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民法知識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以及自然人和法人或其他組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我國的基本法之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法律部門。

平等主體指當事人參加民事活動時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領導和被領導、服從和命令的關系。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承擔義務。

財產關系指人們在占有、支配、交換和分配物質財富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財產關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且大多是等價有償的,體現在民法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知識產權、繼承權等。

人身關系指與人身不可分離而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它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而產生,不具有直接經濟內容。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原則,維護公共利益原則。

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自愿原則是指民事關系是否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關系的內容如何確定,均由當事人獨立自主決定,不受他人的強制命令或脅迫。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活動和民事司法活動都要公道合理,不能顯失公平。

等價有償原則是指當事人必須根據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的原則從事民事活動。取得一項權利應當向對方履行相應的義務,不得無償占有、剝奪他方的財產,不得非法侵害他方的利益;在造成他方損害的時候,應當等價有償。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從善意出發、實事求是、信守諾言,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

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是指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原則是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維護公共利益原則是指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二、民事主體

1.公民(自然人)

公民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規律出生、有血有肉、兩足直立行走、有高度抽象思維能力的高級哺乳動物。民法中的自然人包括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具有外國國籍的自然人以及無國籍的自然人。

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自然人得以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它是自然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取得具體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法律依據,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體資格的標志。

民事行為能力是公民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設定民事義務的資格。

《民法通則》以公民的年齡及精神健康狀況為標準,將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類。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8周歲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的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事活動。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例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接受獎勵、接受贈與等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的行為。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1)法人成立的基本條件

①依法成立。法人組織的設立必須合法,活動內容必須合法。

②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

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④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國家賦予社會組織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國家賦予社會組織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資格。

(3)法人的分類

根據法人的設立目的和活動內容不同,把法人劃分為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兩大類。

①企業法人。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企業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并公告。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

②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三、民事權利

民事權利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所享有的具體權益。它是民法賦予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具體民事法律關系中實施某種行為或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不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主要規定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

1.物權

物權是指民事權利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權利。物權的客體是物,其具體形式有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兩種。

(1)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民事法律關系。它體現因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而在所有人與非所有人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財產所有權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權。

占有是指所有權人對財產的實際控制和掌握。分為所有人的占有和非所有人的占有。

使用是指所有人或占有人按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使用權可由所有人直接行使,也可以依法由非所有人使用。

收益是指財產所有人或占有人通過財產的占有、使用、經營、轉讓而取得經濟效益。

處分是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理。處分權是所有權的核心權能,一般只能由所有權人行使。非所有權人只有在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行使。

(2)其他物權

民法通則上稱為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是指非所有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對所有人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在某些法定范圍內的處分權利,它是由財產權派生出來的權利。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沒有處分權。

2.債權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債是因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而產生的,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義務。

債權是指債權人請求相對人,為特定行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權利,性質上屬于請求權。合同關系上的權利,就是最典型的債權。債權包括三項權能,即給付請求權、給付受領權、保護請求權。

3.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自然人、法人對自己創造性的智力活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在內的民事權利。它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發現權、發明權、商標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等。

知識產權是對同一客體同時可以享有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民事權利,具有專用性、時間性和地域性。

①著作權是作者對自己的文學、藝術和科學創作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民事權利。

②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依法享有的專有權。

③發現權是指發現人對自然現象、特性或其規律的新發現、新認識或新的科研成果所享有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規定,發現權主體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集體,華僑、外國人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是發現權的主體。發現權的客體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

④發明權是指發明人對其新創造的能被實際應用的科技方案、先進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享有的民事權利。

⑤商標權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是商標所有人依法對其注冊的商標享有的專用權。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主要用于區別一個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的商品和其他生產者或經營者的商品。

商標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根據《商標法》規定, 商標權有效期10年,自核準注冊之日起計算,期滿前6個月內申請續展,在此期間內未能申請的,可再給予6個月的寬展期。續展可無限重復進行,每次續展期10年。

⑥其他科技成果權是指集體或個人依法對科技領域中除發現、發明以外的其他科技成果享有的民事權利的統稱。主要包括國際科技合作、科技進步、技術改進、合理化建議等科技成果權。

課堂閱讀

案例解析

原告:趙某

被告:錢某

被告:室內裝飾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簡稱設計公司)

基本案情:1999年10月,原告趙某與被告設計公司訂立一份《聘用合同》,進入設計公司從事裝飾設計工作。2000年3月,設計公司與深圳市東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投資公司”)訂立合同一份,約定由設計公司為投資公司裝修某住宅小區樣板間一套。合同成立后,設計公司分配趙某設計樣板間。

2000年4月趙某完成了樣板間的室內設計施工圖,每一張圖紙的設計一欄均有原告的署名,審核一欄有錢某的署名。設計公司遂依據施工圖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圖的設計進行修改,一些修改是在趙某指導下進行,一些修改是在錢某指導下進行。施工圖未做設計的家具、燈飾品和裝飾物,由錢某設計、選購和配置。

樣板間完成后,設計公司對樣板間拍攝了許多照片。在2000年該省舉行的室內裝修設計大賽中,錢某和設計公司持該照片參賽獲得優勝獎。

2000年設計公司持上述效果圖片參加市家居裝飾設計作品展,獲得一等獎,獲獎證書上載明設計師為錢某。2001年2月,原告在一系列媒體上獲知該樣板間的設計者是錢某,只字未提到原告。遂以被告的上述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為由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審理: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樣板間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設計施工圖;二是實物;三是照片。樣板間設計施工圖是原告為完成設計公司的工作任務,利用設計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并由法人承擔責任的作品,著作權由法人所有。原告對施工設計圖享有署名權,設計公司依據該施工圖進行施工,形成立體實物,不屬于復制,將樣板間拍成照片,形成新的攝影作品,也不屬于復制。趙某主張其應當對本案實物樣板間享有署名權,進而要求被告更換獲獎的設計者名字、返還獎杯等,沒有直接的法律支持,不予采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52條規定,判決駁回原告趙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中的原告趙某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被告設計公司享有。

4.人身權

人身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與其人身不可分離的、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民事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具有法律上的獨立人格必須享有的民事權利。它是每一個公民、法人毫無例外的、終身享有的權利。公民的人格權包括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姓名權、自由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法人的人格權包括法人的名譽權、名稱權等。

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某種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權利。公民的身份權主要包括公民的榮譽權、配偶權、親權,在著作權中的發表權、署名權,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身份權等。法人的身份權包括法人在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以及法人的榮譽權。

四、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概念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依法應承擔的一種法律后果。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不能履行民事合同或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事責任是法律規定違法行為人對受害人承擔的責任。

2.民事責任的種類

我國《民法通則》以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為標準,將其劃分為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及侵權的民事責任兩種。

(1)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簡稱為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義務、合同附隨義務或合同法規定的義務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反合同的行為主要有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延遲履行合同等;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如果在合同中沒有明確寫明合同當事人違約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可根據合同法的要求承擔民事責任。若已寫明,則根據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所約定的內容來確認賠償責任。這種規定既有利于日后合同發生糾紛的及時解決,又充分尊重了當事人的意愿。

(2)侵權的民事責任

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非法侵犯他人財產權益與人身權益而產生的責任。

構成侵權民事責任的要件有三個:侵權損害事實、加害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3.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又稱民事責任的形式,是指民事主體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措施。根據《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礙;③消除危險;④返還財產;⑤恢復原狀;⑥修理、重作、更換;⑦賠償損失;⑧支付違約金;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⑩賠禮道歉。

這十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承擔民事責任應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及公平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我國侵權法原則上采用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無論當事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都應承擔民事責任,該歸責原則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只有法律明文規定的侵權行為才采用這一原則。

推定過錯責任原則:指在當事人必須證明自己無過錯時才能不承擔民事責任,否則,就推定其有過錯,應承擔民事責任。這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別形態,如醫生的醫療事故。

公平責任原則:指對于損害的發生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且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可若不予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又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要求雙方當事人公平承擔損失的原則。例如:甲出于好意幫助乙,在幫助的過程中,卻將物品損壞,那這時乙就負有義務幫助甲,來共同承擔損失。

案例1-6  9周歲的小軍與同學小衛在家門口踢球。小軍用力一腳將球踢向小衛,小衛沒接住,皮球飛向路口撞上正好騎車經過的李某。李某翻車倒地腿部骨折。

問:小軍是否承擔責任?

案例1-7  王某16周歲,一天,他到工藝美術公司以800元買了項鏈和戒指。她父母認為她尚未成年,沒有征得家長同意,不能進行大數額的買賣行為,要求公司退款。而王某提出她是靠做工自食其力的青年,她表示不愿意退貨。

問:王某的買賣行為是否有效?其父母要求公司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案例1-8  趙某因為出國,將家傳的一幅古畫交好友劉某保管。一年后,劉某因為手頭缺錢,將畫賣給楊某,取得價金9萬元,趙某知情后,在向楊某索畫未得的情況下,以楊、劉為被告提起訴訟,要求返還古畫。

問:趙某能否要回古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五华县| 探索| 宁德市| 靖边县| 获嘉县| 河源市| 井陉县| 南漳县| 琼海市| 剑阁县| 祁阳县| 清远市| 舒城县| 衡南县| 临西县| 乐山市| 岫岩| 安吉县| 林西县| 灌南县| 锡林郭勒盟| 长寿区| 唐山市| 彰化县| 丰县| 桂东县| 新丰县| 温泉县| 绥芬河市| 乐昌市| 和平县| 抚州市| 陆河县| 龙游县| 周口市| 阳东县| 绥宁县| 霍邱县| 敖汉旗|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