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張丁華 王艷豐編著
- 7字
- 2020-04-30 17:11:41
第一章 投資準備
一、我國養鵝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我國是水禽生產大國,水禽產量占世界的60%以上,其中鵝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養鵝業每年為社會提供鵝肉、羽毛(絨),在國際上占有優勢地位,已成為我國出口創匯和農民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之一。
1.鵝品種資源豐富
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鵝優良遺傳資源,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中的鵝遺傳資源有31個,其中鵝地方品種26個,培育品種1個。為有效保護鵝品種資源,目前我國已建成10個國家級地方鵝品種遺傳資源保種場和1個國家級鵝品種資源基因庫—國家水禽品種資源基因庫(江蘇),四川白鵝、伊犁鵝、獅頭鵝、皖西白鵝、豁眼鵝、太湖鵝、興國灰鵝、烏鬃鵝、浙東白鵝、鋼鵝和溆浦鵝11個地方品種被列入國家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近年來,我國又從國外引進許多優良品種,如朗德鵝、萊茵鵝、霍爾多巴吉鵝、羅曼鵝等,它們已經成為我國鵝品種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現代養鵝業起著積極作用。
2.飼養范圍廣,生產規模大
近年來,我國鵝的出欄量呈穩步增長的趨勢,2015年我國鵝年存欄3.52億只,年出欄量為7.14億只,鵝肉產量163.35萬噸,均占全球總量的90%。除西藏、青海、甘肅外,我國其他各省市均有數量不等的規模養鵝分布。據統計,四川、江蘇、吉林、廣東、黑龍江、遼寧、安徽、江西、山東、湖南、河南、廣西和內蒙古13個省和自治區,出欄鵝占全國總出欄量的90%以上。
3.產銷格局不平衡
我國養鵝業的產銷格局可以分為四種情況:一是產銷兩旺,二是供不應求,三是基本平衡,四是北養南銷。產銷兩旺的地區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四川、重慶、湖南、廣西為代表,供不應求的地區有廣東、湖北、江西、新疆、西藏、上海、北京、天津、海南、香港、澳門,云南、貴州、青海、臺灣地區屬產銷基本平衡,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河北、山西、寧夏地區則屬于北養南銷。
4.對鵝營養需要的研究不斷深入
在鵝的營養與飼料研究方面,我國積累了大量科學數據。更重要的是,許多企業在高校、科研院所人員的指導下,生產鵝的配合飼料,促進了肉鵝產業的健康發展。2002年以后,隨著養鵝業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傳統養鵝方式逐步開始轉變,鵝專用配合飼料生產供應逐漸增多,有20%左右的養鵝戶開始試喂配合飼料,目前300~500只規模的養鵝戶有90%以上飼喂配合飼料。目前,雖然我國尚未制訂鵝的飼養標準,但為滿足養鵝業迅猛發展的需要,各地都陸續研制出不同水平的雛鵝、肉仔鵝、種鵝繁殖期需要的配合飼料,其中預混料更為普遍。此外,種草養鵝和青貯玉米秸稈喂鵝,正在大力普及推廣。農作物秸稈如玉米秸稈、花生秧、豆秧等干燥粉碎后經生物發酵喂鵝,也在一些地區推廣應用。
5.標準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
肉鵝養殖逐漸遠離河流、湖泊和池塘,向無污染、綠色生態方向發展,較大規模的農牧結合養鵝方式迅速發展,種草養鵝、林地種草養鵝、全舍內網上養殖等飼養方式已成為目前我國養鵝的主體。在標準化場舍建設方面采用輕質耐用、隔熱性能好的塑料構件,省工、省時、省運費、節省占地面積,美觀、整齊、大方,適于養鵝的需要,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在飼養管理設備方面,大都采用了比較規范化的禽用飲水器、料盤和自動飲水裝置,以及兩層式育雛籠、網上平養裝置及電動刮糞機等。
6.現代化鵝產業發展迅速
現代化鵝產業必須以鵝肉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走“公司+基地+農戶”產加銷一體化、牧工貿一條龍的產業化道路。我國養鵝業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已先后在華東、華南、東北、中南、西南地區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鵝、鴨屠宰加工企業260多家,鵝肥肝加工企業9家,羽絨加工及制品企業4300多家,其中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羽絨企業有2800多家。中外合資的大型龍頭企業有中法合資在廣西、云南兩地興建的大型鵝肥肝生產企業,中匈合資在內蒙古興建的大型鵝羽絨、肥肝生產企業,以及常州市四季鵝業有限公司、江蘇洪澤湖食品有限公司等。現代化龍頭企業的興起,必將迅速示范帶動我國現代養鵝業向現代化鵝產業跨越。
7.市場前景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緯度獨特,自然生態條件優越,草地、濕地面積約480萬公頃,再加上養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農村剩余勞力多,工資低,很適于養鵝生產;鵝以食草為主,耗糧少,屬于節糧型家禽,發展養鵝符合人多地少、飼糧不足、農林果副產品豐富的國情;鵝生存能力和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耐粗放飼養,可以充分利用多種農作物副產品和林木落葉,無需高水平的飼養設施,規模可大可小,適于農戶飼養;鵝可以同魚、果、林等產業以及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共生共長,協調發展,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鵝體綜合利用率高,增值潛力大,全身都是寶,羽絨、肥肝、鵝掌、鵝頭、鵝舌、鵝脖、鵝翅及鵝腸、筋、胃、血等都是暢銷產品,通過對鵝體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比賣活鵝增值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隨著人們食品安全、營養、保健意識的增強,對鵝產品的消費需求量必將日益增加,未來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