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化工安全技術(第四版)作者名: 劉景良主編本章字數: 1848字更新時間: 2020-05-19 16:37:59
第三節 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安全
化工生產的原料和產品通常是采用鐵路、水路和公路運輸的,使用的運輸工具是火車、船舶和汽車等。由于運輸的物質多數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運輸中往往還會受到氣候、地形及環境等的影響,因此,運輸安全一般要求較高。
裝運易燃易爆,劇毒、易燃液體,可燃氣體等危險化學品時,應采用專用運輸工具,同時配備專用工具,專用工具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一、危險化學品運輸的配裝原則
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性各不相同,性質相抵觸的物品相遇后往往會發生燃燒爆炸事故,發生火災時,使用的滅火劑和撲救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因此為保證裝運中的安全,應遵守有關配裝原則。
有毒、有害液體的裝卸應采用密閉操作技術,并加強作業現場的通風,配置局部通風和凈化系統以及殘液回收系統。
包裝要符合要求,運輸應佩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和配備必要的緊急處理工具。搬運時必須輕裝輕卸,嚴禁撞擊、震動和倒置。
二、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安全事項
1.公路運輸
汽車裝運危險化學品時,應懸掛運送危險貨物的標志。在行駛、停車時要與其他車輛、高壓線、人口稠密區、高大建筑物和重點文物保護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按當地公安機關指定的路線和規定時間行駛。嚴禁超車、超速、超重,防止摩擦、沖擊,車上應設置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
2.鐵路運輸
鐵路是運輸化工原料和產品的主要工具。通常對易燃、可燃液體采用槽車運輸,裝運其他危險貨物使用專用危險品貨車。
裝卸易燃、可燃液體等危險物品的棧臺應為非燃燒材料建造。棧臺每隔60m設安全梯,以便人員疏散和撲救火災。電氣設備應為防爆型。棧臺應備有滅火設備和消防給水設施。
蒸汽機車不宜進入裝卸臺,如必須進入時應在煙囪上安裝火星熄滅器,停車時應用木墊,而不用剎車,以防止打出火花。牽引車頭與罐車之間應有隔離車。
裝車用的易燃液體管道上應裝設緊急切斷閥。
槽車不應漏油。裝卸油管流速也不易過快,連接管應良好接地,以防止靜電火花的產生。雷雨時應停止裝卸作業,夜間檢查不能用明火或普通手電筒照明。
3.水路運輸
船舶在裝運易燃易爆物品時應懸掛危險貨物標志,嚴禁在船上動用明火,燃煤拖輪應裝設火星熄滅器,且拖船尾至駁船首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50m。
裝運閃點小于28℃的易燃液體的機動船舶,要經當地檢查部門的認可,木船不可裝運散裝的易燃液體、劇毒物質和放射性等危險性物質。在封閉水域嚴禁運輸劇毒品。
裝卸易燃液體時,應將岸上輸油管與船上輸油管連接緊密,并將船體與油泵船(油泵站)的金屬體用直徑不小于2.5mm的導線連接起來。裝卸油時,應先接導線,后接管裝卸;當裝卸完畢,先卸油管,后拆導線。
還應注意,卸貨完畢后必須徹底進行清掃。對裝過劇毒物品的船和車,卸貨結束應立即洗刷消毒,否則嚴禁使用。
三、危險化學品的包裝及標志
1.包裝
危險化學品的包裝應遵照《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 12463—2009)、《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3年第2號)、《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6—2014)和《液化氣體鐵路罐車》(GB/T 10478—2017)等有關要求辦理。
2.包裝標志
為了給人們以醒目的提示和指令,便于安全管理,凡是出廠的易燃、易爆、有毒等產品,應在包裝好的物品上牢固、清晰印貼專用包裝標志。包裝標志的名稱、適用范圍、圖形、顏色和尺寸等基本要求,應符合《危險貨物包裝標志》(GB 190—2009)的規定。
3.化學品標簽與危險貨物編號
化學品標簽應按現行的GB 30000系列國家標準《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范》的要求執行。
2013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分別以國標委公告2013年第20號和第21號發布了《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范》系列國家標準(GB 30000.2—2013~GB 30000.29—2013),替代《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范》系列標準(GB 20576—2006~GB 20599—2006、GB 20601—2006、GB 20602—2006),并于 2014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GB 30000系列國家標準采納了聯合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第四版)(GHS)中大部分內容。
《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 6944—2012)規定了“危險貨物編號”采用聯合國“UN號”。“UN號”是聯合國危險貨物運輸專家委員會給危險貨物運輸時所分配的一個編號,由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以簡單快速識別其危險性,通常每兩年會做一次修訂。事實上,“UN號”與化學品的運輸狀態、組分含量、理化特性有關,需經實驗檢測和專家判斷才可確定,無法與化學品名做到一一對應。基于上述原因,2015年版《危險化學品目錄》刪除了“UN號”,實踐中,應由化學品的生產單位或貿易企業自行去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鑒定后再確定“UN號”。
有關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規定詳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中第三章運輸安全的內容。
事故案例
[案例2-1] 1993年8月5日,廣東省深圳市安貿公司清水河危險化學品倉庫發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141人受傷住院治療,其中重傷34人,直接經濟損失2.5億元。
專家認定,清水河的干雜倉庫被違章改作化學危險品倉庫,倉庫內化學危險品存放嚴重違章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教訓極為深刻。
[案例2-2] 2007年2月25日16時30分,安徽省太和縣某液化氣公司一輛裝載丙烯的罐車在西安市境內穿行路橋涵洞時,罐車上部的安全閥與涵洞頂部擠撞,造成泄漏,導致易燃、易爆丙烯氣體外泄,致使西潼高速臨潼至渭南西段中斷交通28小時,緊急疏散周邊居民7000余人。
導致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運輸丙烯的罐車沒有按照規定路線行駛,穿行高速公路路橋涵洞時,罐體頂部安全閥與涵洞相撞損壞,導致丙烯泄漏。
[案例2-3] 2009年9月1日,山東省臨沂市某物流公司的一輛貨車(一般運輸資質,無危險貨物運輸資質)裝載了3t耐火泥、200套茶具和2套機械設備后,又從江蘇省宜興市某化工廠裝載了8t H型發泡劑(屬危險化學品,易燃固體,受撞擊、摩擦、遇明火或其他點火源極易爆炸)后運往臨沂。
9月2日7時,該貨車將上述貨物運至物流公司在臨沂市的貨物托運部,11時起開始卸貨,14時左右所有貨物卸完,然后駛離。卸下的混裝貨物堆積在托運部營業室門口,僅留60cm左右寬的通道進出。15時30分左右,堆積的H型發泡劑起火,火勢迅速擴大并發生爆燃,造成正在該貨物托運部營業室內領取工資、提貨和收款的18人死亡,另有10人受傷。
導致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物流公司只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而其管轄的貨物托運部實際從事危險貨物配送和貯存活動,運輸車輛本身無危險貨物運輸資質,承運的貨物卻為危險貨物,且與普通貨物(耐火泥、茶具、機械設備)混裝。
[案例2-4] 1986年10月,河南省某化肥廠從鄰縣用汽車運輸液氨回廠,返程中氨罐爆炸。司機與押運員當場死亡。吸入氨者達56人。
此液氨槽車上的氨罐是陳舊的非正規設備,從未檢驗過,使用前也未按規定檢驗就盲目使用,爆炸后現場勘察表明此設備質量很差。事故發生時正逢一輛長途客車經過,致使傷亡擴大。
[案例2-5] 1987年6月,安徽省某鎮集市發生一起液氨槽車惡性爆炸事故,當場死亡4人,陸續死亡10人,受傷接受治療者62人。
該省某化肥廠外借一臺氨罐,去鄰縣化肥廠購買液氨,充裝后在返回途中路經某個集市,氨罐尾部突然冒煙,接著一聲巨響,氨罐爆炸,重74.4kg的后封頭向后偏右飛出64.4m,直徑800mm、長3000mm、重約770kg的罐體掙斷固定索鏈,向前沖出95.7m,此過程前后死亡3人。罐內790kg液氨噴出,致使87名趕集的農民灼傷、中毒。附近樹木、莊稼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事故的主要原因:①液氨罐本體質量差,材質選用沸騰鋼板,全部焊縫未開坡口,漏焊嚴重,經測量斷裂的焊縫,10mm厚的鋼板只熔合4mm;封頭無直邊,封頭與筒體錯邊7.5~15mm;焊后未經退火處理;②該罐是固定盛裝貯罐,不應做運輸式貯罐,不符合國家有關液化氣體汽車槽車的規定;③該化肥廠在使用液氨貯罐前,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④行車路線和時間沒有向當地公安部門申請。
[案例2-6] 1985年12月,印度新德里什里拉姆化肥廠發生一起嚴重的發煙硫酸泄漏事故。
該廠一臺直徑為8m、貯有40t發煙硫酸的高位貯槽,因一根5m的金屬支架腐蝕折斷而突然倒塌,致使一根硫酸輸送管折斷,大量硫酸從管道斷裂處噴出,流入下水道放出大量熱,形成100多米高的蒸氣柱,飄散數小時,擴散距離40余千米。雖然消防隊迅速控制了局勢,但數萬居民仍處于不知所措的混亂狀態。有60余人住院治療,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