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
- 蔣發俊
- 1074字
- 2020-05-07 11:50:12
七、
魚苗患上小瓜蟲病,難道不用殺蟲劑嗎?
有時下到漁區基層或給漁民培訓的場合,我都主張不要施用殺蟲劑,往往被反問最多的是:魚苗患上小瓜蟲病,魚苗大量死亡,不施用殺蟲劑,你說怎么辦?
魚類患上小瓜蟲病,往往引起大量死亡,有時全軍覆沒,所以小瓜蟲病被稱為魚類寄生蟲病中的“絕癥”。特別是魚苗階段,如果患上小瓜蟲病,對于養殖戶來說,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近幾年來,魚價格一直不錯,相對于別的養殖品種,養殖利潤比較豐厚,養殖戶熱情高,養殖面積不斷擴大。但
魚苗成活率實在太低,大部分因為患上了小瓜蟲病而死亡。苗種培育階段的養殖戶對小瓜蟲病甚至到了“談到小瓜蟲而色變”的程度。
下面討論兩個問題:
一是魚苗是怎么感染小瓜蟲的?二是全池潑灑殺蟲劑能有效治療小瓜蟲病嗎?
魚是偏肉食性的魚類,魚苗階段必須具有豐富的鮮活餌料,這是任何高質量的人工飼料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缺乏鮮活餌料,魚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將會大大下降。池塘中的浮游動物是天然的非常優良的鮮活餌料,所以魚苗放養前需做好浮游生物培育工作,做好“肥水”,輪蟲出現的高峰期即是
魚苗下塘的好時機。
小瓜蟲營分裂繁殖,分裂的纖毛幼體在水中自由生活。小瓜蟲的纖毛幼體在水中被浮游動物所攝食,即浮游動物是小瓜蟲(滋養體、掠食體)的“天敵”,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動物,就能有效控制小瓜蟲,而且經濟、環保,這是任何殺蟲劑所不能比的。另外,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動物,魚苗能夠攝食充足的鮮活餌料,其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增強,小瓜蟲將難以寄生。
那么魚苗是怎么患上小瓜蟲病的?
黃河灘的漁區,筆者了解的魚苗養殖戶苗種培育是這樣的:一是魚苗下塘前,從不做浮游生物的培育,不能“肥水”,魚苗“清水”下塘。他們的理由是不能肥水,肥水會使魚苗得上“氣泡病”,會造成魚苗大量死亡,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強小瓜蟲病的“預防”工作。魚苗下塘后3天左右,開始第一次全池潑灑預防小瓜蟲的殺蟲劑,隔5~7天后施用第二遍,并依次做好施用第三遍的準備工作。
一般施用第二遍殺蟲劑時,魚苗鰓上或體表小瓜蟲就出現了,出現死魚。當鏡檢看到小瓜蟲時,養殖戶或加大殺蟲劑施用劑量,或變換殺蟲劑,或2~3種藥物放在一起施用……魚苗大量死亡不可避免,甚至全部死光。
分析原因,是他們的飼養方式和采取的預防措施助長了小瓜蟲病,他們沒有提供給魚苗豐富的鮮活餌料,而且接二連三施用殺蟲劑殺滅池塘中天然的優良的鮮活餌料——浮游動物,導致
魚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下降,使小瓜蟲感染成為可能;接二連三施用殺蟲劑殺滅池塘中浮游動物,殺滅了小瓜蟲(滋養體、掠食體)的“天敵”,助長了小瓜蟲病的暴發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