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西瓜細菌性葉斑病

(一)癥狀

西瓜細菌性葉斑病,又稱西瓜細菌性角斑病,是西瓜大棚生產前期及大田中、后期常見的病害,也是西瓜的重要病害之一。西瓜細菌性葉斑病全生育期均可發生,葉片、莖蔓和瓜果都受害。苗期染病,子葉和真葉沿葉緣呈黃褐至黑褐色壞死干枯,最后瓜苗呈褐色枯死。成株染病,葉片上初生半透明水漬狀小點,后隨病程發展擴大成淺黃色斑,邊緣有黃綠色暈環,最后病斑屮央變褐或呈灰白色破裂穿孔,濕度大時葉背溢出乳白色菌液(圖1-39)。莖蔓染病呈油潰狀黃綠色小點,逐漸變成近圓形、紅褐至暗褐色壞死斑,邊緣黃綠色油潰狀,隨病害發展病部凹陷龜裂,呈灰褐色,空氣潮濕時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膿。

1-39.jpg

圖1-39 西瓜細菌性葉斑病

(二)病原特征

該病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細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屬假單胞桿菌屬。 

(三)病害發生規律及流行特點

西瓜細菌性葉斑病病菌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原細菌靠種子遠距離傳播病害。土壤中的病菌通過灌水、風雨、氣流、昆蟲及農事操作中的人為接觸在田間傳播蔓延。病菌由氣孔、傷口、水孔侵入寄主。細菌侵入后,初在寄主細胞間隙中,后侵入到細胞內和維管束中,侵入果實的細菌則沿導管進入種子,造成種子帶菌。發病的適宜溫度18~26℃,相對濕度75%以上,濕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風雨過后病害易流行。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種植過密的地塊,病害均較重。

(四)防治方法

1.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重病田與非瓜類蔬菜輪作2年以上。

2.農業防治

(1)加強栽培管理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雨后做好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培育壯苗;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獲后結合深翻整地清潔田園,減少來年菌源。

(2)種子處理 從無病瓜上采種,并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90分鐘,清水沖洗后催芽播種,或用鏈霉·土霉素(新植霉素)3000倍液浸種30分鐘,再用清水浸4小時,撈出催芽播種。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鏈霉·土霉素(新植霉素)5000倍液、30%(丁、戊、己)二元酸銅(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47%春雷·王銅(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12%松脂酸銅(綠乳銅)乳油300~400倍液、7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銅制劑使用過多易引起藥害,一般不超過3次。噴藥需仔細周到地噴到葉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發現食葉蚜蟲,及時進行防治,切斷病菌傳播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永寿县| 洛扎县| 当雄县| 泗阳县| 封开县| 白银市| 余姚市| 柳江县| 墨竹工卡县| 高唐县| 梧州市| 长沙县| 富顺县| 潮安县| 汉源县| 雷山县| 石阡县| 特克斯县| 五河县| 仪征市| 定襄县| 岑巩县| 绍兴市| 正蓝旗| 巩留县| 都江堰市| 昂仁县| 钦州市| 呈贡县| 二连浩特市| 广元市| 伊金霍洛旗| 年辖:市辖区| 治县。| 清徐县| 深圳市| 扎囊县| 彰化市| 乾安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