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第十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校際交流會論文集
- 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 5024字
- 2020-05-19 16:58:05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材裝備方向)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劉平成 楊曉紅
(鹽城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51)
【摘要】 我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材裝備方向)實踐教學歷經三十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了以全面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綜合水平為核心,強化實踐教學相關考核為手段,建立校內自主研制非標綜合實驗基地與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為抓手,在傳統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基礎上,重點利用校友位居各大建材企業高層的有利條件,提出貫穿四年的“認識—理解—實踐—創新”教育模式,構建“校內學習、校外檢驗、不斷反饋、逐步提高”的培養機制,堅持“強化基礎、強化能力、突出創新”的培養理念,努力探索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培養過程中,不斷到企業中進行專題調研與實踐,經受企業的考驗與評價,并及時調整專業知識內容,提高畢業生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材裝備方向);實踐教學;建材行業
0 引言
建材工業作為我國重要基礎產業,截至2014年年底,規模以上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達7萬多億元。其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建材裝備方向)專業相關的規模以上建材裝備類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37億元;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9792億元;規模以上水泥制品、建筑陶瓷、玻璃纖維、耐火材料制造業分別完成8600億元、4400億元、1509億元、4779億元。大力發展生態建材及其高技術產品與裝備,是建材及其裝備行業適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之必然選擇,安全、環保、節能、高效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建材及其裝備行業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初步擺脫了依靠投資增量擴張以及生產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基本實現了“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材工業實現“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戰略目標。面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行業發展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通過積聚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優勢資源,匯聚創新要素,進一步突破行業發展瓶頸,圍繞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和核心共性難題,開展協同創新和聯合科技攻關,為行業輸送大批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和一流產品,顯著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大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支撐產業發展。
鹽城工學院作為我國建材類院校中的佼佼者,其前身鹽城工業專科學校是全國建材類三所示范性高專之一,也是江蘇省僅有的以建材及其裝備行業為背景的高等學校。1980年,江蘇省建材局在我校設立了“江蘇省建材局培訓中心”,1997年專科專業“建材機械”升格為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建材機械方向)”,2003年“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成為沿襲我校傳統“建材機械專業(方向)”優勢的新專業(響應了1998年教育部最新本科專業目錄),開展了對建材裝備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綜合實踐研究。多年來,學校堅持“建材為主,行業至上,立足江蘇,服務全國”辦學思想,密切聯系行業實際,加強與行業產學研合作,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以建材及其裝備為背景和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綜合素質深受行業與社會好評,30多年來累計為建材及其裝備行業培養了近1.5萬名專業人才,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行業骨干力量,不少人已成為行業領導與知名專家,為江蘇乃至全國建材及其裝備行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 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為機械工程學科下屬二級學科。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一機兩翼”,也就是要求本專業學生首先要具備機械設計及制造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兼備具有相應的工藝過程知識、系統及其裝備自動控制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
我校該專業的改革思路是:“重視基礎,加強通識教育;注重交叉,擴大專業面向;建設基地,強化實踐環節;因材施教,發展健康個性”。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思路是:“以機械設計制造為核心,以水泥新型干法生產工藝與系統控制為兩翼,拓寬基礎、注重實踐”。這些思路在多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已得到了充分體現,并為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基礎。以著力全面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綜合水平為核心,強化實踐教學相關考核為手段,建立校內自主研制非標綜合實驗基地與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為抓手,在傳統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基礎上,重點利用校友位居各大建材企業中高層的有利條件,提出貫穿四年的“認識—理解—實踐—創新”教育模式,構建“校內學習、校外檢驗、不斷反饋、逐步提高”的培養機制,堅持“強化基礎、強化能力、突出創新”的培養理念,努力探索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培養過程中,不斷到企業中進行專題調研與實踐,經受企業的考驗與評價,并及時調整專業知識內容,提高畢業生的適應能力。
2 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自1980年我校開辦第一屆“建材機械”大專班以來,始終堅持加強實踐教學不動搖,畢業生以動手能力強,上手快而聞名。35年累計培養該專業本專科畢業生2000多人,其中300多人已成為省內甚至國內建材及其裝備行業領導與專家,多人擔任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江蘇省建材行業副會長;江蘇省建材行業協會機械分會會長、副會長半數以上為我校校友。目前該專業已經成為建材裝備人才培養的標桿,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2.1 注重人才培養規律研究,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建設
面對年銷售7萬多億的建材行業與年銷售1200多億建材裝備行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本專業始終堅持培養生產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宗旨,有效整合校內外資源,夯實專業平臺建設,提出以行業需求拉動專業建設,直接面向企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近5年來先后發表了32篇相關教研論文,完成了18項各級教研課題,獲得了12項各級教研獎勵,為建材裝備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 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制定應用型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計劃
根據水泥及其裝備行業將向新型干法生產方向發展的趨勢,合理調整了課程體系結構及教學環節。強化“流體力學”等專業基礎課程,重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增加課程實驗課時,增設專業綜合實驗環節,重視課外科技創新學分等,將水泥新型干法生產過程中的原料預均化技術、生料擠壓終粉磨技術(立式磨、輥壓機兩類)、窯外分解技術、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水泥擠壓半終粉磨技術(立式磨、輥壓機兩類)相關的工藝與裝備內容納入到相應的專業課程中去,擴大學生選修課范圍,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適應行業持續發展對畢業生的需求。
2.3 努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重點培養和引進了2名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和3名在省內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帶頭人,選拔培養3名年齡在45歲以下、有明顯學術優勢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師達到7名。選送2名教師到國內名牌大學及校內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加大了中青年骨干教師、優秀青年教師隊伍深入企業培養鍛煉的力度。近年來,先后選派3名博士教師到江蘇八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名青年骨干教師到江蘇鵬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跟班實踐鍛煉,大大提高了相關教師的實踐知識水平,為全面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 建立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強力保障實踐教學效果
建立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自主參加的課外特色小組,結合畢業設計課題,進行企業新產品的預研,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自主研制了國內唯一的非標臥輥磨粉磨系統試驗生產線(綜合實驗專用兼做企業開發預研基地)。緊緊抓住我校成功與建材行業僅有的兩大央企(中國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手,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契機,建立了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10家(均為行業一流企業,主要領導均為校友),校企合作項目30多項。
在指導實習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們不怕水泥企業的粉塵臟、不怕連續的奔波爬高累、不怕球磨機等大型設備發出的巨大噪聲煩,身先士卒,深入到生產一線的設備旁邊耐心具體講解,常常喉嚨沙啞,疲憊不堪;指導畢業設計過程中,從課題調研、資料收集、方案論證、草圖繪制、資料格式化標準化到產品設計方法、設計技巧的掌握,做到每一環節都不放過,并逐步提出技術性、經濟性要求,以適應現代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各種實踐性環節指導過程中,不厭其煩,到位率高。對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多督促、多提醒、多檢查,實行指導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并充分利用手機網絡等現代通信手段,加強溝通與交流。經常深入教室、實驗室、機房,跟蹤服務,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2.5 搞好創新基地建設,給學生充分的能力展示空間
依托開放式工程訓練中心、機械創新實驗室、建材機械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能力創新的展示空間,先后獲得全國、省創新制作比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省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一、二、三等獎二十余項,同時涌現出一批思維活躍的創新型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2.6 加強科學與工程研究,教學-科研協調發展,建立產學研基地和實習實訓教學基地
在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科學與工程研究及成果轉化工作,充分認識科研工作作為高等院校的三大職能之一,在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院聲譽、增強辦學實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大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建設力度。目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室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采取集中優勢、優化組合、經費支持、政策傾斜等措施,努力建設各級專業相關產學研合作平臺。2009年江蘇省科技廳批準建設的“江蘇省環保裝備公共技術服務中心”,2013年通過驗收;2010年獲江蘇省科技廳批準,與江蘇科行集團共同建成了“江蘇省新型環保重點實驗室”;2011年經中國建材機械工業協會批準,成立了“全國建材機械工程師培訓中心”;2012年,與江蘇江淮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鵬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了“環保裝備及先進制造實踐教育中心”;2014年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二批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的通知》(蘇政辦發[2014]22號),經學校申報、項目初審、專家評審、江蘇高校協同創新計劃領導小組研究審定并向社會公示,我省第二批30個立項建設、6個培育建設的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正式確定并公布,我校“生態建材與環保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榜上有名,成為江蘇省第二批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每年資助1000萬元,連續四年。
加強了基礎理論研究,積極組織動員本專業教師申報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爭取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立項,多爭取政、產、學、研聯合項目。樹立全局觀念,打破研究方向等界限,強化技術集成,提高項目的高新技術含量。重視科研誠信觀念,提高項目的命中率和完成的優良率。與江蘇鵬飛集團聯合申報立項的“生活垃圾高溫熱解回轉窯”項目被列入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2012年中央預算投資計劃,獲項目扶持資金1480萬元;與江蘇鵬飛集團聯合申報的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大型水泥煅燒關鍵節能技術裝備”,獲項目扶持資金800萬元;與江蘇科行集團聯合申報的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裝備”,獲項目扶持資金500萬元;另獲省部級、市級課題8項,橫向課題19項,在研的縱橫向科研經費400萬元以上。
近年來,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中國建材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市廳級獎12項。
2.7 健全管理體系,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管理
健全和完善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的制定與運行。健全課堂教學、教材選用、實踐教學、考試及成績管理、畢業論文、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等主要環節的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
建立二級學院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教學督導員以聽課、參加專業評估、畢業論文質量檢查等形式,對教學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對教學過程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修訂教學事故界定及處理辦法,將教學事故分為教學、教學管理和教學保障三個方面,使全體教師與相關管理人員充分重視教學;專業系則要負起保證教師集體備課及聽課的責任。不斷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培養青年教師,使其盡早過教學關。努力構建目標控制與過程控制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管理新體系。
3 結束語
建材工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對以建材裝備為特色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畢業生需求巨大,為培養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市場環境;相關企業對產學研的高度重視與投入,為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協作環境;學校自加壓力,謀求發展的內在動力,促成了培養卓越工程師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與進步,且正沿著多贏的方向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劉平成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材裝備方向)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0):61-63.
[2] 錢才富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2(3):45-46.
[3] 曹衛,劉平成.建材機械為特色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