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類蔬菜病蟲害現代防治技術大全
- 石明旺 劉彥文主編
- 1642字
- 2020-05-19 11:51:52
九、西瓜根結線蟲病
(一)癥狀
西瓜根結線蟲病主要發生在根部,常以側根發病較多。受害后的癥狀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被害根部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狀物,稱為根結(或根瘤),根瘤是受線蟲侵染后,致細胞變大、增生而成的。根瘤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初為白色,后變成淡褐色。根結可以相互連合成念珠狀,使一條根甚至大部分根全變成根結(圖1-38)。地上部植株輕者表現不明顯,重者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發黃,生長不良,結瓜少而小,甚至不結瓜,植株黃化,萎蔫枯死。植株易從地下拔出,剖開根結,病部組織里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埋于其中。
?
圖1-38 西瓜根結線蟲病(根結)
(二)病原特征
侵染西瓜的根結線蟲稱南方根結線蟲1號小種,屬植物寄生線蟲。病原線蟲雌雄異形。雄成蟲線狀,尾端稍圓,無色。雌成蟲為洋梨形。以成蟲、卵在根部病組織或以幼蟲在土壤中越冬。
(三)病害發生規律及流行特點
西瓜根結線蟲病以卵和2齡幼蟲在西瓜和其他寄主的土壤中越冬。幼蟲在根部吸食作物體內營養,繼續發育產卵,產生新一代幼蟲為害。帶蟲土壤、病根、流水是主要傳播媒介,農事操作和灌溉是主要傳播途徑。帶病未腐熟的有機肥和病苗是該病的初侵染源,它能在土壤中存活1~3年,連作年限越長,發病越重。土壤溫度25~30℃,持水量40%~50%,線蟲繁育快,幼蟲在土壤溫度低于10℃、高于36℃時停止活動,55℃經10分鐘死亡。地勢高燥、土壤疏松、中性砂質壤土最適宜其活動,極易爆發成災。土壤濕黏板結,不利于其活動繁殖。
(四)防治方法
根結線蟲病屬于土壤病害,傳播途徑廣,一旦土壤被其污染,就很難清除,靠單一防治措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必須根據其發病特點,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恢復土壤生態環境
恢復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根本的防治措施。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生態惡化,是土傳病害和線蟲猖獗的根本原因。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包括線蟲)。有益菌能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然而它們需依靠有機質才能生存和繁殖。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機質大幅降低,致使有益菌的生存環境惡化而減少。有害菌在缺少有機質的情況下,進入植株體內吸收作物的營養生存和繁殖。有益菌和有害菌呈此消彼長的關系。失去了有益菌的抑制,有害菌就會大量繁殖,必然危害作物生存。所以說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恢復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防治土傳病害的根本。另外,配合輪作換茬,可有效控制線蟲危害,確保西瓜高產、優質。
2.合理輪作換茬
與禾本科或蔥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有良好防治效果,實行水旱輪作的效果更好。輪作可斷絕線蟲的食物源,使其沒法生存。根據有關調查發現,發病較重的棚室,改種蔥蒜類和禾本科作物3年后,再種西瓜時就很少發病。
3.冷凍處理土壤
發病重的棚室,作物收獲后,在小雪前后灌一次透犁水,去掉棚膜,經2個月的冰凍,可有效殺滅線蟲。
4.高溫悶棚
夏季作物收獲后,把棚室清理干凈,利用高溫悶棚:每畝用50~100千克的石灰氮(氰氨化鈣)均勻撒在地面上,再每畝撒入4~6厘米長的麥秸600~1000千克,然后深翻20厘米以上,再起壟、覆膜、灌水后密封棚室。當20厘米土層溫度達到45℃后,繼續悶棚不少于7天。悶棚后揭膜翻地晾曬,利用陽光暴曬5~7天效果更佳。
5.選用無病壯苗
從外地購苗,一定要檢疫,嚴防病苗傳入,這是防止病害傳播的關鍵措施。育苗要選用無病土,使用無病肥,培育無病壯苗。
6.加強田間管理
結合整地,將表土翻至30厘米以下,可減輕線蟲危害。合理施肥澆水,增強植株抗病性能。及時清理病株殘體、田間寄主,集中焚燒或深埋,防止傳播。
7.選用生物制劑防治
過去使用的殺線蟲化學農藥,多數產品對環境污染較重,對人畜不安全,現在大多已被禁用。近年出現的阿維菌素乳油等一些綠色、環保、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防效良好。在西瓜育苗和定植前,按每平方米用1.8%阿維菌素乳油1毫升,與適量細土拌勻撒入苗床或定植溝內。田間出現發病植株時,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澆灌病株,每株灌藥液250~300毫升,間隔7~10天一次,視情況連續灌藥3~4次,可有效控制線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