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化驗室管理的發展

化驗室是實驗室的一種特殊形式。在生產性企業里建立的企業化驗室是企業組織的一部分,是根據企業的生產目標、生產控制要求和產品質量檢驗的需要,配置相應的測試裝置、配套設施及實驗器材,由專業化驗人員通過特定的科學實驗進行企業生產檢驗的場所。

企業化驗室是企業內部的一個由人、財、物構成的,為企業目標服務的特殊組織。從管理的基本概念出發,不能設想一個沒有管理的化驗室會對企業的生產發揮什么作用。

“非產業部門”如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商業部門或其他與質量檢驗有關的單位設立的化驗室,盡管具體目標與產業部門的化驗室有所區別,但其內部組織結構、工作內容及工作方法等具體業務并無顯著差異,同樣需要進行管理。而且也適用“化驗室管理”的一般方法。

化驗室既然是實驗室的一種形式,當然也必須置于符合實驗室活動規律的有效的管理之下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而且,由于科學實驗的復雜性以及化驗室在企業內部與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化驗室的管理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高度的科學性。

隨著實驗室事業的高速發展,化驗室也隨之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化驗室的管理也在奮起直追,并已經取得可喜的進展。由于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驗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校準和檢測(包含各種不同類型的檢測活動)實驗室能力為核心的實驗室的“認可”活動,正一浪接一浪地向前發展,從1947年澳大利亞成立了第一個國家實驗室綜合認可體系(NATA)之后,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法國、越南、新加坡、芬蘭、韓國、美國等不同的國家,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認可體系,從事校準和檢測實驗室的能力認可工作。以分析化驗為核心任務的化驗室,當然也成為受到促進和認可的對象。

隨著世界各國的實驗室認可機構的成立和認可活動的發展,世界性的實驗室認可機構也隨之產生:

1977年由歐洲和澳大利亞一些實驗室認可組織和致力于認可活動的技術專家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了第一次國際實驗室認可大會,成立了“非官方”“非正式”的“國際實驗室認可大會”(ILAC),其后經過澳大利亞、歐洲和亞太地區、美洲、南部非洲等區域認可組織之間的反復磋商,“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英文縮寫仍然是ILAC)于1996年正式成立。

1978年由“國際實驗室認可大會”(ILAC)提出的第一個用于實驗室認可的國際標準“ISO/IEC導則25:1978《實驗室技術能力評審指南》”誕生,經過20年時間的三次修訂,1999年正式轉化為“ISO/IEC 17025:199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國際標準。從此,全球的“實驗室認可”工作有了統一標準,實驗室管理逐步走向“標準化”。

在“ISO/IEC導則25”誕生后,與實驗室認可有關的國際性文件如“ISO/IEC導則38”“ISO/IEC導則43”“ISO/IEC導則54”“ISO/IEC導則55”和“ISO/IEC導則58”等也陸續出臺,把實驗室管理推向更高的高度。

中國的實驗室認可工作啟動比較晚,1986年原國家標準局依據“ISO/IEC導則25:1978”開展對檢測實驗室的評價工作,1994年原國家技術監督局依據ISO/IEC導則58成立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隨即把“ISO/IEC17025:199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國際標準翻譯編撰為“CNAL 201—99《實驗室認可準則》(1999)”,并開展中國實驗室認可活動。

2000年11月2日,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被“ILAC”接納成為“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正式成員。2006年,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和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合并,并整合成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CNAL/AC 01: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也隨之更名為“CNAS-CL 01:2006《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ISO/IEC 17025:2005)”。目前,我國執行的最新版本是“CNAS-CL 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ISO/IEC 17025:2017)”。

化驗室作為“實驗室”中的一員,其“組織與管理”工作自然也受到《認可準則》的約束、推動和惠及,加強化驗室管理不再無足輕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紫云| 云南省| 蓝田县| 溆浦县| 手游| 当阳市| 安平县| 博罗县| 安平县| 兴城市| 宝丰县| 沾益县| 镇原县| 伊通| 曲阳县| 微山县| 合水县| 永年县| 安阳市| 蕲春县| 南澳县| 西平县| 东港市| 建瓯市| 宁都县| 巩义市| 乌拉特中旗| 福安市| 扬州市| 亚东县| 毕节市| 亳州市| 米脂县| 读书| 民勤县| 广东省| 长葛市| 凌云县| 沂南县|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