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能量飼料

能量飼料是指干物質中粗纖維小于18%、粗蛋白小于20%的一類飼料(如谷實類),此外還包括含能量極高的飼用油脂。能量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和脂肪,而粗蛋白含量很低。因此,能量飼料在動物營養中主要起提供能量的作用。此外,一些能量飼料也起黏合劑的作用。

一、谷實類

1.玉米

玉米是配合飼料中使用比較多的原料之一,產量高、品種多,有黃玉米、白玉米、紅玉米之分。玉米含蛋白質8.0%~10.0%,且以醇溶蛋白為主,淡水魚類不易消化,因此品質較差。因其纖維素含量很低,而淀粉含量高,同時還含有較多的脂肪(4%~5%),因而含能量很高。

2.小麥

小麥的能量價值與玉米相似,但其蛋白質含量較高,可達12%,營養物質容易消化。在淡水魚類的配合飼料中多用小麥全粉或次面粉作為黏合飼料。

3.大麥

大麥外面有層纖維質的殼,粗纖維含量較玉米高,而可消化的糖類較玉米低。大麥粗蛋白含量略高于玉米,賴氨酸含量也較高,達0.52%,因而蛋白質品質也優于玉米。

4.燕麥

主要產于北方高寒地區,粗蛋白含量一般為13%,粗脂肪4.4%。由于纖維質外殼在籽實中所占比重較大,因而粗纖維含量較高(10.9%),而淀粉類、可消化糖類較低。

5.高粱

高粱的營養成分與玉米相似,但蛋白質品質優于玉米。因為高粱籽實中含有單寧,略有澀味,適口性差,所以用量不宜過高。

6.稻谷

主產于南方,由于外殼含纖維素高,其蛋白質和糖類含量略低于其他谷實類。

二、糠麩類

1.麥麩

小麥麩又稱為麩皮或麥麩,是由小麥的種皮、糊粉層、胚芽和少量面粉組成,其成分隨出粉率不同而呈現一定差異。麩皮粗蛋白含量13%~16%,粗脂肪4%~5%,粗纖維8%~12%。與谷實類相比,麩皮含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在礦物質含量方面,鈣含量較低,而磷含量可高達1.31%,鈣、磷極不平衡。此外,麩皮中還含有較多鎂。小麥麩是淡水魚類配合飼料中常用的飼料原料之一。麩皮質地疏松,粗纖維較多,用量過高會降低黏結性。

2.米糠

米糠是糙米加工成白米時分離出的種皮、糊粉層與胚三種物質的混合物。其營養價值因粗米精制程度不同而異,有清糠和統糠之分。清糠也稱細米糠,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含量分別為13.8%、14.4%和13.7%。由于其粗脂肪含量較高,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極易氧化,故米糠應鮮用,否則須加入抗氧化劑或脫脂后再作飼料。統糠的主要成分約70%為谷殼,所以營養價值顯著低于清糠。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較低(分別為7%、6%),而粗纖維含量很高(36%),在淡水魚類配合飼料中用量應嚴格控制。

三、薯類

這類飼料主要有木薯、甘薯、馬鈴薯等,其鮮品含水分較高,但干品的營養成分與谷實類相比,含淀粉較多(80%),而其他成分均很低,粗纖維、粗蛋白含量一般在5%以下。

在淡水魚類配合飼料中使用這類飼料,只起著提供糖類和增強飼料黏合性的作用。如在甲魚、鰻魚及蝦、蟹飼料中用淀粉作為黏合劑。

四、飼用油脂

在室溫下,呈液態的脂肪叫油,呈固態的脂肪叫脂,統稱為油脂。

飼用油脂包括動物油脂、植物油脂、混合油脂和粉末油脂。動物性脂肪是從牛、羊、豬、禽類和水產動物的體組織中提煉出來的,植物油是從各種油料籽實中榨取的油。目前生產上常用的動物油脂包括豬油、牛油、魚油等;植物性油脂包括大豆油、玉米油、棕櫚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由各種動物油和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即為混合油;粉末油主要指被加工成粉末狀的脂肪粉。油脂類飼料中多含不飽和脂肪酸,同樣為淡水魚類生長所需,但其易被氧化,氧化、酸敗油脂對水產動物危害很大,易引起貧血、瘦弱等疾病,應避免使用。在生產中通常加入抗氧化劑,如在使用含高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作淡水魚類的飼料時,應隨脂肪的用量添加維生素E,以減少氧化油的危害。通常情況下,在肉食性淡水魚類及蝦蟹類的飼料中常需添加油脂,而草食性魚類的飼料一般不另外添加油脂。現將幾種常用的淡水魚類油脂總結如下。

1.飼用魚油

魚油是魚粉加工的副產品,是魚及其廢棄物經蒸、壓榨和精煉而得到的。幾種常用魚油的成分和物理性質見表1-16。

表1-16 幾種常用魚油的成分與物理性狀(洪平,1990)  

同其他油脂相比,魚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D和n-3類型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較高,此外,魚油具有腥味,有很強的誘食效果,添加魚油的飼料適口性大大增加。在生產過程中,魚油可以減少機械的磨損,增加制粒機的壽命,同時飼料的外觀也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作為飼用油脂,魚油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鑒于魚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特性,應于避光陰涼處妥善放置,否則很容易酸敗。酸敗的魚油質量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都大打折扣,甚至不如植物油、牛油、豬油,還會腐蝕機械。

飼用魚油的外觀應為淡黃色或橙紅色油狀液體,并具有魚油固有的微腥味,沒有酸敗味。其飼用等級質量標準見表1-17。

表1-17 飼用魚油的等級質量標準(SC/T 3504—2006)  

2.飼用大豆油

飼用大豆油是指從大豆中提取的油脂,主要成分為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一般呈淡黃色至棕黃色,具有豆類固有的豆香和豆腥味,精煉后呈淡黃色且無味。大豆油不但具有很高的能量,還含有豐富的亞油酸,亞油酸為淡水魚類的必需脂肪酸,因此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其來源廣、質量穩定,在生產中可以部分代替魚油,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此外,雖然豆油質量較穩定,但是若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也會導致酸敗,因此,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必要時可測定過氧化價和脂肪酸值碘價。

3.飼用菜籽油

菜籽油簡稱“菜油”,是從油菜籽中提取的油脂。精制菜籽油為金黃色,可作為食用油;而未經提煉的為毛菜籽油,呈黃略帶綠色,含有芥子苷,因此具有一定的刺激氣味,通常作為飼用油脂。菜籽油由于產地不同,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如普通菜籽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約為7.0%,油酸17.0%,亞油酸13.0%,亞麻酸10.0%~11.0%,芥酸40.0%~50.0%。但一些新品種如雙低菜籽油,飽和脂肪酸含量4.5%~7.0%,油酸75%~85%,亞油酸6.0%~10.0%,亞麻酸<3.0%,芥酸0.0~1.0%。此外,菜籽油還含有多種礦物質(鐵、銅、鋅、錳),也含有大量維生素E,因此營養價值較高。

在生產應用中,毛菜籽油含有大量的芥酸和芥子苷,不適宜淡水魚類長期食用。但易新文等(2013)用菜籽油代替25%、50%、75%和100%的魚油對大黃魚(13.56克)的研究中發現,用菜籽油代替魚油對大黃魚的生長和體組成無顯著影響,但可以顯著影響其脂肪酸組成和體色。彭墨等(2015)試驗表明,從營養角度考慮,菜籽油應用于大菱鲆幼魚至多可代替66.7%的魚油。

4.飼用米糠油

米糠油來自米糠。米糠是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副產物,約占糙米的6%,含油率達9%~22%,我國是水稻生產大國,因此米糠資源極其豐富。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飼用米糠油的標準,但是作為現行可食用的米糠油(GB/T 19112—2003)很少用于食用,可作為飼料油脂添加到飼料中。米糠油含有38%左右的亞油酸和42%左右的油酸,此外還含有維生素E、甾醇、谷維素等營養成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維生素E和谷維素又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米糠油的穩定性較好,容易儲存。但就當前情況而言,米糠油的精煉成本較高,在飼料上的應用并不廣泛,但作為具有極高營養價值的油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其加工方法不同,米糠油可分為米糠原油、壓榨成品米糠油和浸出成品米糠油三類,其質量分級標準見表1-18、表1-19。

表1-18 米糠原油質量指標(GB/T 19112—2003)  

注:酸值、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為強制指標。

表1-19 壓榨成品米糠油、浸出成品米糠油質量指標  

注:劃“—”者不作檢測,壓榨油和一級、二級浸出油的溶劑殘留量檢測值小于10毫克/千克時,視為未檢出;酸值、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為強制指標。

表1-20為日本水產動物用油脂的規格,表1-21為日本魚飼料中油脂的添加量。

表1-20 日本水產動物用油脂的規格(洪平,1990)  

表1-21 日本魚飼料中油脂的添加量(李復興、李希沛,19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九龙县| 浦江县| 谢通门县| 桐乡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新余市| 富顺县| 西吉县| 甘德县| 平谷区| 庆元县| 新兴县| 桓仁| 湘乡市| 虎林市| 河东区| 盐城市| 古蔺县| 陆川县| 石屏县| 隆安县| 五华县| 库车县| 鞍山市| 莲花县| 浦县| 广东省| 郴州市| 中阳县| 苏州市| 高阳县| 河池市| 陇川县| 冷水江市| 商水县| 乌什县| 新余市| 永昌县| 宜昌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