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醫特效方治百病(第二版)
- 胡璘媛 林亞明主編
- 1970字
- 2020-04-30 15:49:53
二十二、失 眠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有入睡困難,入睡后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或時寐時醒,嚴重者徹夜不眠。失眠原因很多,但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辨證首先要分清虛實,虛證多屬陰血不足,則在心、脾、肝、腎。實證多屬肝郁化火、痰熱內擾。
虛證
1.陰血不足
失眠,服一切安眠藥都沒有效果,精神疲憊,心中常有發熱,不思飲食,勉強進食就覺飲食停于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不服藥不能解出。左脈浮弦,右脈弦硬。
經驗方
【藥物組成】生懷山藥25克,枸杞子18克,生赭石20克,玄參15克,沙參15克,生白芍15克,酸棗仁12克,生麥芽9克,生雞內金6克,茵陳3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生赭石軋細先煎20~30分鐘后與余藥同水煎服。
【臨證方解】方中重用生赭石以降胃鎮肝,且其色赤質重,能入心中引心陽下降以成寐。懷山藥補脾肺腎,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玄參、沙參養陰生津,白芍養血柔肝,酸棗仁寧心安神,生麥芽、雞內金消食和胃,少量茵陳清濕熱,甘草調和諸藥。
2.心膽氣虛
不寐多夢,易于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
熟棗湯
【藥物組成】酸棗仁、竹葉適量
【制用方法】酸棗仁為末,用竹葉煎湯調服酸棗仁末。
【臨證方解】酸棗仁養心安神,竹葉清心安神。二者共奏安神之功而獲效。
3.肝腎陰虛
失眠日久,精神不振,面色少華,頭暈耳鳴,氣短乏力,心煩易怒,心悸健忘,腰酸腿軟,每夜睡眠在2~3小時,不能堅持正常工作。舌苔薄白,質淡紅,脈沉細緩。
安神湯
【藥物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10克,黃精15克,枸杞子10克,沙苑子9克,龍眼肉9克,炙遠志9克,合歡皮9克,炒酸棗仁20克,炒柏子仁12克,龍齒10克,澤瀉9克,菊花9克,黃柏10克,西洋參6克,白芍9克,當歸1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安神湯擬方宗六味地黃湯之義,以滋養肝腎之陰之品如生地黃、熟地黃、黃精、龍眼肉、枸杞子、沙苑子等為主,輔以健腦安神鎮靜之藥如炙遠志、合歡皮、炒酸棗仁、炒柏子仁、龍齒等品,澤瀉、菊花、黃柏瀉肝腎之虛熱,西洋參、白芍、當歸酸甘化陰、益氣生津、和血調氣。全方重在滋補肝腎之陰,健腦安神,調整陰陽,使陰陽相交,神安志寧而能獲效。本方具有標本兼治之義,臨床運用時只要辨證屬于肝腎陰虛為主,無論失眠輕重,均可以服此藥,中老年不寐患者以肝腎陰虛為主時,服之尤為顯效。
4.心脾兩虛
夜不安寐,多夢易醒,肢倦神疲,腰膝酸軟,健忘,雙目畏光干澀,易感冒,面色少華,飲食無味,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歸脾湯合杞菊地黃丸加減
【藥物組成】黨參12克,炒白術9克,黃芪15克,當歸9克,茯神12克,遠志6克,木香6克,炒酸棗仁12克,山藥15克,山茱萸9克,五味子3克,熟地黃5克,枸杞子12克,菊花12克,炙甘草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方中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甘溫補脾益氣,當歸甘辛溫養肝而生心血,茯神、酸棗仁甘平養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而定志寧心,熟地黃滋腎陰、益精髓,山茱萸滋益肝腎,山藥滋腎補脾,五味子補腎寧心,木香理氣醒脾以防益氣補血藥滋膩滯氣,加枸杞子、菊花養陰滋水平肝。全方共奏補益心脾而寧心安神之功。
實證
1.痰熱內擾
夜夢紛紜,且夢多不詳,終夜不能安寐,稍受驚恐則心膽懼怯,心中惕惕,驚悸不安,神疲乏力,食欲漸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細弱。
十味溫膽湯
【藥物組成】黨參9克,當歸9克,川芎6克,淮小麥15克,茯神12克,遠志6克,炒酸棗仁12克,枳實6克,炒竹茹9克,制半夏9克,陳皮6克,北秫米9克(包煎),夜交藤1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北秫米包煎。
【臨證方解】方中遠志、川芎與酸棗仁相配,是以振心氣而開郁痰,此為張仲景酸棗仁湯法。
俞氏加減十味溫膽湯
【藥物組成】太子參、生地黃、北秫米各15克,清半夏、枳殼、遠志各6克,竹茹、酸棗仁、麥冬各12克,茯苓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克,雞子黃1個。
【制用方法】水煎服。北秫米包煎;雞子黃沖服。
【臨證方解】方中溫膽湯清化痰熱,酸棗仁、遠志以養心安神,太子參、五味子以益氣生津,再加北秫米、雞子黃以增強安神之效。方證合拍,故獲效彰顯。
2.肝郁化火
因勞累、情志不暢出現不寐,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眠,心煩不安,伴有胃脘脹滿,納呆,噯氣,大便溏薄,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
清痰安神湯
【藥物組成】鉤藤15克,膽南星6克,白附子10克,黃連6克,陳皮12克,清半夏10克,炒酸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歡皮3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臨證方解】方中鉤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經,可息風平肝清熱;膽南星味苦性涼,入肝、脾經,可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白附子味辛甘性溫,入脾胃經,善除頑痰。三味合用,清熱化痰平肝,直指病機,為方中主藥。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上述三藥均有良好的鎮靜作用。輔以陳皮、清半夏健脾燥濕化痰,黃連清心除煩,炒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養心血安心神,與主藥共奏清熱化痰、平肝安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