頰部有胡須。因此,人們常將這“三羽”(鳳頭、毛腿、胡子嘴)稱為北京油雞的外貌特征。體軀中等大小,有赤褐色和黃色兩類。初生雛雞絨羽土黃色或淡黃色,冠羽、跖羽、胡須明顯可以看出。成年雞羽毛厚密蓬松。公雞羽毛鮮艷光亮,頭部高昂,尾羽多呈黑色。母雞的頭尾微翹,趾部略短,體態敦實。尾羽與主副翼羽常常夾有黑色或半黃半黑羽色(圖2-4,見彩圖)。生長緩慢,性成熟期晚,母雞7月齡開產,年產蛋量約為110枚。成年公雞體重2.0~2.5kg,母雞1.5~2.0kg。屠體肉質豐滿,肉味鮮美。

圖2-4 北京油雞

彩圖2-4 北京油雞
(5)絲毛烏骨雞 原產于我國江西省,現分布于全國和世界各地,用作藥用和觀賞。主治婦科病的中成藥“烏雞白鳳丸”,即用該雞全雞配藥制成。絲毛烏骨雞身體輕小,行動遲緩。頭小、頸短、眼烏,身體羽毛白色,羽片缺羽小鉤,故呈絲狀,與一般家雞的正羽不同。外貌特征總結為“十全”,即紫冠(冠體如桑葚狀)、纓頭(羽毛冠)、綠耳、胡子、五爪、毛腿、絲毛、烏皮、烏骨、烏肉。此外,眼、跖、趾、內臟及脂肪也是烏黑色。成年公雞體重為1.35kg,母雞1.2kg。年產蛋量大約100個,蛋重40~42g,蛋殼淡褐色,就巢性強。
(6)固始雞 固始雞是我國著名的地方品種,以河南省固始縣為中心,在特殊的生態環境和飼養條件下,經過長期閉鎖繁衍而自然形成。固始雞屬于黃雞類型,具有產蛋多、蛋大殼厚、遺傳性能穩定的特點,為蛋肉兼用類型雞。其體軀呈三角形,羽毛豐滿,單冠直立,具六個冠齒,冠后緣分叉,冠、肉垂、耳葉呈鮮紅色,眼大有神,喙短呈青黃色,公雞毛呈金黃色,母雞以黃色、麻黃色為多。母雞開產大約在180日齡,年產蛋量130~200枚,平均蛋重50g,雞蛋黃呈鮮紅色。成年公雞體重2.1kg,母雞1.5kg,為我國寶貴的家禽品種資源之一。
3.成年土雞(柴雞)的體重和體尺數值
成年土雞(柴雞)體尺與體重以北京油雞為例,見表2-1。
表2-1 成年土雞(柴雞)體尺與體重

4.土雞(柴雞)的產蛋性能和繁殖性能
以華北柴雞為例,土雞(柴雞)母雞年產蛋數量平均為170枚,飼養雞年產蛋數平均為178.3枚。開產蛋重為33~38g,平均蛋重41~48g,產蛋總重量6.45~7.35kg。料蛋比,在產蛋前期(開產至330日齡)為1∶(3.1~4.2),產蛋后期(330日齡以后)為1∶(4.1~6.2)。
土雞(柴雞)開產日齡為155~190d,公雞性成熟日齡為80~120d,公雞與母雞配種比例為1∶(10~15)。公雞、母雞的利用年限為1~2年。種蛋的平均受精率為91%,受精蛋平均孵化率為90%,15%左右的母雞具有就巢性。健雛率95%以上,1~4周齡雛雞成活率在97%以上,產蛋期死淘率7%~11%。
5.土雞(柴雞)的生活習性
歸納起來土雞(柴雞)具有以下生活習性。
(1)群集性 群集性也叫合群性,由于土雞(柴雞)體型小,抵抗外界逆境以及其他動物侵襲的能力差,因此,喜歡群集生活(圖2-5,見彩圖;圖2-6)。

圖2-5 柴雞的群集性(一)

彩圖2-5 柴雞的群集性(一)

圖2-6 柴雞的群集性(二)
(2)競食性 只要是兩只以上的雞群,每當遇到食物時總會爭先恐后地爭奪食物,尤其是放養土雞(柴雞)和散養土雞(柴雞)表現更加突出。在飼養管理中,如果大、小群混養,強、弱群混養都會出現強者更強,弱者不能生長。所以,應分批、分強弱分群飼養。一般情況下,公雞在雞群中大多處于領導地位。
(3)喜歡干燥厭惡潮濕 土雞(柴雞)厭惡潮濕。放養土雞(柴雞)喜歡活動于地勢高而且通風、向陽的地方,不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
(4)攀高性 土雞(柴雞)具有登高攀枝的特性。土雞(柴雞)舍搭棲架,就是為了適應這一特性,并增加養雞密度,減少與地面及糞便接觸的機會(圖2-7)。

圖2-7 柴雞舍內的棲架
(5)刨食性 土雞(柴雞)具有刨食的習慣,這一特性可使雞覓食到草籽、軟體動物、昆蟲等。但是密度過大時,容易出現刨出草根、樹根,破壞環境的現象。刨雞糞、刨垃圾,還容易感染傳染病(圖2-8)。

圖2-8 柴雞的刨食行為
(6)抱窩性 母雞具有抱窩性,而且沒有經過選育的土雞(柴雞)抱窩性較強。
(7)欺生性 土雞(柴雞)對于外來的雞只具有欺生性,往往會群起而啄之,直到將其趕出雞群或追趕到一個陰暗角落為止。因此,兩群雞合并時,一定要在天黑后,這樣才能避免欺生性造成的損傷。
(8)欺弱性 除了帶領雛雞的母雞外,所有的土雞(柴雞)都以強欺弱,以大欺小,并且要經過爭斗確定它在群體中的等級地位。一般情況下,公雞在雞群中大多處于領導地位。尤其是公雞之間更顯著,甚至將弱小的、無抵抗力的雞啄死,這一點在飼養時尤其要注意(圖2-9)。

圖2-9 柴雞的欺弱性
(9)固執性 放養土雞(柴雞)管理不當時,會出現夜不歸宿的現象。需要由停留處驅趕返回雞舍。如果換一個地方則亂竄而不入雞窩,很固執。
(10)固定性 每一只土雞(柴雞)的行動都有固定性。比如,在某一個料桶中吃食,就總在這里吃。母雞產蛋的固定性更強,總是在同一個雞窩產蛋。
6.土雞(柴雞)的行為學特點
(1)土雞(柴雞)的應對行為
①雄拒。雄拒也叫爭序列,當雞群公母混養、散養時,性成熟雞便會出現公雞之間相互爭斗,最后出現一只公雞成為“領袖”“雞王”,雞王無論到雞群的何處,其他公雞都要躲開。與這只雞王交配的母雞數量最多。這只雞王往往在爭斗時不食不飲,爭斗得頭破血流,甚至雞冠、肉髯都殘缺不全,這種行為叫做爭序列行為或雄拒行為。
②抗拒。當一只雞與另一只雞在爭奪食物時,雞立即向對方抬頭、挺胸,抖動翅膀示威,這時懼怕者會立即讓位于勝利者,此現象稱為抗拒。
③怒拒。當一只雞正在吃食時,突然有另外一只雞過來爭奪食物,這只雞會挺胸展翅向另一只雞鉗啄過去,諸如此類的行為都屬于雞的自衛怒拒行為。
④憂愁。當陰云密布、氣壓很低時,常常聽到土雞(柴雞)發出一種低叫,尤其是母雞經常發出一種“咕鳥、咕鳥”的嗓音,表示出對下雨不能擇食的憂愁感。通常養雞人員可通過這種聲音作為雨前的預報。
⑤色拒。公雞追逐母雞要求交配時,母雞不讓公雞交配,這種行為稱為色拒。
(2)土雞(柴雞)的情欲行為
①色愉。當母雞被公雞交配完以后,會立刻站立起來,抖動全身,表現出一種舒適感,這種現象是通過交配,使母雞獲得的,被叫做色愉。人工授精時也常見母雞出現同樣現象。
②爽愉。天氣炎熱時,一旦有一股風吹過,吹拂到雞體,便見到雞立刻左右搖尾巴,拍打翅膀,全身抖動。天氣冷的時候,雞在太陽照射下也同樣出現這種現象。這種擺尾抖身的現象是雞爽快的征兆,此行為又稱做爽愉。雛雞爽愉則表現為相互追逐奔跑。
③沙愉。雞只吃飽喝足后,常常在干土地上刨坑,一邊刨一邊扒沙粒,一邊起臥,翻轉身體并反復抖動身體,弄得塵土飛揚,這是一種愉快的休閑現象,稱為沙愉。
④傲愉。有的公雞把別的公雞鉗啄敗退后,自己便挺胸、昂頭向四周張望著,邁開大步向前行進走動,表現出一種傲慢的樣子。母雞相互爭斗的勝利者,表現會更加突出,此行為稱為傲愉。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散養、放養雞群中。
⑤母愉。經常發現一只母雞帶著一群雛雞時,母雞常常東張西望,并不時回頭觀望雛雞,“咕、咕”地叫著,漫游。當母雞刨到食物時,叼起后放下,自己不吃,讓雛雞去啄食,這種慈母情稱為母愉。這種行為說明其保姆性強。
(3)土雞(柴雞)的鳴音行為
①報時叫。報時叫俗稱“打鳴”,這是公雞性成熟后的一種條件反射行為。剛性成熟的公雞叫聲短促、音量低、聲音小,常是“咯—兒—”一聲。成年公雞是“咯—咯—兒—、咯—咯—兒—”的叫聲。老公雞是“咯—咯—咯兒—嗯—”的聲音。
②報喜叫。母雞一旦產蛋后,立即發出“呱—呱—呱”的長叫聲;成年母雞常發出“呱呱嗒、呱呱嗒”的叫聲;老年母雞則發出“呱哪、呱哪”的叫聲。雛雞發出“吱兒、吱兒、吱兒”的叫聲。這是一種報告成績、顯示功勞的叫聲。
③閑叫。雞休閑時,慢步行走,或臥著的母雞發出一種短小的“咕、咕、咕”聲音,公雞發出一種短小的“咯、咯”聲音,雛雞發出一種“嘰、嘰、嘰”的叫聲,或“啾、啾”的叫聲。這是雞的歇息表現。
④領叫。母雞帶著一群雛雞,為了讓雛雞跟隨它行動,會一邊走一邊叫,發出“咕、咕、咕”的長音。雛雞聽到母親的叫聲便蹦跳著跟隨著母雞媽媽。當母雞領叫而雛雞不跟隨時,也常發出一種“咕喔、咕喔、咕喔”的長叫聲,母雞對不聽從領導和指揮的雛雞偶爾啄一下再領叫,讓雛雞跟隨其行動。
⑤驚叫。當雞發現有害動物或聽到奇怪聲響時,就會扇動翅膀奔跑著尖叫。母雞的聲音是“呱哪—呱哪—呱哪”,公雞是“咯喔—咯喔”的長叫聲。籠養雞的群體大,公母均有,只能聽到“呱哇、呱哇”的叫聲,表示驚訝。
⑥吼叫。當捕捉雞只的時候,或雞被鼠獸傷害時,可聽到雞大聲狂叫的呼救聲。母雞是“噠—咯、噠—咯”的叫聲;公雞是“喔哪—喔哪—喔哪”的叫聲。
⑦痛叫。雞只病情嚴重時,常常伸長頸部,發出“喀兒—喀兒—”的呻吟長聲。這種叫聲不久,雞即死去。呼吸道被阻塞時,雞一邊甩頭一邊發出短促的咯聲或喔聲。傳染病雞死前多掙扎蹦跳,發出“嗯”的聲音后倒地死亡。
⑧爭叫。散養雞、放養雞為了護食,總是一邊快速不停地啄食,一邊發出“唔、唔、唔”的叫聲,怕其他雞吃它的食物,占領它的料位、水位。
(4)土雞(柴雞)的站立行為
①休勢。休勢即休息的姿勢。兩腳站立在一條橫線上,身平頭微上傾,兩眼目視前方靜而不動,或擺尾抖羽,或用喙梳理羽毛。
②展勢。天氣炎熱時,雞找到一個陰涼處,兩翅向下虛伸形成搭翅,稍微抬起頭,張口呼吸,頸下羽毛、肉垂等跟著呼吸的節奏上下微動,此為熱的應激反應。
③縮勢。雞在零下溫度時,平立或將頭扎進一側翅膀下,用一條腿站立,另一條腿縮于腹下,還會反復更換雙腿,形成“金雞獨立”姿勢。這是溫度低的表現,是雞遇到寒冷的應激反應。
(5)土雞(柴雞)躺臥姿勢
①平臥。雞休息時,身體平臥,尾羽平直,頭平直或略下垂,背直,腿于胸下前伸,腹部著地,時而抖動身體羽毛。有的雞將頭搭在周圍雞身上,這是健康雞休息的姿勢。
②側臥。雨過天晴,雞有時側躺在地上,頭頸貼地,將腹部暴露,曬太陽,讓風吹拂羽毛,這是晾曬的姿勢。
③展臥。天氣炎熱時,雞分散臥地,臥形如平臥,但為了散熱展翅,頭抬起尾巴翹起,張口呼吸,偶爾揚頭呼吸,這是散熱的姿勢。
④縮臥。天氣寒冷時,雞為了保存體溫抵御寒冷,會將身體緊縮,兩肢放于胸下,尾羽下搭,全身羽毛緊貼身體,過冷時將頭伸入一側翅膀下,靜臥,這是一種抗寒保溫的姿勢。
(6)土雞(柴雞)的行動姿勢
①游走。游走是指在正常情況下行走的姿勢。雞行走時抬頭、挺胸、翹尾。成年雞一邊緩慢行走一邊發出微小的“咕、咕”聲,育成雞發出“唧、唧”的尖細叫聲。兩只雞以上時,便爭先恐后輕步行走。
②驚跑。當雞聽到、見到威脅其生命的信號時,則驚恐飛奔。姿勢是壓低頭部,伸長脖頸,只是腳趾落地,尾巴展開、平直,飛奔。
③斗勢。公雞相互爭斗時兇猛無比。斗前雙方目瞪,挺胸抬頭,頸羽直立,尾羽展開。戰斗開始,雙方都快速敏捷地后蹲瞄準對方的雞冠、肉髯并立即跳起。騰躍離地而起或趾尖著地,被鉗住肉髯者用力騰躍掙扎,掙脫后再次重復動作猛撲上去。戰勝者趾高氣揚、挺胸而立,對失敗者窮追不舍,直到失敗者逃走無蹤跡才停止。
④飛勢。雞為了爭奪食物或驚恐而飛。雞會瞬間后蹲,雙腳彈跳,展翅展尾,伸頸探頭飛起。飛起后腿縮、體展、尾展,身體左右活動掌握飛行方向,兩腿提縮胸前,雙翅反復迅速開合拍擊,向目標飛翔。落地時兩翅張開,逐漸停止拍擊,站穩后,尾羽收縮而立,兩腳下伸著地,全身羽毛膨大,身體前后微動,最后走動幾步站立停穩。
⑤奔走。奔走是柴雞快速奔跑的姿勢,胸部前傾,探頭,頸伸長,全腳著地,快速奔走。偶爾展翅平衡身體,趾尖著地,快速奔跑。
7.放養土雞(柴雞)的采食特點
(1)雜食性 放養土雞(柴雞)在野外采食時,采食范圍十分廣闊,動物性、植物性以及礦物質類飼料都可被土雞(柴雞)采食到。常見的樹葉、野草、籽實、蟲蛹、螞蟻、蚯蚓、螞蚱等各種營養豐富的生物飼料,不僅可以滿足土雞(柴雞)自身的營養需要,還可以達到生物滅蟲作用。
(2)覓食性強 土雞(柴雞)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覓食性強。在放養的情況下,土雞(柴雞)能夠在地面上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食用,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飼料成本。雞群的活動范圍非常廣闊,經過嚴格訓練,覓食范圍可以達到500m以外。
(3)喜食顆粒性飼料 土雞(柴雞)的喙就決定了土雞(柴雞)方便于采食顆粒狀飼料,在實際情況下,土雞(柴雞)也確實喜歡采食粒狀食物。在不同粒度的飼料混合物中,通常土雞(柴雞)首先采食直徑3~4mm的飼料顆粒,最后剩下的多是粉末狀飼料。因此,在土雞(柴雞)放養階段補飼時,盡量選用加工均勻的顆粒狀全價飼料作為補充,以滿足土雞(柴雞)均衡的營養需要。
8.土雞(柴雞)品種的主要特點
土雞(柴雞)的毛色相當鮮艷,外觀尤其靚麗,雞冠亮紅且碩大,觀賞價值大。雞肉質鮮美味,口感細膩有韌性,品質純正,可以與野山雞口味媲美。由于是覓食草蟲,野生成長,其營養價值高,吃的是五谷雜糧、蟲子、青菜、牧草、樹葉……飲的是山泉水,都是天然的、無污染的。再加上是山場放養,運動較多,脂肪含量很少,而相應的肉質精華得以體現。
(1)優點
一是,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土雞(柴雞)由于長期生活在管理粗放的條件下,其體質良好,適應性強,生活力高。
二是,耐粗飼,覓食性強。土雞(柴雞)采食的物質有青草和昆蟲等,可以減少混合飼料的使用,減少開支;同時,這些物質所含的成分能夠改變雞產品的品質,如提高蛋黃的顏色、降低產品中膽固醇含量等。
三是,產品的市場前景廣闊。土雞(柴雞)肉質具有皮薄肉嫩、風味獨特的特點;土雞(柴雞)蛋蛋黃個兒大,蛋白濃,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2)缺點
一是,抱窩性強。每年的春、夏產蛋旺季,特別是在5~6月份,有的土雞(柴雞)會出現抱窩現象,持續期一般為1~2個月,這種抱窩性會極大地影響經濟效益。
二是,毛色雜,產品整齊度差。由于土雞(柴雞)沒有經過系統選育提純,市場上種雞來源混雜,群體整齊度較差,表現在羽毛顏色、外貌特征、生產性能和體重大小等方面不夠整齊,這些不利于規模化生產需要。
三是,生產性能偏低。盡管經過選育之后的土雞(柴雞)產蛋性能和產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總體來說,與現代雞種相比,其生產性能較低,有繼續選育提高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