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推進專業建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 肖偉平 張繼濤主編
- 1903字
- 2020-05-07 10:13:10
第三節 電梯產業結構及其人才需求特點要求必須順勢調整電梯專業定位
一、發展初期的專業定位
隨著中山及周邊區域電梯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集電梯整機與零部件生產、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修保養企業、電梯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這種產業鏈對制造、安裝、維保、銷售、管理等人才產生了巨大的需求。
因此從2006年開始開辦電梯專業方向,至2010年正式申辦電梯專業的“十一五”五年發展過程中,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根據中山及周邊區域電梯產業結構及其對人才需求的特點,將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定位為面向所有電梯行業,即面向電梯整機與零部件生產、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修保養企業、電梯銷售服務等行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掌握電梯行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備進行電梯零部件生產裝配、電梯整梯安裝調試和檢測、電梯保養和故障判斷排除、電梯使用管理、電梯銷售服務等專業能力,服務于電梯生產制造、安裝維保、使用管理、監督檢測、銷售服務等工作一線的技術技能性人才。
二、電梯產業結構及其對人需求的特點
電梯首先根據用戶要求和使用工況,完成在廠內的生產設計制造,繼而在用戶現場實施安裝調試工作,經監檢合格后,該電梯獲準投入使用并接受定期維護保養和定期年度檢驗工作。由于電梯產品具有非常清晰的生產制造、安裝調試、維護維修與管理三個階段性特點,因而電梯從業人員也細分為生產制造人員、安裝調試人員和維護管理人員三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電梯生產制造企業600余家,從事電梯安裝調試和維護保養管理的企業約有7000余家,遠多于電梯生產制造企業。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梯產業高速發展對作業人員需求的擴大,電梯作業人員培養工作較為薄弱,電梯安裝維保作業具有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相對危險易發生事故,加之電梯作業人員地位和待遇長期偏低等導致電梯作業人員大量流失,目前已經呈現出后繼乏人的嚴峻形勢。現代電梯普遍大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老一批電梯作業人員因知識技能老化而逐漸難以勝任,更加劇了作業人員緊缺的緊迫程度。
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相繼發生的多起電梯事故,一方面說明了提高電梯維保從業人員素質并及時對電梯進行日常維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尤為凸顯了電梯維保人員的緊缺狀況。
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的走訪調研發現,僅有17%的電梯專業畢業生就業于電梯整梯和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從事電梯生產制造工藝編制、電氣系統制作與調試、產品質量檢控等崗位;約55%的電梯專業畢業生在從事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護保養與管理等工作;有15%的學生在經歷了幾年的生產崗位鍛煉后,轉入了電梯銷售推廣等崗位工作。就業3年后,有約14.3%的畢業生由于技術全面,專業技能掌握好,責任心強等原因,已經升職到工程經理或銷售經理等企業的中層管理崗位。調研結果說明了電梯整梯和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人才缺口較小,且作業人員一般可由機電類專業人員勝任;人才缺口最大的是電梯安裝維保企業。
三、調整電梯專業定位成為電梯行業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
通過對電梯產業結構及其人才需求特點的分析和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的走訪調研發現,作為人才的需求側,電梯整梯和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人才缺口較小,且作業人員一般可由機電類專業人員勝任,人才缺口最大的是電梯安裝維保企業,電梯安裝調試和維護保養行業人才的短缺遠超電梯生產制造及電梯營銷與管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這就迫使作為電梯行業人才供給側的高職院校電梯專業來說,進行結構性的改革與調整成為必然。
一方面對專業定位要進行調整:專業定位應該重點面向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護保養管理這兩個行業與崗位,即由“十一五”的面向所有電梯行業,即面向電梯整機與零部件生產、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修保養企業、電梯銷售服務等行業與崗位向“十二五”的重點面向電梯安裝調試、電梯維護保養管理這兩個行業與崗位轉變。
另一方面人才培養目標也要進行調整:由“十一五”的“培養具備進行電梯零部件生產裝配、電梯整梯安裝調試和檢測、電梯保養和故障判斷排除、電梯使用管理、電梯銷售服務等專業能力,服務于電梯生產制造、安裝維保、使用管理、監督檢測、銷售服務等工作一線的技術技能性人才”調整為“十二五”的“培養具備進行電梯安裝調試和檢測、電梯保養和故障判斷排除、電梯使用管理等專業能力,服務于安裝維保、使用管理等工作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同時,人才培養規格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由“十一五”的以知識傳授為主向“十二五”的以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為主轉變,重點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誠信敬業精神,具有較強創新能力,服務于安裝維保、使用管理等工作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總之,電梯產業結構及其人才需求特點成為進行電梯行業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