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企業生產管理優化
- 陶濤
- 1138字
- 2020-04-30 17:23:41
1.2.4 家具企業生產優化研究現狀及水平
1.2.4.1 企業生產優化總體現狀及水平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向蘇聯學習生產優化理論與方法,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涌現出一批創新的生產管理方法,如“木工簡易計算法”“郝建秀工作法”“兩參一改三結合”等。20世紀70年代,徐連倉在清河毛紡廠開始應用工效學等。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地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并且逐漸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與方法逐漸傳入我國,我國企業也開始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生產優化方法和理念,逐步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國內一些發展勢頭較好的企業都很好地引進和利用了先進的生產管控理論與方法。
長安汽車公司和徐州裝載機廠先后導入了CIMS系統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TCL通過建立ERP系統,全面整合了從開發、生產到營銷的業務流程,實現了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高效運轉,使TCL憑借速度優勢,在短短幾年之內,在家電、電話、手機、網絡產品、電腦等領域建立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取得了巨大發展。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則在建立精益生產系統方面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非常好得經濟效益。聯想、海爾等企業也將先進的生產優化理念與自身的生產實際相結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企業正在不斷地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并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去。但總體而言,我國企業的生產優化持續改善水平還普遍較低,比如基礎的現場管理、基礎的工業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水平和意識都還比較低。
1.2.4.2 家具企業生產優化研究現狀及水平
我國家具業屬于傳統行業,在技術含量、工業化程度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總體水平較低,同時由于家具生產有其自身的專業特點,既懂家具設計與制造、又懂生產管控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較難尋覓。金融危機前,家具市場需求旺盛,勞動力成本較低,即使是粗放的經營管理,企業的利潤空間仍然非常可觀:板式家具毛利潤在30%以上,實木及高附加值家具毛利潤在40%以上。外表繁榮掩蓋了內在矛盾,造成了企業不思進取的心態,所以家具生產研究進展較其他行業要遲緩許多。在當前后金融危機時代,家具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危機,企業加快了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的步伐,也加強了對企業生產問題的研究。
由于我國家具企業生產存在著工業化水平參差不齊,手工勞動、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并存,多品種、小批量和單件生產方式并存,人員觀念落后和文化素質較低等問題,我國家具生產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從研究的方向來看,大多集中在產品標準化、生產系統信息化建設、小批量生產方式探討等方面,未見有家具學界和企業界對MTO型家具生產進行過任何系統深入的研究。大多數研究家具生產優化問題的形式仍然停留在定性的理論分析,片面強調工時定額及生產效率作用等,停留在傳統思維的層面上,至今還未見采用先進理論深入家具生產實踐,科學制定家具生產優化的方向、策略與具體措施的成果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