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張丁華 王艷豐編著
- 614字
- 2020-04-30 17:11:44
十五、養鵝投資多大規模合適
目前,我國的養鵝業正由傳統的、粗放的發展模式逐步向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生態化生產轉變。養鵝業有規模效益,然而,不少養殖者卻陷入“有規模才有效益”的誤解中。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規模才能產生效益,但規模達到一個臨界點后其效益會呈反方向下降。養殖行業亦是如此,并非規模越大效益越好,只有最佳規模才會有最佳效益。
專業戶養鵝規模的大小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系,養鵝數量多,產品量大,出欄數多,勞動效率高,收益也就很高。反之,養鵝數量少,產品量和出欄量小,勞動效率低,收入也就低,決定養鵝數量的多少要根據專業戶勞動力、資金、放牧場地、鵝舍、市場銷售等情況加以確定,確定養鵝的適度規模。一般而言,飼草資源豐富,放牧條件較好,可用于補飼的農副產品較多的,每戶養鵝數量可達幾百只或幾千只以上的飼養規模。如果是山區,可供鵝放牧的場地有限,飼料來源較困難,每戶養鵝數量不宜較多,少則幾十只,多則幾百只。專門從事肉鵝生產的飼養大戶,養鵝數量可適當多些,以充分發揮規模效益。隨著資金的積累和養鵝條件的改善,養鵝規模應逐漸擴大,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的利潤。
總之,無論是中小型鵝場還是大型鵝場,都應該從實際出發,確定適合的養殖規模,在發展初期應該因地制宜、由小到大。同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市場需求和價格的關系,以當地需求和消費能力為導向,結合自身的技術、資金、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規劃養殖規模,使規?;B殖達到最佳的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