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硼酸
制備硼酚醛樹脂的硼化物主要以硼酸為主,其他還常用碳化硼和有機硼等。
(1)物理性質 硼酸(英文名orthoboric acid),分子式H3BO3,相對分子質量61.83,熔點169℃,沸點300℃,相對密度1.43。白色粉末狀結晶或三斜軸面鱗片狀光澤結晶,有滑膩手感,無臭味。溶于水、酒精、甘油、醚類及香精油中,水溶液呈弱酸性。在水中溶解度能隨鹽酸、檸檬酸和酒石酸的加入而增加。
(2)化學性質
①硼酸的酸性 硼酸顯酸性,其酸性來源不是本身給出質子,而是由于硼是缺電子原子,能加合水分子的氫氧根離子,而釋放出質子,屬于路易斯酸,非質子酸。其在水溶液中的狀態見下式。
對硼原子結構加以分析來說明硼酸是路易斯酸。硼的價電子層結構為2s22p1,在B(OH)3中,硼是以三個sp2雜化軌道與氧形成三個共價鍵,并空余一個p軌道,故硼原子處于缺電子狀態。反應時,此空p軌道極易接受OH-中氧原子上的一對孤對電子形成。所以說硼酸應為路易斯酸。而雜化后的硼原子僅有一個空p軌道,它只能接受一對電子,故硼酸與水反應時,應表現為一元酸,而不是多元酸。此外,硼與氟只能形成配位數最高為4的絡合物
,從空間效應來看,F-的體積比OH-小,故硼與OH-反應時,不可能形成配位數較4高的絡合物,由此也可說明硼酸只可能是一元酸。
硼酸是一元弱酸,但是有些教科書及手冊上提到硼酸為三元酸,三級電離常數。1930年F.L.Hahn等的論文中,測得硼酸的 pK1為9.24,pK2為12.74,pK3為13.4。后來N.Ingri等在20世紀60年代對這一問題做了深入研究,以氫電極為指示電極,用電位法研究了硼酸的平衡,未證實水溶液中有平均電荷數小于-1的硼酸根離子存在,即溶液中沒有或
等高價陰離子存在。他們又用Pb-Hg齊電極測定溶液中OH-的濃度,達到0.5mol/L時,水溶液中沒有
或
存在。他們的精確實驗結果與前面提到的H3BO3有三級電離平衡的結論是矛盾的。
利用這種缺電子性質,加入多羥基化合物(如甘油醇和甘油等)生成穩定配合物,以強化其酸性。形成的硼酸酯燃燒產生綠色火焰,可用于鑒別含硼化合物。
②硼酸的熱穩定性 在170℃左右時,硼酸失水生成不穩定的亞硼酸,當溫度升至270℃左右時,亞硼酸繼續失水生成穩定的氧化硼;當溫度高于325℃時,氧化硼轉變為致密的玻璃態結構。
(3)制備方法
①硼砂硫酸中和法 將硼砂溶解成相對密度為30~32的溶液,濾去雜質,然后放入酸解罐,于90℃時加入適量硫酸,使溶液在pH為2~3時進行反應。反應完成液經冷卻、結晶、分離、干燥后制得硼酸成品。
②碳氨法 將焙燒后的硼礦粉與碳酸氫銨混合,在浸取釜內加熱物料至140℃、壓力1.5~2.0MPa反應4h左右,放出剩余氣體,經吸氨塔將氨回收,當溫度降至110℃時即可放料。經過濾機過濾洗滌后,排除廢渣,溶液送入蒸氨塔進行脫氨,可回收氨水。當蒸至氨硼比低于0.04(摩爾比)時再經濃縮、冷卻、結晶、分離、干燥后,制得硼酸產品。
③鹽酸法 將硼精礦粉用母液和水調配至適當濃度后,送入酸解罐,慢慢加入鹽酸到指定的酸量后,攪拌一定時間,再升溫至95~100℃,反應2h,然后過濾,棄去濾渣,濾液經冷卻、結晶、離心分離、水洗、干燥、包裝,制得硼酸產品。
④井鹽鹵水鹽酸法 由含硼鹵水與鹽酸一起蒸煮,再經脫水、冷卻、結晶、離心分離、干燥,制得硼酸成品。重結晶法將工業硼酸溶于蒸餾水中,經除雜、提純、過濾、結晶、離心分離、干燥。
⑤電解電滲析法 將碳堿法制備硼砂后的碳解液,加入冷凝水調節到規定的含硼濃度,作為陽極室的原料液,碳酸鈉經碳化后的含有碳酸氫鈉的碳化液,作為陰極室的原料液。分別經控制過濾后用泵打入電解電滲析槽的相應極室內。待流量穩定后,通入直流電,調節到規定的操作電流。當陽極室流出液達到規定的pH值時,則送去蒸發,再經冷卻、結晶、離心分離、干燥,制得硼酸成品。
⑥多硼酸鈉法 將硼鎂礦焙燒粉碎成一定細度的礦粉,按照低于理論量的配堿比與純堿溶液配成適當液固比的料漿,通入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氣體,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進行碳解反應,反應后的料漿經過濾棄去泥渣。將得到的多硼酸鈉溶液經蒸濃后加入硫酸中和,冷卻、結晶、離心分離、干燥,制得硼酸成品。
(4)應用領域 大量用于玻璃(光學玻璃、耐酸玻璃、耐熱玻璃、絕緣材料用玻璃纖維)工業,可以改善玻璃制品的耐熱、透明性能,提高機械強度,縮短熔融時間。硼酸還可吸收中子,在反應堆中加入適量的硼酸可以降低反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