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糖尿病不好好治療會怎么樣

眾所周知,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如果高血糖狀態持續存在,就相當于將血管浸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久而久之,血管的損害在劫難逃。一開始,受到侵蝕的只是較為脆弱的小血管,到了后期,較大的血管也會招架不住。這些大大小小的血管構成了人體的脈管系統,負責人體內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輸送,發揮著重要作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血管一旦受到傷害,與它們相連的臟器也會跟著遭殃。

總結起來就是:持續高血糖狀態是各種并發癥的根源。

糖尿病最常見的三大并發癥

糖尿病最常見的三大并發癥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們分別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神經病變。

視網膜是眼睛里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有許多小血管與它相連。通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是從這些小血管的輕微變化開始的。時間長了,血管壁受損,液體開始從血管滲出到周圍的視網膜組織,形成所謂的“眼底出血”。此時若不采取治療手段,瘢痕組織可能就會悄悄地在視網膜周圍形成,最終使視網膜從眼睛后方分離(視網膜剝脫),甚至可能發生永久性失明。

腎臟實質上就是微小血管的集合體。同樣道理,當這些微小血管受損后,會影響腎臟工作,最終甚至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

糖尿病對神經造成影響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傮w而言,我們認為神經損害是在血管損害的基礎上,進一步疊加代謝異常和營養障礙導致的。

這三大并發癥,大多是隨糖尿病的進展發生的。通常而言,高血糖狀態持續5年可能造成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10年以上可能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

這些并發癥,一開始發生病變時不會帶來明顯不適。在輕癥時只需要控制血糖就能防止疾病進展。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及時針對并發癥進行妥善的治療,尚能控制病情。若此時還諱疾忌醫,后果將不堪設想。

小知識欄 給你的腳多一點關愛

注意上圖中的腳,我們在旁邊標示有“壞疽”的字樣。這是傷口化膿,形成潰瘍,組織壞死的狀態。

健康人的腳受傷時,肢體上的末梢神經能夠感知疼痛,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存在不舒服的感受,你會對受傷的腳格外呵護,采取適當的治療。而糖尿病神經病變嚴重時,由于末梢神經對痛覺的感知遲鈍,這點“小傷”壓根不會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注意,傷口缺乏必要的呵護,恢復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另外,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弱,皮膚破損之后容易引起細菌繁殖,使傷口雪上加霜。別看只是一點點的小傷口,最終可能會發展為壞疽。

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從小事做起,關愛自己的足部,比如常洗腳、指甲不要剪得太深、運動時穿合腳的鞋等。

三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引起失明的重要原因

視網膜是位于眼球內層的透明薄膜,上面分布著視神經。它就像照相機里的感光底片,專門負責感光成像。這里的血管受到傷害,就會發生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很高,北京協和醫院早在20世紀80年代報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就高達63.5%。糖尿病眼部的損害和糖尿病起病時間相關,得病時間越久,眼底病變的比例越高。有統計資料揭示,糖尿病病史在10年內的,視網膜病變的比例大約在1/4,病史10~20年之間的,大約一半以上患有視網膜病變,如果患病20年以上的,這個比例高達70%。

得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糟糕的結果是失明。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經成為20~65歲勞動群體的主要致盲原因,全球每年有300萬~400萬人因此失明,其致盲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25倍。

糖尿病患者可能在眼部發生的并發癥還有導致晶狀體模糊的白內障,以及使眼壓升高、有致盲風險的青光眼,它們同樣危害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這樣進展的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非增殖期

這是視網膜病變發展的第一階段。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視網膜血管在長期高血糖的影響下,里邊流淌的血液會不通暢,容易在管壁上形成小小的瘤樣突起(毛細血管瘤)。這些毛細血管瘤破損后,就會產生點狀或小片狀的出血。這些從毛細血管滲出的血被吸收后,血管壁上仍會遺留小小的白斑。不過以上這些病理變化都很輕微,不足以對視力產生影響。

在這個階段,若能及時重視血糖的控制,并付諸行動,有希望阻止視網膜病變的進一步惡化。

增殖前期

如果非增殖期的糖尿病患者再不注意血糖的控制,病變會進入增殖前期。在這個階段,血管瘤出血的面積和殘留白斑的面積都要比非增殖期大,??梢栽谘鄣讬z查時發現棉絮狀出血和白斑形成,對視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這個階段的治療就不能光靠血糖的控制了。眼科醫生通常會采用一種稱為激光凝固法的治療方式,使用激光束來修復滲漏的視網膜血管。

增殖期

增殖前期的病變進一步惡化,便進入了增殖期。在這個階段,視網膜毛細血管中的血流進一步受阻,影響視網膜細胞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提供。視網膜細胞為了獲取足夠的氧氣和營養,會促使機體在視網膜和玻璃體之間,以及玻璃體中產生眾多的新生小血管。這些新生血管不同于那些“原配”血管,通常又細又脆,血管壁極易受損。一旦發生破裂,就會引起大量出血(玻璃體出血),甚至可能誘發視網膜剝脫。增殖期的病變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甚至失明。

定期檢查是關鍵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時,沒有任何主觀不適。因此,為了及時發現該病,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已經患有該并發癥的患者,為了預防疾病進展,也應該進行定期檢查。

通常,即使沒有視網膜損害,糖尿病患者每年也應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對于非增殖期的患者,應該3~4個月隨診一次,增殖前期的患者應該把復查時間進一步縮短到1~2個月。

三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腎病

同時損害左右兩側腎臟

腎臟是人體內清潔血液的“排污工廠”。當血液流過腎臟時,血液中的廢物、多余的鹽分和水分將形成尿排出體外。腎臟1分鐘可以過濾大約1升的血液。腎臟之所以如此強大,全憑“工廠”里無數勤勞的“工人”——腎小球。腎小球實際上就是由許許多多的毛細血管組成的球狀組織。

糖尿病對血管的損害可謂是“無微不至”,由血管組成的腎小球自然也逃脫不了它的“魔爪”。在高血糖的長期“腐蝕”下,腎小球的“容貌”會悄然發生改變,它之前擁有的強大功能也會慢慢耗竭,它控制不住蛋白的漏出,又不能把血液中的毒素排干凈,導致“腎功能不全”。隨著病情進展,將會發展成為尿毒癥。這就是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歷程。

人體內有兩個腎臟,左右各一。當腎臟受損傷或罹患腫瘤時,往往只發生于一側腎臟。而高血糖對兩個腎臟的影響是均等的。因此,發生糖尿病腎病時,左右兩側的腎臟會同時遭殃。

在美國,糖尿病是導致腎臟損害最常見的疾病,糖尿病腎病是尿毒癥的首要原因,其比例高達38%。在日本,糖尿病腎病是透析的重要原因,約占透析患者的30%。在我國,糖尿病腎病正在成為腎臟病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糖尿病發病率快速增長,可以預見糖尿病腎病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增加。

糖尿病腎病是這樣進展的

血糖控制不理想時,血管內灌滿了“糖水”,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風險就大大增加。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同時伴發高血壓,高血壓本身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隨著糖尿病腎病的病情進展,腎功能也會越來越差,而腎功能的下降又會反過來助長高血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糖尿病腎病的病情進展我們歸納在表1-3中。

表1-3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

處于第1~3期的患者,通常不會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尿液檢查往往也只是發現少量的白蛋白,腎臟功能也基本上沒有損害,不會因為腎臟的問題影響平日的工作。當進入第4期(顯性糖尿病腎病期),每天都有大量的蛋白從尿中持續漏出,血中的白蛋白下降,時間久了,腎臟功能會受到損害,患者會營養缺乏,出現浮腫,感到體力大不如前。第5期的患者往往會伴隨嚴重的高血壓、低白蛋白血癥、全身水腫,甚至出現尿毒癥,需要透析維持生命。

糖尿病腎病發生后,3期以前的患者,經過妥善治療尚有希望逆轉病情,而第4期、第5期的患者已經為時已晚。因此,一旦尿檢中出現微量白蛋白,一定要接受必要的治療。

當然,進入顯性糖尿病腎病期的患者也不要因此灰心嘆氣,認為自己病入膏肓,一切為時已晚。要知道,從進入這一期到病情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進一步發展到終末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糖尿病尚不至于使腎功能一下子壞到極點,如果能重視糖尿病和腎臟病的病情,注重血糖的控制,定期到內分泌科和腎內科隨診,雖然很難逆轉腎臟衰竭的結局,但能夠延緩病情的發展。

三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神經病變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持續,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不僅損害那些給神經細胞輸送營養的血管,過剩的葡萄糖還會轉化為山梨糖醇儲存在神經細胞中,影響神經的正常傳導功能,從而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這就是有關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的假說之一。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眾多并發癥中最容易被患者感知的,也是在疾病發展中較早出現的。詳細說來,它可以進一步分為末梢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和運動神經病變。

末梢神經病變

四肢的末端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神經末梢,它們接受來自大腦司令部的命令,能感知溫度、疼痛和觸覺等感覺。

一開始,末梢神經受損害后,上述感覺可能會變得過于敏感或遲鈍。在受到外界刺激時,肢端還可能出現酸、脹、麻木,甚至針刺樣疼痛的感覺,還有患者在睡夢中會出現小腿抽筋。末梢神經損害逐漸嚴重之后,神經的感覺會逐漸變得遲鈍,不少患者會覺得自己腳上裹著雙襪子一樣,這個在醫學上叫做“襪套征”。

患有末梢神經病變的患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對痛覺的遲鈍,要特別留意小傷口的發生,一旦發現皮膚的小傷口,需要細致護理,觀察傷口的變化,警惕由小傷口發展到壞疽。

自主神經病變

自主神經分布于消化器官、心臟、泌尿器官等,能自行調節這些臟器的活動。它們不受我們意識的控制,所以被稱為自主神經。自主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它們支配的臟器活動就會受影響,使受累臟器功能低下。

比如說,腹瀉和便秘交替、心律失常、排尿困難、勃起障礙等都是自主神經病變的典型表現。

自主神經病變與末梢神經病變相比,起病時相對隱匿,不易被察覺。

小知識欄 得了糖尿病就會發生勃起障礙?

勃起障礙是自主神經病變帶來的一種難言之隱。由于自主神經受損,大腦中的性欲難以發送到性器官,引起勃起困難。當然,引起勃起障礙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心理因素等。

不少人有這樣的誤解,或者聽說過這樣的誤傳,認為得了糖尿病,遲早會發生勃起障礙。這更增加了男性患者的心理負擔。事實上,盡管糖尿病導致自主神經病變的現象較為普遍,但勃起困難的發病率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就算發生了,經過積極控制血糖,有些患者又可以“雄風再起”。如果自主神經病變嚴重的話,可以采用萬艾可等治療勃起障礙的藥物。

運動神經病變

糖尿病可以影響全身各處的神經,運動神經也可能受累。運動神經接受大腦命令,控制相連肌肉的活動。它們充當的角色是大腦的傳話員、肌肉的直接指揮官。相比末梢神經和自主神經,運動神經受糖尿病的影響相對較少。

運動神經受損的后果不僅僅是不能靈活控制肌肉活動,久而久之,所支配的肌肉力量會下降,肌肉會萎縮。如果面神經或眼神經受到傷害,還會影響面貌,造成嘴角歪斜和眼瞼下垂等畸形。

主要的神經損害和癥狀

出汗異常:不熱的時候,局部皮膚不停冒汗,而熱的時候反而不容易出汗。

體位性低血壓:從坐位突然站立時,大腦司令部不能很好地調節血壓,導致黑蒙、發暈。

胃腸道不適:消化能力下降,反酸、噯氣和食欲不振。

排尿不適:有些患者膀胱中儲滿了尿液卻不能感知尿意,有些患者卻排完了尿又覺得有尿意。

勃起障礙:詳見上面的小知識欄。

手足麻木和疼痛:患者常有四肢肢端麻木感,并常有指尖冰冷的感覺,有些患者會感到疼痛。

小腿抽筋:部分患者反復發生小腿抽筋,并且常在睡眠中發生,在運動中反倒不常發生。

小知識欄 得了糖尿病神經病變并非人人都會有不舒服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以引起多種癥狀,患者可以感知種種不適。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并不會感覺出自己身體的變化。因此,到醫院檢查時,醫生除了聽患者講自己的故事以外,還會做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

在醫院里,我們經常會看到醫生拿著一個小錘子敲打患者的膝蓋,引發小腿向前踢的動作。這便是“膝跳反射”。若是用小錘子敲打患者的足跟,便可以看到“跟腱反射”。這兩種檢查都是用來初步判斷有無末梢神經損害的重要檢查。

此外,判斷有無神經損害,還有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觸覺、溫覺、痛覺、震動覺等形形色色的檢查。為了檢查自主神經,還有更為專業的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膀胱功能等檢查。醫生會根據病情為您量體裁衣。

面神經麻痹: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經發生麻痹,患者不能很好地品嘗美味。有些患者可出現口角歪斜等現象。

眼神經麻痹:眼神經支配眼部的運動,患病后會出現復視、眼瞼下垂等現象。

催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代謝綜合征”

內臟脂肪的堆積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

肥胖者,尤其是內臟脂肪堆積的人需要注意動脈粥樣硬化。脂肪細胞可以分泌一種物質,叫“脂聯素”,可用來活化胰島素,它可以保護我們的血管壁,使其光潔平整。如果內臟脂肪堆積的話,血液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量就會增加,使脂肪細胞分泌脂聯素的量減少。最終的結果是,在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的聯手進攻下,誘發了動脈粥樣硬化。

另一方面,儲存于內臟的過剩脂肪會分泌一種叫血管緊張素原的物質,引起血管收縮,進一步誘發高血壓的發生。高血壓又會反過來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可不要小瞧動脈粥樣硬化的“實力”,它是許多疾病的幕后黑手,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腦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即使癥狀輕,也不能掉以輕心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它們“狼狽為奸”,更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我們把這幾種狀態共存的情況稱為“代謝綜合征”。

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以上4種發病因素中的任意兩者聯合,引起冠心病的危險性是健康人的6倍。若合并3~4種發病因素,危險性可高達健康人的36倍。從這個驚人的數據可以看出,代謝綜合征的危害性絕對不容小覷。

有些人覺得肥胖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于是置之不理,同時還覺得自己的糖尿病尚處于早期,于是等閑視之。殊不知,自己的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在“暗度陳倉”了。勸君莫等閑,小病熬成大病,空悲切。

這些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多是在貪食、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基礎上產生的。為了避免可怕的代謝綜合征,請您一定要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腹圍可以反映內臟脂肪狀態

肥肉長在哪里可是大有差別的。根據其部位不同,肥胖分為“皮下脂肪型”和“內臟脂肪型”兩種。與代謝綜合征相關的是內臟脂肪型肥胖。通過測量腹圍可以初步估算內臟脂肪的蓄積程度,測量時注意選擇平臍的水平測量。

小知識欄 皮下脂肪型肥胖和內臟脂肪型肥胖

雖然同為“脂肪”,但因為所附著的地方不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在皮膚內側真皮下方囤積的“皮下脂肪型”;另一類是囤積在胃、肝臟、腸等內臟周圍的“內臟脂肪型”。單純的皮下脂肪多了,并不一定會引起什么大病。而內臟脂肪型肥胖和不良生活習慣(貪食、運動不足)相關,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幫兇。

要區分皮下脂肪型和內臟脂肪型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用手捏捏肚子上的皮膚,如果可以輕易感覺到厚度,就是皮下脂肪型肥胖。如果感覺不出什么厚度,但是小肚子比較突出,那就很可能是內臟脂肪型肥胖。

如果您是內臟脂肪型肥胖,那可要注意了,為了遠離代謝綜合征,請開始下手杜絕不良生活習慣。

通過這樣的測量,腹圍在85厘米以上的男性和腹圍在80厘米以上的女性需要引起注意了!您需要進一步檢查空腹血糖值、血脂和血壓,判斷自己是否已踏入代謝綜合征的雷池。

我們也注意到,一部分患者看起來并不胖,但實際上內臟卻有很多的脂肪堆積。這時,就需要更專業、準確的方法來測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陈巴尔虎旗| 法库县| 基隆市| 明光市| 南阳市| 丰原市| 西宁市| 上犹县| 如东县| 达日县| 龙川县| 泰州市| 昌都县| 隆回县| 杭州市| 黎平县| 澳门| 项城市| 临颍县| 东莞市| 博兴县| 南木林县| 昌宁县| 大余县| 汤原县| 内黄县| 井陉县| 渭南市| 扶余县| 贵德县| 万盛区| 海安县| 芒康县| 扶沟县| 绥化市| 东莞市| 栾城县| 漳浦县| 张掖市|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