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刑法知識

一、刑法的概念及原則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以及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國家的基本法律。

我國刑法規定了三大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是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無罪不罰、罰當其罪,所以又稱之為罪刑均衡、罪刑相稱原則。這一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派生的原則,它是對罪刑擅斷、重刑主義的否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即對任何人犯罪,不論犯罪人的性別、出身、職業、地位、宗教信仰、財產狀況、貢獻大小、業績、資格等,都應追究刑事責任,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課堂閱讀

湖南第一女貪

蔣艷萍,曾任某省建工集團副總經理一職,這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女人,只用了13年時間,從倉庫保管員升到副廳級干部。短短幾年時間,貪污斂財達1000多萬元。2001年7月24日,蔣艷萍受賄、貪污、介紹賄賂、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在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蔣艷萍一審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蔣艷萍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經構成受賄罪,犯罪情節特別嚴重,且多次串供,認罪態度非常不好,應予以嚴懲,故法庭依法作出上述判決。2002年3月29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蔣艷萍案作出二審裁定,依法駁回蔣艷萍上訴,維持原判。

二、刑法的效力范圍

刑法的效力范圍,又稱刑法的適用范圍,是指刑法在什么時間、什么空間及對什么人具有效力。

1.刑法的空間效力

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和對什么人有效。

各國解決空間效力的原則主要有:屬地原則、屬人原則、普遍原則和保護原則。我國是采用屬地原則為主,屬人原則、保護原則、普遍原則為輔。

屬地原則,又稱領土原則,即以地域為標準。我國《刑法》規定: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除法律特別規定外,都適用我國刑法;在我國船舶或航空器內犯罪的,以及在我國駐外使領事館內犯罪的,也視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適用我國刑法;犯罪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生在我國領域內的,視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適用我國刑法。

屬人原則是指以犯罪人的國籍為標準,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犯罪是發生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我國《刑法》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刑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我國刑法,但按刑法規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不是絕對不追究,而是保留追究的可能性)。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我國領域外犯刑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我國刑法。

保護原則是指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準,凡侵害本國國家或國民利益的,不論犯罪在本國領域內還是領域外,也不論犯罪人是否為本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我國《刑法》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規定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適用我國刑法,但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刑罰處罰的除外。

普遍原則是指侵害國際公約、公約所保護的各國的公共利益,不論犯罪人的國籍,也不論犯罪發生的領域,都適用本國刑法。我國《刑法》規定:對于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我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將按照我國的刑法對罪犯予以懲處。

2.刑法的時間效力

刑法的時間效力指刑法的生效時間、失效時間。始于施行之時,止于廢止之時,我國刑法自1980年1月1日發生法律效力。

三、犯罪及犯罪構成

1.犯罪概述

犯罪是指違反我國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我國《刑法》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由此可見,犯罪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征。

①刑事處罰性。是指觸犯刑律。

②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指對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③應受刑罰處罰性。某一行為如果缺乏應受刑罰懲罰性,就不構成犯罪。

這三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2.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所規定的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

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

(1)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我國《刑法》根據人的年齡因素與責任能力關系,確立了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可以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是自然人具備責任能力、可以作為犯罪主體的前提條件。

刑事責任年齡是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人,所實施的任何行為,都不構成犯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除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重傷、強奸、搶劫、放火、投毒、爆炸、販賣毒品罪外,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由政府收容教養。

(2)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有的心理態度,包括犯罪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動機及犯罪目的等因素。任何犯罪的成立都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者過失,這是犯罪構成的必備條件。

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這種由犯罪故意而承擔的刑事責任,就是故意責任。

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一種心理態度。

犯罪動機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

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觀上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的希望或追求。

(3)犯罪的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侵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包含實際侵害的事實和有侵害的危險。按照犯罪行為侵犯的合法權益的范圍不同,可將犯罪客體劃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直接客體。

犯罪的一般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整體。

犯罪的同類客體是指某一類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是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如投毒罪、放火罪、破壞交通工具罪等,所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

犯罪的直接客體是指某一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體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即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某個具體部分,如走私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知識鏈接

區分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犯罪客體是一種抽象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利益。

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侵犯的具體的人或物。

例1 甲盜竊某輸電線路施工工地存放在倉庫的電線5000米,價值20萬余元。

其中犯罪對象——電線;犯罪客體——國家對公共財物的所有權。

例2 乙盜割某石化公司重要輸電線路中的500米電線,造成大面積停電,嚴重影響該公司正常生產,帶來直接間接經濟損失20余萬元。

其中犯罪對象——電線;犯罪客體——國家電力安全和生產秩序。

(4)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亦稱犯罪客觀要件,是指刑法規定的構成犯罪在客觀活動方面所必須具備的諸種要件的總稱。具體表現為危害行為、危害結果、犯罪時間、犯罪地點和方法等。

危害行為是一切犯罪都必須具備的要件,是一切犯罪構成要件的核心要件。

四、刑罰

刑罰是由刑法規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分子所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權益的最嚴厲的法律制裁方法。我國《刑法》所規定的刑罰體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構成。

1.主刑

主刑是指對犯罪分子獨立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一個罪只能適用一種主刑,不能同時適用幾種主刑。

主刑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

(1)管制

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人民群眾監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

(2)拘役

拘役是指短期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機關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監管場所執行,對受刑人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并罰時不得超過1年。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指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一種刑罰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刑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的除外。有期徒刑的刑罰幅度變化較大,從較輕犯罪到較重犯罪都可以適用。所以,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有期徒刑居于中心地位。

(4)無期徒刑

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并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在我國《刑法》中,無期徒刑是僅次于死刑的一種嚴厲的懲罰方法,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間。它主要適用那些罪行嚴重,又不必判處死刑,但需要與社會永久隔離的犯罪分子。

(5)死刑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是最嚴厲的一種刑罰,又稱“生命刑”“極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

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以及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是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2.附加刑

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它既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又可以單獨適用,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以及適用于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

(1)罰金

罰金是由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或犯罪單位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罰金判處,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罰金作為一種財產刑,是以剝奪犯罪人金錢為內容的,這是罰金與其他刑罰方法顯著區別之所在。

(2)剝奪政治權利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資格刑,根據《刑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下列四項權利: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③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④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3)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撫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于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應有的財產。

沒收財產也是一種財產刑,但它不同于罰金,是適用于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罰方法。

(4)驅逐出境

驅逐出境是指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對于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五、與交通運輸有關的罪

我國《刑法》規定的與交通運輸有關的罪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交通肇事罪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2.破壞交通設施罪

破壞軌道、隧道、橋梁、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3.破壞交通工具罪

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5.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

鐵路職工違反規章制度,致使發生鐵路運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6.劫持船只、汽車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車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7.劫持航空器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

8.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

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9.重大飛行事故罪

航空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致使發生重大飛行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飛機墜毀或者人員死亡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1-9  甲乙兩人行竊,竊得3萬元財物,經銷贓,兩人均分贓款。但甲在行竊中,瞞著乙偷偷地將一枚價值0.5萬元的戒指裝入口袋中,據為己有。后來案件被公安機關偵破,一審法院判甲有期徒刑5年,乙有期徒刑3年。甲不服,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后,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

問:同樣是盜竊,為何刑期不同?法院根據什么來確定甲乙刑期的輕重?

案例1-10  外籍人甲為某外國航運公司工作人員。該外國航運公司租用我國某遠洋運輸公司遠洋貨輪船員,甲隨貨輪工作。當貨輪行至公海區時,與我國某遠洋運輸公司乙產生矛盾,由于雙方語言障礙,致使溝通中誤解加深,甲為了泄憤,順手拿起甲板上的斧子砍向乙,致使乙身受重傷。

問:甲的行為能否適用我國刑法?

案例1-11  何某9歲喪父,與母親一起生活,后來其母與鄧某相愛,并商定在春節結婚,何某因懷念親生父親,因而對鄧某懷恨在心。一天,在其母留鄧某在家吃飯時,何某將其事先準備好的一包劇毒農藥拌入飯中,鄧某因此中毒身亡。經查,何某在作案時僅差2天年滿14周歲。

問:何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嗎?需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1-12  甲與乙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吵,后來發展到打斗起來,仗著身強力壯,甲把乙打倒在地,乙不省人事,甲揚長而去。后來丙路過,看到是仇人乙躺在地上,以為他昏過去了,見周圍沒人,又用尖刀向乙的胸口猛扎兩下。后經法醫鑒定表明,丙扎乙的刀傷是死后傷,即丙扎乙時,乙實際上已經死亡了。

問:丙是否構成犯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德令哈市| 金湖县| 古丈县| 贵溪市| 宁津县| 常熟市| 客服| 独山县| 南溪县| 蒙城县| 通江县| 郁南县| 六盘水市| 咸丰县| 张北县| 蓬莱市| 嘉祥县| 华宁县| 论坛| 南平市| 丰县| 连云港市| 西林县| 诏安县| 固镇县| 长岛县| 乌兰浩特市| 衡南县| 固始县| 云和县| 炉霍县| 柯坪县| 延吉市| 郧西县| 桓仁| 六安市| 昭觉县| 三河市| 沧州市|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