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淀粉在烹飪中的作用
(一)烹飪中常用的淀粉種類及特點
1.菱角粉
呈粉末狀,色潔白,細膩光滑,黏性大,但吸水性差,產量少,是淀粉中最好的一種。
2.綠豆粉
色潔白,細膩,含直鏈淀粉較多,約60%以上,粒徑15~20μm,黏度高,穩定性和透明度高,糊絲較長,凝膠強度大,宜作粉絲、粉皮、涼粉等。
3.豌豆粉
色白,細膩,黏度高,脹性大,是淀粉中的上品。
4.馬鈴薯粉
顆粒較大,糊化溫度較低,一般為59~67℃,糊化速度快,糊化后很快達到最高黏度,黏性較大,糊絲長,透明度好,但黏性穩定性差,脹性一般。適宜上漿、掛糊用,為淀粉中上品。
5.玉米淀粉
平均粒徑15μm,含直鏈淀粉約25%,糊化溫度較高,為64~72℃,糊化速度慢,黏度較高,糊絲短,透明度差。
6.甘薯粉
色灰暗,粒徑25~40μm,直鏈淀粉約19%。糊化溫度高達70~96℃,黏度高,但不穩定,凝膠強度很低,為淀粉中的下品。
7.木薯粉
主要生產在南方。特點是細膩、雪白,黏度好,脹性大,雜質少。木薯含有氫氰酸,不宜生食,必須用水久泡,并煮熟解除毒性后才能食用。品質鑒定:色白、有光澤、吸水性強、脹性大、黏性好、無沉淀物、不易吐水、口感好,能長時間保持菜肴的形態者為佳。
(二)烹飪中富含淀粉的原輔料
1.粟粉
粟粉又叫玉米淀粉、粟米淀粉、生粉,是從玉米粒中提取出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在內的淀粉(很多其他類谷物也可以提煉出淀粉)在烹飪中是作為稠化劑使用的,用來幫助材料質地軟滑以及湯汁勾芡之用。而在糕點制作過程中,在調制糕點面糊時,有時需要在面粉中摻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膠作用,在做派餡時也會用到,如克林姆醬。另外,玉米淀粉按比例與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軟口感。
2.粘米粉
粘米粉又叫在來米粉(臺灣叫法),是制作許多中式小吃如肉圓、蘿卜糕、碗粿的主要材料。
3.糯米粉
有的地方也把它叫作元宵粉,因為常用它來做湯圓(元宵)。糯米粉的黏度較粘米粉高。一般市售的糯米粉,如非特別注明,都是生糯米粉。
4.糕仔粉
它是將米粉炒熟,再磨成粉,是米白色粉狀的。
5.澄粉
澄粉又稱澄面、汀粉、小麥淀粉,可用來制作各種點心如蝦餃、粉果、腸粉等。
澄粉是用面粉加工洗去面筋,再經過沉淀,濾干水分,再把沉淀的粉曬干后研細的粉料。其特征為色潔白、面細滑,做出的面點半透明而脆、爽,蒸制品入口爽滑,炸制品脆。
6.鷹粟粉
鷹粟粉其實是從優良品種的白玉米中提取出來的純淀粉,比市面上一般淀粉更幼滑及潔白。可用于制作中西點心,也可制成芡汁,用于湯羹、燉肉的烹調以及肉汁、醬汁的調配,還可用于腌制食物中,使之具有更完美的色、香、味、形。
7.吉士粉
吉士粉是一種香料粉,呈粉末狀,淺黃色或淺橙黃色,具有濃郁的奶香味和果香味,系由疏松劑、穩定劑、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奶粉、淀粉和填充劑組合而成。吉士粉原在西餐中主要用于制作糕點和布丁,后來通過香港廚師引進,才用于中式烹調。吉士粉易溶化,適用于軟、香、滑的冷熱甜點(如蛋糕、蛋卷、面包、蛋撻等)之中,主要取其特殊的香氣和味道,是一種較理想的食品香料粉。
吉士粉具有四大優點:一是增香,能使制品產生濃郁的奶香味和果香味;二是增色,在糊漿中加入吉士粉能產生鮮黃色;三是增松脆并能使制品定形,在膨松類的糊漿中加入吉士粉,經炸制后制品松脆而不軟癟,形態美觀;四是增強黏滑性,在一些菜肴勾芡時加入吉士粉,能產生黏滑性,具有良好的勾芡效果且芡汁透明度好。
但在使用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不當反而有缺點。例如,在制作需要保持原料本味的酥炸菜肴時,若脆漿糊中加入大量的吉士粉,雖然可以增加菜肴的色澤和松脆感,但奶香味和果香味卻會掩蓋原料的本味,使菜肴失去特色。另外,在魚肉、蝦肉、蟹肉碼味上漿時加入吉士粉,成菜后肯定失去魚肉、蝦肉、蟹肉的原味。
(三)淀粉在烹飪中的作用
1.上漿和掛糊
為了使原料在烹飪過程中減少營養損失,保持水分和鮮味,并使原料不改變形狀,需要在使用烹調技法前對原料進行上漿或掛糊處理。上漿是把淀粉、雞蛋及一些調味品依次直接放入原料中進行攪拌,無需事先制漿;掛糊則先用淀粉、雞蛋、水、油和發酵粉等制成糊,再把烹飪原料放到里邊拖過。漿較稀,適用于炒、爆;糊較稠,多用于炸、熘。
糊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八種。
(1)水粉糊 用淀粉和水調和而成,一般比例是淀粉50g,水100g,糊的稀稠以能掛上原料為宜。掛這種糊經過油炸,具有色澤金黃、酥脆而香的特點。適用于焦熘肉片、干炸黃魚和糖醋里脊等菜肴。
(2)蛋清糊 用雞蛋清、淀粉、鹽和水調制而成。一般比例是1個蛋清用10g淀粉,以糊均勻掛附在原料上不下流為好,適用于軟炸魚條等菜肴。
(3)蛋泡糊 俗稱高麗糊、雪衣糊,它是把雞蛋清順一個方向抽打成泡沫狀后,再摻入少許干淀粉調和而成,一般比例是1個蛋清加15g淀粉。掛這種糊的菜肴,經炸制后白如霜雪,漲發飽滿而松軟,適用于雪衣大蝦、炸羊尾等菜肴。
(4)酥炸糊 用面粉、豬油、鹽和水調制而成。一般比例是面粉100g、豬油50g、水25g、鹽少許輕輕攪拌,待面糊起酥后才可使用,適用于炸脂蓋、酥炸胗肝等菜肴。
(5)發粉糊 俗稱酥糊,是將面粉摻入發酵粉或蘇打粉,加水調成糊狀,一般比例是面粉100g、水100g、發酵粉20g。適用于酥炸鮮蘑、炸茄夾等。
(6)干粉糊 就是先用網油或油皮將入了味的原料包卷成卷或塔形,利用其表面的水分蘸一些干淀粉即可炸制。使用這種糊炸制的菜肴表皮酥松發脆,適用的菜肴有網油蝦塔、炸三絲油皮卷等。
(7)拖蛋糊 將用調料腌漬好的原料拍上干面粉,再均勻地在雞蛋液里拖一下,直接下鍋煎至成熟,常見的菜肴有生煎鱖魚、鍋塌豆腐等。
(8)面包渣糊 就是原料先掛拖蛋糊,再在外面滾一層面包渣按實,下油鍋炸制即可。用此糊炸制的菜肴,面包渣香脆可口,而主料細嫩,較有名的菜肴有面包豬排、珍珠蝦排等。
2.芡汁
所謂芡,就是用水把淀粉澥開之后的白色粉漿,即水淀粉。所謂汁,泛指原料本身溢出的水分和烹調中加入的液體調味品及湯。芡汁,就是把水淀粉和調味品兌在一起。勾芡,則是根據烹調要求將芡汁澆淋在菜肴上的一種技法。在運用炒、爆、熘等烹調方法時,由于原料受熱時間短暫,各種液體調味品和湯難于滲透主料,一經勾芡,湯汁裹附在主料上,為菜肴增加了美味。用燒、燜、扒、燴等方法時間雖長,要使湯汁和原料交融在一起,也需要勾芡,食之才味佳。勾芡還可以使色澤鮮艷的湯汁掛附在主料上。
芡汁主要分為四種。
(1)抱汁芡 要求芡汁能裹住原料表面,菜肴吃完后盤底只見油質不見汁液,用于湯汁較少的炒、爆一類的菜肴,如宮保雞丁、爆雙脆等。
(2)流芡 要求芡汁的濃度能使湯汁和原料融合在一起,使菜肴食之柔軟滑嫩,用于湯汁較多的燒、燴類菜肴,如黃魚羹、燴什錦等。
(3)琉璃芡 要求使鹵汁一部分粘在菜肴表面,另一部分在菜盆中呈琉璃狀態,因光潔透明而得名,如雞油菜芯、白汁鱖魚等。
(4)米湯芡 又名奶湯芡,要求芡汁稀而透明,用于湯汁較多的菜肴。
3.勾芡
勾芡的方法有三種,一般分為拌、淋、澆。有在菜肴將熟時勾芡的,也有在菜肴裝盤后勾芡的。
(1)拌 一種是在原料接近成熟時將兌好的“碗芡”倒入鍋里,快速拌炒原料,使芡汁裹附在原料上。另一種是把炸好的原料撈出,鍋內留少量油底,下入兌好的芡汁,推炒至鹵汁黏稠時,再下入炸好的原料拌炒,使芡汁裹附在原料上。
(2)淋 也叫跑馬芡,即原料將熟時,左手持鍋(勺)搖晃,右手拿手勺將芡汁緩緩淋入鍋(勺)內,待湯汁變濃時即成。
(3)澆 將已熟的原料盛入盤內,另起鍋勾芡,將芡汁澆在菜上即成。
復習思考題
1.解釋下列名詞:手性碳原子、糖類、焦糖化、美拉德反應、甲殼低聚糖、環狀低聚糖、單糖、低聚糖、均多糖、雜多糖、淀粉老化、淀粉糊化、變性淀粉
2.試述糖的種類及其在烹飪中的應用。
3.單糖的結構有哪幾種構型?如何確定一個單糖的構型?
4.什么叫糖苷?如何確定一個糖苷鍵的類型?
5.烹飪中如何抑制美拉德反應和利用美拉德反應?
6.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包括哪些?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活性有哪些?舉例說明。
7.什么是乳糖酶缺乏癥?如何克服?
8.HM和LM果膠的凝膠機理及用途?卡拉膠形成凝膠的機理及其用途?
9.影響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試指出烹飪中利用糊化的例子。
10.影響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談談防止淀粉老化的措施。試指出烹飪中利用老化的例子。
11.試述膳食纖維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
12.單糖和低聚糖有哪些物理性質?試從糖的結構說明為何糖具有吸濕性?
13.為什么杏仁、木薯必須充分煮熟后再充分洗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