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魚類營養需求與飼料配制技術
- 張家國主編
- 7736字
- 2020-05-06 20:11:48
第二節 蛋白質飼料
一、植物性蛋白飼料
1.豆科籽實類
豆科籽實的共同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20%~40%)、蛋白質的品質較好[限制性氨基酸(如賴氨酸)含量高],而糖類含量較谷實類低,其中大豆中糖類含量僅28%左右。在脂肪含量方面,大豆含脂量達19%,此外,豆科籽實類的維生素含量豐富(但胡蘿卜素、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較低),磷的含量也較高。
使用豆科籽實作為蛋白質飼料,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豆科籽實大都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或毒素,如生大豆含有抗胰蛋白酶、血細胞凝集素、植酸等,魚類采食大量生大豆后,表現為生長下降、甲狀腺腫大,死亡率增加。破壞這些抗營養因子一般采用焙炒法。蠶豆、豌豆中也都含有一些對動物神經系統有害的生物堿,加熱處理可使其滅活。
②由于豆科籽實賴氨酸含量豐富,而蛋氨酸含量較低,因此在使用時最好與其他蛋白質飼料搭配使用,以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
③這類飼料中磷含量雖較高,但2/3以上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動物吸收利用,因此可添加植酸酶以促進其中磷的吸收。
2.餅(粕)類
餅、粕類是油料籽實及其他含油量高的植物籽實抽取油脂的殘余部分。在我國資源量較大的有豆餅(粕)、棉籽餅(粕)、草籽餅(粕)、花生餅(粕)、葵籽餅(粕)等,由于其蛋白質含量高,且殘留一定量的油脂,因而營養價值較高。
餅(粕)類的生產技術有溶劑浸提法與壓榨法兩種。前者的產品通稱為“粕”,后者通稱為“餅”。溶劑浸提法不經過高溫高壓,故油粕中的營養物質除油脂外,變化不顯著。而壓榨法則由于高溫高壓過程常常導致蛋白質變性,特別是賴氨酸、精氨酸等堿性氨基酸損失嚴重。另一方面,高溫高壓處理也可使大豆、棉籽中的有害物質失活。因此,壓榨法有利也有弊。
(1)豆餅(粕) 豆餅、豆粕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具有蛋白質含量高(42%~48%)、品質好(魚類對熟豆餅的粗蛋白消化率一般大于85%)、賴氨酸含量豐富及消化能值高等優點。
影響大豆餅(粕)使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是蛋氨酸含量低。熱處理程度不好的浸提豆粕含有較多的抗胰蛋白酶等抗營養因子,從而影響豆粕的利用和魚、蝦的生長。因此,提高大豆粕營養價值可通過合理搭配、添加蛋氨酸以及熱處理(110℃,3分鐘)等途徑來實現。
我國飼料用大豆餅及大豆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見表1-1、表1-2。
表1-1 飼料用大豆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30—1989)

注:各指標均以87%干物質為基礎計算;四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表1-2 飼料用大豆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GB/T 19541—2004)

注:粗蛋白、粗纖維、粗灰分三項指標均以88%或者87%干物質為基礎計算。
(2)棉籽餅(粕) 我國棉籽餅(粕)資源量極為豐富,單產量約400萬噸,棉籽餅的粗蛋白含量取決于制油前的去殼程度和出油率,去殼較徹底,殘油3%~5%的棉籽餅粗蛋白含量可高達40%,而帶殼榨油的棉籽餅,粗蛋白含量一般為27%~33%。棉籽餅蛋白質的消化率一般在80%以上。據測定,草魚對棉籽餅蛋白質的消化率為83%。從棉籽餅的氨基酸組成看,除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較多外,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均低于魚、蝦類生長需要量,尤其是賴氨酸含量低,且利用率也低,棉籽餅中賴氨酸只有66%左右可被動物吸收利用。
棉籽餅中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質。棉酚分為游離棉酚和結合棉酚。游離棉酚對動物有害而結合棉酚則無害。一般棉籽中含棉酚總量0.7%~1.5%,榨油后約3/4進入油中,約1/4殘留在餅中,其中大部分是結合棉酚,所以棉籽餅中殘油量越少,則游離棉酚含量越少。游離棉酚對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肝、腎及神經、血管的毒性。魚類棉酚中毒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生長受阻,并影響繁殖性能。但棉酚為低毒物質,含量較低時對魚、蝦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棉酚在魚、蝦中的殘留量也遠在食品衛生法限量范圍之內。大量的試驗證實,魚類對棉酚的耐受能力遠高于陸生動物,如機榨餅(含游離棉酚在0.1%以下)用量在15%以下,一般可不經去毒處理直接利用。如果棉籽餅中游離棉酚含量較高或用量進一步增加,為慎重起見,須先進行脫毒處理。脫毒方法較多,如蒸煮法、堿水浸泡法、亞鐵鹽法、發酵法等。硫酸亞鐵法最為簡便,不僅去毒徹底,而且成本低,對營養物質基本上沒有損失。硫酸亞鐵俗稱綠礬,將粉碎的棉籽餅加入0.4%的硫酸亞鐵,拌勻后用0.5%的石灰水浸泡2~4小時,餅與水的比例為1∶(5~7),處理后曬干備用即可。另外,酵母發酵法去除棉酚是近年來研制成功的一種方法,已推廣應用。目前已成功栽培出游離棉酚含量極低的低酚棉籽,已在許多地區種植。
在購買和使用棉籽餅時,要注意檢測其粗蛋白、粗纖維、游離棉酚等,還要注意防止棉籽餅的霉變。我國飼料用棉籽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見表1-3。
表1-3 飼料用棉籽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29—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3)菜籽餅(粕) 油菜子提取油脂后的副產品即為菜籽餅(粕)。我國年產菜籽餅(粕)約350萬噸。菜籽餅(粕)粗蛋白含量一般為35%~38%,但蛋白質消化率較豆餅和棉籽餅低,如草魚對菜籽餅蛋白質的消化率僅為69%。在氨基酸構成方面與棉籽餅相似,賴氨酸、蛋氨酸含量及其利用率都較低。
菜籽餅(粕)目前主要被作為肥料使用,其原因除以上所述的蛋白質品質較差外,還由于菜籽餅中含有一系列毒素或抗營養因子,其中單寧、植酸主要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和飼料中礦物元素的利用率,而含量較高的芥子苷(在甘藍型菜籽中含量為6%~9%),雖然本身無毒,但與芥子酶作用后可生成致甲狀腺腫大或破壞消化道表層黏膜的有毒物質。因此,使用菜籽餅喂魚,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采食量下降、甲狀腺腫大等癥狀,而生長速度一般只相當于豆餅組的70%左右。
為了提高菜籽餅(粕)的使用效果,避免中毒,一般采用限量使用(用量宜控制在20%以下),并與魚粉、豆餅配合使用或添加賴氨酸。用量較大時,最好進行去毒處理。目前菜籽餅去毒一般采取坑埋或發酵的方法,也可采用水或有機溶劑浸泡去毒。飼料用菜籽餅或菜籽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見表1-4、表1-5。
表1-4 飼料用菜籽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25—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表1-5 飼料用菜籽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GB/T 23736—2009)

注:各項質量指標含量除水分以原樣為基礎計算外,其他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
(4)花生餅 花生餅是花生提油后的副產品。目前市售的花生餅,一種是花生米加熱壓榨制油后的副產品,稱花生餅;一種是花生米用溶劑抽提油脂后的副產品,稱花生粕;還有一種是帶殼花生壓榨后的副產品,也稱花生餅。第一種含油量略高,含粗蛋白略低,一般為45%左右,具有花生米的香味;第二種則含油量低而粗蛋白含量較高(48%~50%),無香味。而帶殼花生餅粗蛋白含量低(26%~28%),粗纖維含量高(15%以上),飼用價值低。就其適口性和飼料效果來說,壓榨法所產生的餅明顯優于浸出粕。
花生餅的蛋白質品質較好,其蛋白質消化率可達90%以上。雖然蛋氨酸、賴氨酸含量略低于大豆餅,但組氨酸、精氨酸含量豐富。花生餅中含維生素Bl較多,但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含量較低。
花生餅中也含有抗胰蛋白酶,所以浸提花生粕使用前最好進行熱處理,同時還要注意儲藏、保鮮,因為花生餅殘留脂肪量高,易被黃曲霉污染。黃曲霉產生的黃曲霉素是強烈的致癌物質。因此,發霉變質的花生餅不宜作為飼料。飼料用花生餅或花生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見表1-6、表1-7。
表1-6 飼料用花生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32—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表1-7 飼料用花生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33—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5)向日葵餅(粕) 向日葵餅(粕)因加工方法不同,營養價值也不一樣。脫殼榨油的含粗蛋白質多,含粗纖維少,是優良飼料。帶殼榨油的餅,粗纖維極多,營養價值低。
向日葵餅作魚類飼料,因賴氨酸含量少,與動物性蛋白質飼料、豆餅等配合效果較好。但由于目前生產的完全脫殼的很少,多為帶殼產品,粗纖維含量高,因此用量不宜太大。向日葵仁餅(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見表1-8、表1-9。
表1-8 飼料用向日葵仁餅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28—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表1-9 飼料用向日葵仁粕的質量指標及分級標準(NY/T 127—1989)

注:各指標均以88%干物質為基礎計算;三項指標必須全部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二級為中等質量標準,低于三級者為等外品。
3.其他加工副產品
在植物性蛋白質飼料中,還包括一些輕工業及食品業加工的副產品,如玉米面筋、小麥胚芽餅及酒糟等糟渣類。本類飼料是谷實類中大量糖類被提取后的多水分殘渣物質,粗纖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均較原材料高,其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可達22%~43%。
(1)玉米面筋 玉米面筋為淀粉工業的副產品,它包括玉米中除淀粉之外的所有其他物質,粗蛋白含量可達40%以上。
(2)酒糟 酒糟是釀造工業的副產品,水分含量高,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由于酒糟中幾乎保留了原料中所有的蛋白質,而且加入了微生物菌體,因而干物質中粗蛋白含量一般都較高。但酒糟的營養成分與釀酒原料、釀造工藝有密切關系,使用時應區別對待。由于酒糟水分含量高,不宜久貯,故需制成干品。干酒糟在魚飼料中的用量取決于魚的種類和酒糟的質量。
二、動物性蛋白飼料
動物性蛋白飼料包括優質魚、蝦、貝類,水產副產品和畜禽副產品等,其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品質好,富含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糖量低,幾乎不含纖維素;灰分含量高,鈣、磷含量較高;維生素含量豐富,特別是B族維生素。所以,動物性蛋白飼料是淡水魚類的優質飼料原料。
1.魚粉
魚粉是由經濟價值較低的低質魚或魚品加工副產品制成,其質量取決于生產原料及加工方法。由水產加工廢棄物(魚骨、魚頭、魚皮、魚內臟等)為原料生產的魚粉稱為粗魚粉。粗魚粉粗蛋白含量較低而灰分含量高,其營養價值低于用全魚制造的魚粉。
魚粉加工有土法、干法、濕法等幾種。
土法生產,是指用曬干粉碎的方法生產,由于魚在日曬過程中易導致魚油氧化,因此魚粉質量差。
干法生產魚粉是將原料蒸煮和干燥后,除去水分,然后壓榨或提取魚油,最后經粉碎、篩分即得。用此法生產的魚粉殘留脂肪較多,魚粉呈深褐色,品質也較差。
濕法生產魚粉是將原料蒸煮后,壓榨除去魚油和大部分水分,干燥,再軋碎,壓榨液經離心去油后,濃縮混合于軋碎的榨餅中,一并干燥而得魚粉。濕法生產較干法生產能耗低,除臭徹底,魚粉得率高,質量好。由濕法生產的魚粉稱為全魚粉。
魚粉的質量因加工方法和原料不同而差異較大,對進口魚粉及國產魚粉的質量要求見表1-10、表1-11。
表1-10 進口魚粉的質量要求

表1-11 國產魚粉的水產行業標準(SC/T 3501—1996)

魚粉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組成的特征是含胱氨酸和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多以及賴氨酸多,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B族維生素多,特別是含維生素B12極多。此外,礦物元素量多質優,富含鈣、磷及錳、鐵、碘等。因此,魚粉是淡水魚類的優質蛋白源之一。
購買魚粉時應注意魚粉的質量,避免摻假、摻雜,加強質量檢測。常用的魚粉質量簡易鑒別法有以下幾種。
(1)外觀觀察法 感官鑒別方法見表1-12。
表1-12 魚粉的感官比較

(2)石蕊試紙法 取少量魚粉置于火焰上燃燒產生煙霧,以石蕊試紙測試,若呈紅色,是酸性反應,為動物性物質;若呈藍色,是堿性反應,說明魚粉中摻有植物性蛋白原料或者植物雜質。
(3)聞煙法 魚粉燃燒后,若聞到呈純毛發燃燒氣味的是動物性物質;若帶有谷物類干炒后的芳香,則證明魚粉不純。
(4)沉淀法 利用黃沙比魚粉密度大的原理,取少量魚粉置于盛有清水的玻璃容器內,攪拌后將上浮物質濾出,沉淀物質再反復濾洗潔凈,然后把容器在明亮處觀察,沉淀物有黃沙則成透明狀顆粒,容器按水平方向搖蕩有撞擊玻璃的響聲。
(5)浸泡法 將少量魚粉置于茶杯或培養皿中,加入濃度為95%的酒精浸泡樣品,再滴入1~2滴濃鹽酸,如果出現深紅色,說明摻有木屑雜質,加水后深紅色物質浮于水面。
(6)加熱法 取少量(30克左右)的魚粉置于燒瓶內,然后加入10~15克的大豆粉和適量的水,加上瓶塞并在熱源下加熱15~20分鐘,取出瓶塞時如聞有氨味,證明魚粉摻有尿素。
2.骨粉、肉骨粉、肉粉
飼料用骨粉是以新鮮無變質的動物骨經高壓蒸汽滅菌、脫脂或經脫膠、干燥、粉碎后的產品。可以含有少量油脂、結締組織,但不能使用發生疫病的動物骨。飼料用肉骨粉是以新鮮無變質的動物廢棄組織及骨經高溫高壓、蒸煮、滅菌、脫脂、干燥、粉碎后的產品,一般呈黃色至黃褐色。其原料包括不能食用的動物內臟、廢棄屠體、胚胎等,但不能添加毛發、蹄、角、羽毛、血、皮革、胃腸內容物及非蛋白含氮物質,更不能使用發生疫病的動物廢棄組織及骨。由于其原料質量不穩定,因而其營養成分差異較大。一般將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灰分含量較低的稱為肉粉,而將粗蛋白含量相對較低、灰分含量較高的稱為肉骨粉。表1-13是飼用骨粉的質量標準,表1-14是飼用肉骨粉的質量標準。
表1-13 飼料用骨粉質量指標(GB/T 20193—2006)

表1-14 飼料用肉骨粉等級質量指標(GB/T 20193—2006)

肉粉、肉骨粉粗蛋白質含量可達40%~64%,蛋白質消化率則取決于原料和加工方法,一般為60%~90%。由于這類飼料含脂量較高,易氧化酸敗,因此在使用和選購時要注意鑒別。
3.血粉
血粉由畜禽血液脫水干燥制成,呈暗紅色或褐色,粗蛋白質含量很高,可達80%以上,且含有豐富的賴氨酸。但由于高溫干燥,血粉的適口性差,蛋白質消化率和賴氨酸的利用率只有40%~50%。由于血粉氨基酸比例很不平衡,飼喂淡水魚類效果很差,因此血粉在淡水魚類飼料中的用量一般低于5%。而發酵或細胞破壁后的血粉可大大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若血細胞蛋白粉采用一定的工藝,打破堅韌的血細胞細胞膜,使其中的血紅蛋白釋放出來,其蛋白含量可達92%,淡水魚類對其消化率幾乎為100%。經試驗,用于鰻魚、羅非魚等魚類的養殖效果較好。飼用血粉等級質量指標見表1-15。
表1-15 飼用血粉等級質量指標

4.羽毛粉
羽毛粉由家禽的羽毛粉碎而成,粗蛋白質含量高達85%以上,但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不足,含亮氨酸和胱氨酸較多。由于羽毛粉溶解性較差,不易被淡水魚類消化吸收,羽毛粉經過高溫、高壓處理或酸堿水解后方可作為飼料。羽毛粉在淡水魚類飼料配方中的用量一般低于5%。
5.蠶蛹
蠶蛹是蠶繭繅絲后的副產品。干蠶蛹含蛋白質55%~62%,蛋白質消化率一般在80%以上,且賴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但蠶蛹粗脂肪含量很高,不易儲藏,如大量投喂變質蠶蛹,則飼料適口性下降,鯉出現瘦脊病,虹鱒則表現為嚴重貧血。蠶蛹榨取油脂后即為脫脂蠶蛹,由于脂肪含量降低(含量為4%左右),不僅利于儲藏,而且粗蛋白含量更高(80%),喂養效果較好。長期大量使用蠶蛹養殖淡水魚類,會對其風味構成不良影響,因此蠶蛹在淡水魚類飼料配方中的用量應在10%以下,在淡水魚類起捕前半個月內應停止使用。
6.蝦糠、蝦頭粉
蝦糠為加工海米的副產品,一般含蛋白質35%左右,還含有較多的甲殼質和蝦紅素;蝦頭粉為對蝦加工無頭蝦的副產品,蝦頭約占整蝦的45%,含蛋白質50%左右,類脂占15%左右,還含有大量的甲殼質、蝦紅素等。蝦糠、蝦頭粉是蝦、蟹配合飼料中必須添加的原料,也是魚類的良好飼料。
7.烏賊內臟粉
烏賊內臟粉是加工烏賊制品的下腳料,含蛋白質60%左右,氨基酸配比良好,富含精氨酸和組氨酸,含脂肪5%~8%,其中磷脂、膽固醇、維生素含量較多,誘食性好,為良好的飼料原料。
三、單細胞蛋白飼料
單細胞蛋白也稱微生物飼料,是一些單細胞藻類、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干制品。它是飼料重要的蛋白來源,具有任何其他養殖業不可比擬的繁殖速度和蛋白質生產效率。目前單細胞飼料生產已形成產業化、集約化,同時微生物產品含蛋白質豐富,一般為42%~70%,蛋白質的質量接近于動物蛋白質,其消化率在80%以上,特別是賴氨酸、亮氨酸含量豐富,但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此外,還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質。
1.單細胞藻類
單細胞藻類主要有螺旋藻、小球藻等,其粗蛋白含量高,如小球藻含粗蛋白55%、粗脂肪18%,螺旋藻含粗蛋白50%~70%、脂肪6%~9%。另外,還含有豐富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等,如螺旋藻粉每千克中含葉綠素800~2000毫克、類胡蘿卜素200~400毫克,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肌醇等。以螺旋藻、小球藻等作為魚蝦、蟹苗的開口料,效果良好,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單細胞藻類也是淡水魚類飼料的優質原料,尤其對虹鱒、錦鯉等可改善體色,并促進生長,提早繁殖;對其他水產動物(如甲殼類、貝類或軟體動物)具有同樣效果。
2.酵母類
由于培養基不同,一般有啤酒酵母、飼料酵母、石油酵母及海洋酵母之分。啤酒酵母是釀造啤酒后沉淀在桶底的酵母菌生物體經干燥制成。啤酒酵母的粗蛋白含量達50%以上,作為特種水產動物的飼料原料效果較好。
石油酵母是一類以正烷烴、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產品為基質培養的酵母。石油酵母因含致癌物質,在有些國家不允許使用。我國尚無此種產品出售。
海洋酵母是從海水中分離出的一類圓酵母。由于這類酵母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生產周期短,生產成本低,目前我國及日本已將其應用于水產養殖業,除可作為蝦、蟹、扇貝幼體的飼料外,還可將其干制品應用于高檔魚類的配合飼料中。
飼料酵母泛指以糖蜜、味精、酒精、造紙等的廢液為培養基生產的酵母菌菌體,外觀多是淡褐色。粗蛋白含量一般為40%~60%,與魚粉相比,其蛋氨酸稍低。試驗證明,飼料酵母是魚、蝦的好飼料,可替代飼料中部分乃至全部魚粉。
酵母類飼料鑒別方法如下。
(1)非發酵產物的鑒別 一般推銷飼料酵母的廠家,都在說明上標有每種產品含酵母菌多少個,假如是非發酵產物,那么產品中酵母菌數與說明相差懸殊。操作方法:取1克樣品溶于99毫升蒸餾水中,多次振蕩,以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檢驗,結果與說明相符者為純發酵產物,否則為非純發酵產物。
(2)摻羽毛粉、血粉、皮革粉的鑒別 為了提高產品粗蛋白,許多廠家以少量飼料酵母摻羽毛粉、血粉及無機氮,補充以石粉、玉米粉等。這種產品粗蛋白能達45%以上,通過非發酵產物的鑒別方法可以鑒別,但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鑒別。
①摻羽毛粉:肉眼觀察產品中有閃光亮點。進一步在放大鏡下觀察,也能檢測出。
②摻血粉:有臭味,產品顏色偏黑。
③摻皮革粉:用鉻鞣制的皮革中的鉻,灰化后有一部分生成6價鉻。在強酸溶液中,6價鉻可與二苯基卡巴腙反應,生成紫色水溶性鉻。方法是取少許粉碎試樣于坩堝中灰化,冷卻后用水潤濕,加10毫升2當量的硫酸,使之呈酸性;然后滴加數滴二苯基卡巴腙溶液(0.5克;二苯基卡巴腙溶于100毫升90%酒精中),可根據變色程度進行判斷。
(3)摻無機氮及尿素的鑒別 摻尿素或無機氮[如(NH4)2SO4、NH4Cl]的主要目的是補充產品中的含氮量,為摻石粉等提供條件。檢驗方法如下。
①觀察,有白色結晶體。
②聞味,有刺鼻的氨味。
③測真蛋白,摻假產品的真蛋白含量較低。
④尿素測定。取1克試樣,加水10毫升,靜置20分鐘,取數滴上清液于蒸發器中,加稀堿液數滴,于水浴鍋上蒸干,再加入微量的生大豆粉,靜置2~3分鐘,加1滴奈斯勒試劑,如有黃色或黃褐色沉淀產生,說明有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