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治寶典
- 張丁華 王艷豐編著
- 985字
- 2020-04-30 17:11:44
十六、養鵝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轉變養鵝觀念,變革飼養模式,走標準化、規模化、健康化、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國養鵝的未來發展方向。
(1)規模化 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科學規劃規模養殖場的結構和布局,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效益。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成為市場主體,具有飼養管理水平高、資金較為充裕、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的特點,將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養殖規模化能夠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來研發新的技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從而充分利用各項資源,克服原有養鵝業的資金短缺、生產規模有限、設備條件較差、技術和管理落后以及生產水平和效益低下的缺陷,有助于推動養鵝業不斷向前發展,保證了鵝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2)標準化 按照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等“五化”要求,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專業合作社,提高設施化和集約化水平。目前,我國養鵝業正處于從傳統養鵝向生態養鵝轉型的關鍵時期,標準化養殖是現代養鵝的發展方向和必由之路。要走標準化養殖,就必須先制定各種行業標準,規范標準,為標準化養殖指明方向。
(3)產業化 最主要的特點是生產規模的擴大,規模擴大有助于降低單只鵝處理的成本,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能夠規避諸多的風險,讓養鵝業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4)專業化 養殖產業化的出現勢必帶來各種生產加工的專業化,包括鵝的育種專業化、飼養專業化、加工專業化以及銷售專業化。各種專業化的分工能夠提高鵝類生產的效率,同樣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有利于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5)綠色化 2016年10月28日,環保部發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根據技術指南可以看出鵝場禁養的區域是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區域為重點,兼顧江河源頭區、重要河流岸帶等對水環境影響較大的區域。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從事養鵝必須要做到養殖環境、理念、建設等諸多方面必須實現綠色化,同時也意味著養殖門檻大大提高。
(6)生態化 鵝生態循環養殖是按照“種養結合”原則,推廣應用“草-鵝-沼-魚、草-稻-鵝、林下生態養鵝、種草養鵝、玉米地旱養”等發展模式,實現各種農業資源的循環、集聚和再利用,加快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畜牧業的轉型升級,是未來養鵝的發展方向。