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裝甲車輛設計:履帶式步兵戰車卷
- 馮益柏主編
- 5108字
- 2020-04-30 15:37:49
第四節 英國履帶式步兵戰車
一、英國“武士”步兵戰車
(一)結構特點
“武士”步兵戰車的車體采用鋁裝甲全焊接結構,與FV432裝甲人員輸送車相比,防護能力大大增強。駕駛員位于車體內前部左側,其位置上方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艙蓋上裝有1具廣角晝用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將這臺潛望鏡換為像增強潛望鏡。不過,英國陸軍現裝備的“武士”已改用1種新型駕駛員艙蓋,艙蓋裝有3具前視晝間潛望鏡,提高了駕駛員的地形觀察能力。這種艙蓋也被安裝到提供給科威特的“武士”裝甲車上。
動力傳動機組位于駕駛員的右側。動力通過直齒側傳動裝置傳送到前部的主動輪。發動機采用的是帕金斯發動機公司的“禿鷹”CV-8TCA柴油發動機,功率為550hp;傳動裝置采用的是帕金斯發動機公司特許生產的阿里遜X-300-4B自動傳動裝置。這種自動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轉向機構采用的是靜液式差速轉向機構。助力制動器與傳動裝置集成為一體。冷卻系統負責冷卻發動機、發電機、傳動裝置和制動器。傳動裝置通過動力輸出軸(PTO)為噴油冷卻式300A發電機和風扇液壓泵提供動力。
英國設計和生產的雙人鋼質炮塔安裝在車體頂部中央、車輛中心線稍偏左的位置。車長位于炮塔內右側,炮長位于炮塔內左側,兩人上方各有1個向后開啟的艙蓋。炮塔用電驅動,但在緊急情況下也可采用手動控制。車長和炮長各配有1具塔爾斯光電公司的Raven晝夜瞄準具。在晝間模式下,瞄準具放大倍率為1×和8×;在像增強夜間模式下,放大倍率為2×和6×。車長配備的Raven瞄準具可進行方向轉動。車長和炮長的晝夜瞄準具都裝有裝甲護板,在需要時,能夠向前轉動蓋住觀瞄系統。此外,車長和炮長還配有多具晝間潛望鏡,可借此對炮塔兩側和后面進行觀察。
通過對英國的30mm“拉登”機關炮和美國的25mmM242彈鏈式機關炮進行評估,最終為“武士”步兵戰車選定前者作為炮塔的主要武器。輔助武器為1挺與機關炮并列安裝的7.62mmEX-34機槍(英國代號為L94A1)。武器射擊時產生的廢彈殼被自動拋出炮塔。此外,炮塔兩側還各裝有4具66mm電控榴彈/煙幕彈發射器。
“武士”步兵戰車線條圖如圖1-6所示。

圖1-6 “武士”步兵戰車線條圖
載員艙設在車體后部。載員艙可搭載7名步兵,右側4名,左側3名,每名步兵都配有獨立座椅,座椅配有安全帶。載員艙在車體尾部設有1個動力操縱的艙門,在車體頂部設有2個頂部艙蓋。搭載步兵通常通過設在車體尾部的艙門進出車輛。載員艙的車輛尾部艙門裝有1具觀察鏡;載員艙的頂部兩側各裝有1具供搭載步兵使用的可旋轉晝間潛望鏡。載員艙的兩側向內傾斜,但載員艙沒有設置供搭載步兵從車內利用輕型武器對外進行射擊的射孔/觀察鏡。不過,如果需要的話,可以給出口型車輛裝射孔/觀察鏡。搭載步兵的個人用具可存放在座椅下面或車體兩側舷臺的儲物箱內,儲物箱內裝有格架,可將物品固定就位。此外,載員艙后門的兩側還各裝有1個儲物箱。“武士”步兵戰車可攜帶足以保證持續作戰48h所需的物品。就“武士”步兵戰車而言,車長通常是隨搭載步兵一同下車執行任務。
車輛采用扭桿式懸掛。車體兩側各有6個鋁制掛膠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第1、第2和第6個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減振器。履帶采用傳統的銷耳掛膠鑄鋼履帶,履帶板裝有橡膠墊塊。經過競爭,威廉姆·庫克防務公司在1999年獲得了為車輛提供新一代單銷履帶(TR30)的合同。
“武士”步兵戰車的標準裝備包括NBC防護系統和全套被動夜視裝置,前者安裝在駕駛員左后部的車體一側。由于英國陸軍沒有提出要求,因此“武士”不具有水上行駛能力。
“武士”的動力艙裝有1套滅火系統。這種滅火系統采用“哈隆”氣體作為滅火劑。動力艙內裝有2個輕型可充氣“哈隆”氣罐。1個氣罐連接著圍繞動力艙設置的帶有噴孔的管道,另1個是備用氣罐。一旦動力艙起火,乘員可從車內手動啟動滅火系統,系統將持續4s釋放“哈隆”氣體。車體外側也設有滅火系統的手動啟動開關,從而也能夠從車外啟動滅火系統。此外,“武士”還攜有5個手持式滅火器,3個在車內,2個在車外。
(二)改進裝置
1.BGTI戰斗組熱成像系統
2001年8月,塔爾斯光電公司通過競標從英國防務采購局(DPA)獲得了英國陸軍BGTI(戰斗組熱成像系統)計劃的合同,合同金額高達2.1億英鎊。在2.1億英鎊中,預計2/3為采購費用,1/3為后勤保障費用。列裝之后,BGTI將會取代目前大多數“武士”步兵戰車和“大彎刀”偵察車上所使用的像增強瞄準具。
合同涉及提供2種型號的BGTI系統:Group1型和Group2型。按照計劃,BGTI系統定于2004年裝備首批車輛。BGTI系統的安裝將使“武士”和“大彎刀”能夠具備在幾乎全天候條件下攻擊較遠距離目標的能力。此外,BGTI還將使乘員能夠迅速地確立自己在戰場上的位置以及其他戰場目標的6個數據坐標,能夠通過激光測距儀確定目標距離,能夠將車長制訂的行軍路線圖顯示給駕駛員。
裝備Group 1型BGTI系統的車輛為“武士”步兵戰車和“大彎刀”偵察車。炮長將配備1具新型的晝間/熱像儀瞄準具,其中裝有1臺人眼安全型激光測距儀:車長將配備1臺監視器和1個平面顯示器:駕駛員將具備導航能力。這種系統可以利用Bowman系統和戰場管理系統。
裝備Group 2型BGTI系統的車輛為“武士”搶救&修理車。Group 2型系統的先進性略次于Group 1型系統。
2.40mm CTWS埋頭彈武器系統
2004年年中,CTA國際公司從英國防務采購局(DPA)裝甲產品綜合小組(IPT)獲得了MTIP計劃(有人炮塔集成計劃)的合同。根據合同條款,CTA國際公司要在2006年12月之前向用戶交付1輛裝有新型雙人炮塔的具備全面作戰能力的“武士”步兵戰車,雙人炮塔將裝有1套40mmCTWS埋頭彈武器系統和1挺7.62mm并列機槍。在截止日期之前,整車和炮塔都必須經過試驗并獲得乘員操縱許可證。此外,這種新型炮塔還將裝有1套晝間/熱成像觀瞄系統。主要武器將具備穩定能力,以給車輛提供行進間射擊能力。炮塔的方向回轉和武器的高低俯仰都用電驅動。目前的“武士”步兵戰車的炮塔安裝的是1門不能在車輛行進間射擊的非穩定型30mm“拉登”機關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
在英國防務采購局(DPA)2002年給予的合同資金支持下,截止到2004年年底,40mmCTWS埋頭彈武器系統、彈藥輸送系統及兩種作戰彈藥的技術準備等級已達到7級(TRL7)。這兩種炮彈是尾翼穩定脫殼曳光穿甲彈(APFSDS-T)和著發榴彈(PD-HE)。一種更為先進的裝用可編程引信的多用途彈(GPR)在2006年完成研制。
2003年,CTA國際公司曾展出了自籌資金研制的1種CTWS炮塔,這種炮塔被設計成可用來直接取代英國陸軍“武士”步兵戰車上所安裝的現有炮塔。這種炮塔的許多設計將被引入英國的MTIP炮塔。
40mm CTWS埋頭彈武器系統是CTA國際公司自籌資金進行的項目。這家公司是法國Giat和英困BAE系統共同組建的1家合資公司,雙方各占50%股份,總部位于法國的布爾日。
(三)“武士”改進計劃
為了將“武士”步兵戰車的作戰效能保持到2035年,英國陸軍計劃對“武士”車隊的大部分車輛進行改進。1987~1995年,英國陸軍共接收了789輛“武士”(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中786輛現仍裝備9個裝甲步兵營。
除了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給“武士”加裝過附加被動裝甲組件之外,沒有對“武士”進行過任何其他改進。“武士”裝甲車現被認為在多個關鍵方面存在不足,其中包括夜戰能力和火力。
英國將通過BGTI(戰斗組熱成像系統)計劃,提高車輛的夜戰能力;通過安裝1種新型炮塔,增強車輛的火力,炮塔主要武器預計為1門40mm機關炮武器;此外,還將給車輛安裝Bowman通信系統。
“武士”在加裝附加裝甲之后,戰斗全重約為28.5t,不過,在不需要改進動力傳動機組和懸掛系統的情況下,“武士”的最大允許戰斗全重為29.5t。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車輛可以安裝1個輔助電站。
(四)性能
表1-21為裝有附加裝甲的英國陸軍“武士”步兵戰車的主要技術性能數據。
表1-21 裝有附加裝甲的英國陸軍“武士”步兵戰車的主要技術性能數據

續表

二、英國“武士”2000步兵戰車
(一)簡介
“武士”2000步兵戰車是當時的英國GKN防務公司(現已并入BAE系統地面系統公司)自籌資金開發的產品,1998年6月完成試驗。基于“武士”裝甲戰車的設計、研制和生產經驗(為英國陸軍生產了789輛“武士”;為科威特地面部隊生產了254輛“沙漠武士”),只用短短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武士”2000步兵戰車的樣車設計制造。這種車型是為了競爭瑞士陸軍的訂單、根據瑞士陸軍所提出的要求而研制的產品,不過,瑞士陸軍最終選擇的是CV9030CH步兵戰車來滿足其未來需求。
(二)結構特點
“武士”2000步兵戰車的車體與“武士”步兵戰車的車體一樣,采用鋁合金裝甲焊接結構;不過,與“武士”相比,“武士”2000的車體長度增加了230mm。此外,車體引入了“隱身”設計:車體外表面盡可能采用平坦設計,車體側面上部稍稍向內傾斜,并涂有特種涂料。
車體裝有新型間隔裝甲,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可抵御30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車輛還可通過加裝一種類似于英國陸軍“武士”和科威特陸軍“武士”上所安裝的爆炸反應裝甲,來實現更高的防護水平。
車輛的總體布置與“武士”相似。駕駛員位于車體內前部左側;動力傳動機組位于車體內前部右側;炮塔位于車體頂部中央;載員艙位于車體后部。車輛采用3名乘員配置(駕駛員+車長+炮長),并可搭載7名全副武裝的步兵。
駕駛員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艙蓋裝有3具整體式晝用潛望鏡,其中,中央1具潛望鏡可從車內換成像增強觀察儀或熱成像觀察儀,供夜間駕駛時使用。與部分“武士”步兵戰車的僅配有1具潛望鏡的駕駛員艙蓋相比,“武士”2000步兵戰車的駕駛員艙蓋稍有改進,可用來直接取代“武士”步兵戰車的駕駛員艙蓋。
車輛頂部裝有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新型全電動雙人炮塔,具備與車體一樣的防護水平。炮長位于炮塔內左側,車長位于炮塔內右側。炮長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并配有1具萊西昂公司的晝用/熱成像觀瞄系統,觀瞄系統帶有1臺激光測距儀。車長有1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并配有:8具晝用潛望鏡,可借此進行全向觀察;1個平板顯示器,用來接收安裝在30mm機關炮上方的攝像機所捕捉到的彩色圖像,這臺攝像機帶有目標自動跟蹤裝置,不僅可跟蹤地面目標也可跟蹤諸如直升機之類的低速飛行空中目標;1臺炮長瞄準具的監視器,用來顯示炮長瞄準具的圖像。
炮塔主要武器為1門ATK火炮系統公司的30mm“大毒蛇”Ⅱ型機關炮,火炮采用雙向穩定,不僅可攻擊地面目標也可攻擊諸如直升機之類的低速飛行空中目標;輔助武器為1挺7.5mm并列機槍,安裝在機關炮的左側。“大毒蛇”Ⅱ型30mm機關炮有3種射速可供選擇,分別為單發射擊、200發/min和400發/min。此外,炮塔兩側還各裝有1組4聯裝76mm電控煙幕彈發射器。炮塔采用的是經過實戰檢驗的LAV-25炮塔的進一步發展型,具有較大的座圈直徑和較大的內部空間。
數字式火控系統、穩定型機關炮和穩定型瞄準具,使“武士”2000步兵戰車不論在靜止還是行進間對靜止目標和運動目標均具有高的首發命中率。炮長有2個控制手柄,車長有1個控制手柄。炮塔備有手動應急操縱裝置。
動力傳動機組采用珀金斯公司的“禿鷹”V型8缸650hp柴油發動機和珀金斯發動機公司的X-300-7全自動傳動裝置。發動機裝有1個雙聯冷卻風扇。這一點,再加上排氣口設在尾部(右側)和裝有空冷消音器,大大降低了車輛的熱信號特征和音頻信號特征。動力艙艙蓋可由設在動力艙內的液壓缸頂開,以便于維修。車輛戰斗全重31.5t,最大公路速度75km/h,公路行程500km。
車輛采用雙銷履帶,具有使用壽命長、維修簡便、行駛噪聲小的特點。此外,履帶襯墊可快速拆卸,以更換襯墊或安裝抓地齒。
車體后部載員艙可搭載7名全副武裝的步兵:4名步兵位于車體內右側,3名步兵位于車體內左側。左側的3名步兵中有1名為步兵班長,步兵班長有1個安裝在車體頂部的指揮塔,指揮塔上有7具潛望鏡和1個單扇艙蓋,此外,還配有1個電子顯示屏。搭載步兵通常是通過設在車輛尾部的1個動力操縱坡道板式大門進出車輛,大門上帶有1個應急門。在載員艙的頂部右側,設有1個向車外側開啟的艙蓋。車體尾部兩側各有1個儲物箱。
車輛裝有1套視頻傳送系統,可將駕駛員熱像觀察儀、后視攝像機、炮塔防盾攝像機或炮塔晝用/熱成像瞄準具捕捉到的圖像傳送給搭載步兵。
車輛的標準設備包括:防碎片內襯、空調/NBC防護系統、火災探測/滅火系統以及供駕駛員使用的后視攝像機。
(三)改進
“武士”2000的底盤可用來安裝多種武器系統,其中包括南非Denel公司的105mm炮塔,這種炮塔具備安裝120mm火炮的發展潛力。
2001年底,裝有最新型E30電動炮塔的“武士”2000步兵戰車首次公開露面。這種炮塔為BAE系統地面系統公司赫格隆分公司的產品,現已安裝在芬蘭、挪威和瑞士所裝備的CV9030步兵戰車上。這種炮塔的主要特點是采用了:全數字化開放式體系結構:基于CAN總線的車輛控制系統;炮塔主要武器為1門ATK火炮系統公司的MK44 30/40mm機關炮;此外,還裝有1挺12.7mm機槍。
全電炮控系統為炮塔標準配備。火控計算機引入了數字處理器。此外,炮塔安裝了1套瞄準線雙向穩定獨立系統。
(四)性能
“武士”2000步兵戰車的主要技術性能數據見表1-22。
表1-22 主要技術性能數據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