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第十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校際交流會論文集
- 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 4564字
- 2020-05-19 16:58:07
具有行業特色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
花廣如 范孝良
(華北電力大學機械工程系)
【摘要】 人才培養是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和關鍵。華北電力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專業,其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好壞關系到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否符合行業企業的需求。本文探討了華北電力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思路、培養目標和特點,首先立足于電力能源行業,確立了具有行業特色的培養目標,然后通過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加強過程考核與管理、試點分層次研究型教學以及增強實踐環節設置等措施來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最后通過與華北電力大學理事會人才培養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的調研報告相比較,說明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行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實踐能力
0 引言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的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發展速度,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教育階段。“大眾化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數量增長和規模的擴張,更重要的是教育模式由單純的注重知識傳授為特征的繼承性教育向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發展性教育的轉變,突出對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大眾教育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特征[1]。
人才需求的多樣化促使高等院校工科專業的教育模式需要隨之調整。近年來,我國的工程教育雖然取得了迅速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且仍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和“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等一系列突出問題。這些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行業院校進行工科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2]。
華北電力大學作為電力能源行業中的一所“211”院校,其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本專業)成立于2013年,由原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物料輸送方向轉變而來。作為一個新專業,如何辦出特色、培養出符合社會和行業需要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我們不懈努力和探索的原動力。因此,在建設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時,首先,明確了重點服務于電力能源行業企業的培養目標;其次,在分析了火力發電生產過程的特點,并結合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有關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要求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設置;然后,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在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過程考核與管理、試點分層次研究型教學和增強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最后,對比了華北電力大學理事會人才培養委員會辦公室對八家理事單位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反映出目前制定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的。
1 抓住特色明確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于電力能源行業,因此我們的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具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面向火力發電廠電力生產過程,側重物料輸送系統裝備及其自動控制,兼顧熱工技術需求,具有扎實自然科學基礎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基礎以及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工程實踐和技術開發能力,德智體美能全面發展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可在大型現代化發電企業、能源裝備生產企業及其他相關行業從事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到各級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從事節能、環保方面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咨詢和監管等工作以及電力設計院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從事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
2 課程體系的設置
本專業是以機械裝備為主,工藝與控制為輔的“一機兩翼”復合型交叉專業。學生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識領域主要包括機械工程、熱能工程、工藝過程及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接受計算機技術、機械工程技術、電廠物料輸送工程技術、監測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并要求學生們掌握機械設計、壓力容器設計、電廠物料輸送過程裝備與控制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圖1反映了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四個部分組成。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除考慮滿足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教指委指定的“三傳一反”等教學環節外,還設置了一些“大電力”特色的專業課程和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如電機與電力拖動、物料系統設計、物料系統設備、熱力發電廠生產過程、潔凈煤發電技術、燃料輸送系統設計與控制綜合實踐等。

圖1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3 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完成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保障。目前,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習慣于以支配者的角色給學生灌輸書本上的現成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武漢兩地15所高校近2800名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最傾向的教學方式是“實踐式”教學(58.3%)和啟發式教學(54.1%),95%的學生放棄了對“灌輸式”的選擇,由此看出現實與大學生所期望的培養方式存在很大差距[3]。
這要求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必須符合學生們學習的特點。本專業實行“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建立專任教師與非專任教師相結合的業務水平高、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在對高水平師資進行評價時重點考察學生們學到多少知識和掌握了哪些技能,而不是教師教了多少,上了多少課。
4 加強過程考核與管理
過程質量監控機制不僅可以確保工程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更能促進培養目標的實現。
考試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適宜的考試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建立良好的考風、學風起著基礎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我們的任課老師根據課程性質,探索符合各自課程特點的考試方式。課程過程考核可以隨堂進行,也可集中進行,但盡量避免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既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和基本技能,也要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知識轉化能力。因此在過程考核中常選擇小論文、大作業、項目設計、調查報告、讀書報告、口試、實驗等多種符合課程內容特點的考試方式。
另外,我們計劃把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統以外有關各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納入到過程考核的管理之中,通過社會反饋不斷修正過程考核的內容和形式,檢驗培養目標是否達成。
5 試點分層次研究型教學
目前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工程技術應用工作,但也有部分同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還有部分學生不做工程技術,而是從事貿易、銷售、創業等。這給我們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哈佛大學認為學校除了培養學生的學科才能之外,還應發掘學科以外的才能。這與著名的泰勒多元才能培養模式有相同之處。哥倫比亞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與哈佛大學十分類似,它的特點是跨學科性和必修性,可以稱之為“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培養模式”。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給學生提供一種促進創新思維的知識,鼓勵學生跨越本身學科,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去思索問題,使學生能夠具有學科范圍之內與之外的思考能力,通過知識廣度與深度的結合,學生在變化的世界中能做出復雜的選擇[4]。
學生們的不同興趣愛好和追求等,使得他們對專業知識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的任課教師不僅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技巧上下功夫,不斷探索適合自己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吸引力;而且也應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分層次教學。授課內容設置可分三層:最基本內容、綜合內容和拔尖拓展內容,滿足各層次人才的需求。對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可試點研究型教學,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程的內容轉變成生活、生產或科學中的實際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幫助下按照科學研究(工程研究)的模式來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最終達到學生獲取知識,且更重在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過程。
6 實踐環節的設置
實踐環節對于工科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麻省理工學院現采用“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的一部分學習在學校,一部分技能培訓在企業或職業學校。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4]。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目前我們還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只能在校園內多提供實踐動手能力培訓的機會。因此,本專業在實踐環節安排上,既有普通工科院校學生的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過程工程原理B、過程設備設計等)、專業綜合實踐、專業綜合實驗、畢業設計(論文)、創新實踐及社會實踐等,還將把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3個課外能力素質學分的獲取方式和具體內容固定下來,比如對大一學生組織參觀工程訓練中心和機械系實驗室,開發一些簡單的動手能力訓練項目,對大二學生開發一些較為復雜的動手能力訓練項目,完成規定的項目才能取得學分。通過大一、大二的訓練以及隨著他們知識的積累,逐步提高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大賽。
近日,華北電力大學理事會人才培養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前往中電聯、大唐集團、國家電網、國電集團、中電投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等八家理事會成員單位調研的報告,通過與相關部門座談交流,深入了解了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電力企業的生產運行是以成熟技術的應用為主,更多的需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特別強調實際操作技能。電力企業也迫切需要以學科交叉、知識融合、“大工程”思維為特征的復合型人才。例如,隨著電力系統向大容量、高參數、高自動化、高智能化方向發展,需要具有電力、動力、機械、控制、計算機等跨學科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5]。從調研報告看,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相吻合,說明本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7 結論
本文首先闡述了華北電力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思路、培養目標和特點,認為,具有電力能源行業特色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要抓住行業特色來明確培養目標,然后通過設置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課程體系、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加強過程考核與管理、試點分層次研究型教學、以及增強實踐環節設置等措施,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最后通過與華北電力大學理事會人才培養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的調研報告相比較,可見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致謝
本文獲得華北電力大學校級教改項目“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的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創新平臺構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具有‘大電力’特色的機械類國家特色專業群的研究與建設(編號:2012GJJG126)”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 鄒櫟.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中教育觀的轉變[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7(3):3-5.
[2] 韓旭東,楊韜,李俊鵬.行業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學工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vol.13(1):12-15.
[3] 陳光玖.我國高校學生創造心理發展特點與培養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8(2):74-78.
[4] 謝梅,苗青.美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借鑒——以美國三所高校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217-221.
[5]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教務處.關于本科人才培養的行業企業調研報告.教學動態,2015,3,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